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020-04-13冯新华

考试周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培养措施数学教学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教学实践时侧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作用,进而主动在课堂上学习,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联系教学实践,分析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培养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强调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即便掌握知识点,也不一定会解题,这也是数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数学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

一、 课堂导入环节,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题引入时,尽可能选择真实、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此能将学生发散的思维快速收拢起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将自己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氛围等调控至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讲创设良好学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迫切性提供支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和新内容之间产生认知矛盾,利用冲突打破学生心中原有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求。

例如,在进行“线段垂直平分线”新课导入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村合计要在田里打一口井,经费已经收集齐全,但水井的选址却成了问题,甲村人希望建在A处,离自己村庄近一些,乙村人希望建在B处,自家村民用水方便,请同学们帮忙调解一下,水井应该建在何处才能保证到两村间的距离相等?同学们听后各个跃跃欲试,但都拿不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教师这时可以顺势提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内容,这样问题就可圆满解决。如此还激发了学生对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求知欲,使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起来,同时学生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有趣”“智力型”“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培养学生数学观念和应用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设计课堂问题,夯实数学应用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问题设计得足够巧妙,既能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进行检验,又能对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因为数学学习是非常灵活的,只有實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真正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虽然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本。它只是将出题的形式、数据进行调整,其根本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并没有改变,而学生若能灵活应用,就能看破虚无直击重心。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关于产品、利润以及销售之间的问题,或者旅游时选择哪种购票方式最划算的问题。

如,工厂现有甲乙两种原材料,其中甲材料320千克,乙材料290千克,现计划用这两种原材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计45件,已知生产一件A产品需要原料甲4千克,原料乙2千克,所获利润为500元,而生产一件B产品需要原料甲5千克,原料乙8千克,所获利润为900元,现在提问,(1)按照题目要求生产A、B两种产品,总共有多少种生产方案?请详细列举出来,(2)假设按照题目要求生产A、B两种产品所获利润为y元,其中生产A产品件数为x,现在请用含有x的代数式代表y,并说明在问题(1)中哪种生产方式所获利润最多?利润最多时为多少?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符合要求的不等式组,然后根据问题和解集设计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而在第二小题中还涉及对函数内容的应用,为以后函数学习打下基础。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引入时为学生设计该类与实际生活切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时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又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与实际价值,真正理解数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真理。

三、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死板单调的知识往往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一般对于新知识才有兴趣去学习,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将这些知识置之脑后。可是教师如果能够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有更加强大的动力来学习数学,来完成习题课的作业练习。数学习题课给学生带来的是永无止境的苦闷练习,无论是谁,一直重复做一件事肯定会产生抗拒心理,所以传统无趣的数学练习也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丧失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习题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创新,来重新唤起初中生们对数学习题课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将习题课的教学进行划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习题课并不单单包含对习题的解析,还可以涵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具有专题性的习题等等。在讲解“有理数的乘除法”这一方面的习题时,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学生已有的知识“有理数的加减法”,借此来降低题目难度,发散思维,这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如,“勾股定理”作为数学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之一,这部分教学时可以开展情感交流。授课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勾股定理的内容,而是通过与学生沟通顺势导出公式。具体而言,利用多媒体播放准备好的“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砖图案”的图片,提出问题:可以观察到什么内容?得出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认识,接着教师将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与剪切并讨论交流,并不给出具体的意见,利用“赵爽弦图”或代数计算方法得出定理内容,并对其进行证明。整个情感交流过程中挖掘知识点背后蕴藏的故事,培养数学学习信心,并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如初中数学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时,引出这样的例题:某学校初一共有3个班级,组织初一学生向希望小学捐献课外书,现已知1班捐赠152本课外书,2班捐赠数据为平均数,3班捐赠总书籍数量的40%。请计算三个班级各捐赠书籍数量。引导学生分析,捐书平均数可联系各个有关量。假设2班捐赠数量为x,则总捐赠书为3x,3班捐赠数量为3x,得出最终的方程式:3x=152+x+3x×40%,求出答案。学生利用这种方式计算结果,提升解题效率。另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理解与思考能力。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推理、解题能力。

四、 活跃课堂氛围,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在一般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占据主体地位,给学生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也或多或少的会对他们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必须将师生关系进行适当的转变,要和学生深入地交流沟通。因为师生的地位在某些程度上是平等的,教师需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霸占课堂,教师应该只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体。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和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之外,还要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比如,学校要定做校服,某个班里的男生,身高都在160~170之间,但是身高以168居多,这些人数占了总人数的80%,所以校服的大小就要以他们的身高作为参考。这就是“统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重视“灌输式教学”,而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强调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沟通交流。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只在乎学生的成绩,所设计的教学任务也都是围繞提高学生成绩这一目的进行的,只关注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可是“互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更为突出教学的过程,更多的来关注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掌握了什么。这一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可以对问题进行更加充分的讨论,在互相的交流中来探讨答案。这样在整个的教学中,学生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比如,“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让他们探讨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才能更好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等等这些问题,而不是一下子就进入课堂的教学。适当的问题互动也能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了解更加深刻。

五、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侧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目的。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晶鑫.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12.

[2]凌光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几点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39.

[3]安宝成.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10-111.

[4]连文逊.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15-116.

作者简介:

冯新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培养措施数学教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