情感浸润,花开心路
2020-04-13周杨波
摘 要:谈心谈话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有时面对学生的问题难免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情绪失控,用不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既违背教育本质,也对班级管理工作起到反作用。本文试图归纳整理班主任談心谈话工作中的心路历程,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展开研究,探讨心路历程背后情绪管理的原则方法,从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班主任,谈心谈话,情绪管理
一、 从谈心谈话的三个典型案例说起
班主任工作中,通过谈心谈话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统一全体学生思想,同心协力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和学生谈心谈话倾注了班主任的情感,谈心谈话的过程因为学生情感变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班主任情感的变化,情绪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心路”走出了不同痕迹。
案例一:朱同学,一次和她漫谈,谈及家校来回接送的情况时,她说好羡慕同车的同学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她说自己和妈妈总是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她说有时想和妈妈单独出去走走,她妈妈总是叫上隔壁邻居或者好姐妹一起去,一家人一起吃饭时总是自己先挑起话题,妈妈很少问及她平时在校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等等。从对话看出,她觉得妈妈不够关注她,她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妈妈强烈的爱。我这时就是作为一座沟通桥梁把这些话转达给她妈妈,并提出建议,希望她妈妈主动一点,把爱大胆表达出来,对女儿的爱表现得更热烈一点。经过了解,现在母女关系腻歪多了。再和她们谈心谈话时,朱同学说她妈妈烧菜很好吃,超级幸福,妈妈也说自己女儿笑起来很好看,有小酒窝。这么看来这对母女终于敢于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爱了,并得到了相应的回应。
案例二:第一次和郑同学谈天是和他制定考年级第一的目标,谈及周末使用手机的情况时,他欣然承诺把手机交给我保管,以此来保证顺利实现目标。但是期中考试他却考砸了,与月考后制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在找他之前,我找了很多同学谈心,就是没有找他,内心是希望他主动来找我的。其实,通过与他本人聊天以及和家长电话沟通后了解到,他沉迷游戏,自控能力很差,周末放假的晚上睡觉都超过24点了,对自己毫无要求的他当然不会主动来找我了。但是他内心又希望成绩好,当月考语数英考年级第一的时候,他特别开心,回家还向父母邀功请赏。召开家长会时通过和他妈妈交流知道,他玩手机并不多,而是在iPad上玩游戏。看来,上次收手机用处不大啊,我盘算着要不要收掉他的iPad。回校后,再一次找他聊天,笑说他为什么没有完成制定的目标,他告诉我是玩游戏,倒也坦诚,那么我问他能不能把iPad放在我这里,我举例说以前汤同学和姚同学考第一时都把手机和iPad放在我这里的,他也欣然同意。现在我坐等期末考试他的表现,说实话他能进入年级前十我就心满意足了。
案例三:杨同学,有一次,他没有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到班,我就一直在教室外面等着,直到他到教室。他直接告诉我堵车了,我问他堵车是不是也要给我打电话报平安,他说没有我的手机号码。我说你的爸妈肯定存了吧,他说没有存。(补充一下:我的手机号码是开学第一天就写在黑板上叫他们记下来的,告诉他们有事一定要给我打电话。并且在班级QQ群,群名片是以“老班+手机号码”命名的。)我又接着问,QQ群里有我的号码啊,他又说他手机关机了。其实,对话到这个地步,我已经很生气了,我不是生气他不知道我的号码,我生气的是他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为自己的错误百般狡辩。但凡他有点时间观念,也不会迟到,但凡他意识到迟到是错误的,他也会想办法给我打电话请假或者给前班主任或者给其他认识的老师打电话,但凡他还有点规则意识,他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老师我错了”。我需要的也只是“我错了”这句话和下次不会迟到的承诺,但是没有。接着,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告诉他我要搞清楚他是不是真的堵车了,还是撒谎了,如果撒谎就是人品有问题。后来打电话给家长确认情况,他反而说我不相信他,不尊重他,再后来他哭了,一把鼻涕一把泪,承认错误,口头保证不迟到。
二、 班主任的心路历程分析
根据谈心谈话目的的不同分类,对上面三则典型案例中呈现的班主任心路历程总结归纳,得到以下对应表。
类型心路历程
了解熟悉情况型关心询问——耐心倾听——真诚鼓励的喜悦或热心解决的快乐
表扬或批评鼓励型直接表扬或直面问题的酣畅——理性分析原因——公正表扬的鼓励或善意批评的鼓励——事情解决后的愉悦
解决突发问题型对问题心生不悦——权威被削弱的担忧——良知的纠结——解决问题后精神的释然或问题无法解决的内心悲哀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对应关系呢?下面逐一分析。
案例一分析。因为进行的谈心谈话是了解熟悉学生情况,学生和班主任都比较放松,氛围也比较轻松愉快,学生能体会到班主任的关心,学生愿意把自己生活、学习的情况告诉班主任,并把遇到的困难寻求班主任解决,班主任的责任心被充分调动起来,能真诚热心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积极解决问题。这或许是班主任在谈话谈心工作中最轻松的状态,不会产生不良情绪。
案例二分析。虽然可以分为表扬和批评两种情况,但最后的目的都是鼓励学生。一是因为对学生的优点或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学生荣誉感自豪感瞬间爆棚,学生的喜悦之情点燃了班主任的喜悦之情,也激发了作为优秀学生的班主任的成就感,气氛热烈喜庆,弥漫在师生周围的全是开心因子,师生关系空前融洽。这或许是班主任在谈话谈心工作中最享受的状态。二是对学生暂时的错误或不上进不努力进行善意的批评,理性地和学生分析原因,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确定接下去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学生也能被激发,班主任也能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心情舒畅。这或许是班主任在谈话谈心工作中最酣畅淋漓的状态。这两种情况班主任也不会产生不良情绪。
案例三分析。因为是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学生很有可能没有按照班主任预设的思路走,导致矛盾激化。对班主任的心路历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班主任解决事情的过程中“挫折引发攻击性情感”,最后问题看似得到解决,但是班主任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攻击状态,实际上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三、 班主任的心路该怎么走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肖汉仕教授认为情绪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调适、缓解、激发情绪,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班主任解决学生突发问题时,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绽开心路之花。
(一)教育是从解决问题开始,而不是从愤怒情绪出发
某种程度上,问题其实并不全是坏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暴露出的问题,本身就说明正处于成长进程中,有成长过程中的苦恼,这才是鲜活的人的存在。问题真正充分暴露出来,然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不断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才能真正不断前进成熟。著名教育专家佐藤学:“所谓‘好学校,绝不是‘没有问题的学校,而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问题、齐心合力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学校。”
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路上,问题并不可憎可怕,因为问题的存在,班主任的教育才有了着力点。真正可怕的是班主任不能科学理性地对待问题,由于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认为学生顶撞了自己,冒犯了自己的权威,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效果,于是情绪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失控了,开始愤怒,语言越来越具有攻击性了。以案例三的“迟到”而言,周末来校没有按照事先通知的时间到班,迟到了,本身是一件小事或者说偶尔会发生的事情,学生也说堵车,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班主任又觉得存在客观原因可以事先告知一声,于是又牵出了学生没记住班主任手机号码的第二条错误。一来二去,随着语言攻击性的增强,情绪越来越无法管控,批评地点也换到办公室了。作为班主任,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或者安全问题,千万不要有通过放大错误来批评学生的想法,甚至是想通过批评一个学生达到教育吓阻一班学生杀鸡儆猴的目的。如果能理性地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把学生出现的问题看作对教育决策有利的第一手信息时,把出现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就不会再有了,问题就会越来越少了,这样想心态就平和了,就能理解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触犯,不是对班主任执行力或者权威的冒犯,更何况为错误找原因也是人本能的第一反应。教育并不能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一直向前,弯弯曲曲也是一种美,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教育要把爱作为内容,又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
案例一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积极热烈的情绪,案例二中的表扬鼓励也能感受到班主任的赞许,即使是批评,也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善意和浓郁关怀、殷切期望。从两个案例看到的是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因为这种关系是基于尊重、信任和爱。而案例三中老师所说的“担心关切”,学生恐怕自始至终是感受不到的吧。教育过程中,随着对学生谈话教育的步步推进,可以看到班主任步步为营,步步惊心,班主任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学生的理由只会开启对另一个问题的教育切口。由迟到变成了忘记打电话请假,再到忘记班主任手机号码,最后学生崩溃了,直接喊出了“你不相信我”。在谈话教育的过程中,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被班主任抓住小辫子,学生怎么能感受到老师的“担心关切”呢?一种无爱的教育,也就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内容与形式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到教育行为当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还是需要通过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关心学生既要有关心学生健康平安和学习发展的爱的内容,也需要用有温度的方式去表达爱、传递爱。这种爱的教育才能被学生感知,才能让学生知道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好,教育才是有效的。
(三)情感是教育的内在生命,不能沦为“教育工具”
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是教育的生命。朱小蔓教授说:“只有情感才能充当人的内在尺度,才是教育走向创造、实现价值理性的根据。”
案例中的班主任是富有细腻情感和管理经验的,担心学生在路上的平安情况,是对学生的关心,刚接班时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黑板上并在班级QQ群用手机号码做群名片,方便学生联系,是工作细致有经验,把学生带到办公室进一步处理,是顾及学生的面子或者担心场面失控,打电话给家长了解情况而不是叫家长来校处理,也是对为人父母不易的体谅。但是,处理的过程中,发现班主任始終以“担心学生平安”为情感工具,对学生的错误态度紧紧抓住不放手,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从最初等待的“焦急”到久等的“不耐烦”,到见到学生后对学生的态度心生“不满”,到对学生的“批评”,再到对第二件事情的“迁怒”,最后到办公室批评的“严厉苛责”,心路上充斥的都是情绪的宣泄,而不是情绪的表达,更不是“担心情感”的传递,伤人又伤己。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是情绪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态度体验,而情感倾向于社会基本需求欲望上态度体验。”纵观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心路历程是从情绪开始,情感只是拿在手上的工具,忽视了与学生对话交流中的善意和信任,多的是爱的名义下的教育技巧,少的是大爱教育中的情感温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儿童如此,学生亦如此。
四、 实践反思
案例三是一个“失败”的教育故事,可它让我们看清楚了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班主任的心路历程,一路被攻击性情绪控制,肆意宣泄自己,表面上压制住了学生,让学生对迟到等违纪违规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出现迟到等状况了,看似问题解决了,班主任却失去了与自己班级学生最基本的信任,更谈不上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是爱,实际上是“失败”的。但是这件事也让人反思,必须要管理负面情绪,不能被愤怒等攻击性情绪吞噬,这恰恰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是班主任的成长。
在以后的谈心谈话工作中,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存在,多用爱的情感浸润,少一些滥用技巧,班主任的心路必能开出美丽鲜花!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瞿春红.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处理情绪[J].班主任之友,2018(3):52.
作者简介:
周杨波,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瓶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