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融入实践探析
——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2020-04-13麻华
麻 华
(湖北文理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引领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1]这种功能的首要体现就是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融入,这是地方高校属性使然,也是责任使然。
一、区域传统音乐融入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时代响应
(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大学生培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他寄语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可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和发展结晶的传统音乐,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养成的重要抓手和催化剂,应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
(二)地方高校“美育”教育体系的建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文中指出“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的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喜剧、戏曲、影视等”。美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音乐则是美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成分。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中了解区域人文精神和中华文化精髓,在传播区域传统音乐中烙印特色属性,是地方高校建构美育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地方高校服务地方、融入地方的责任需要
服务地方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地方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责任,也给高校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有音乐学科的地方高校要利用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的优势,传承好区域内优秀传统音乐,为城市文化建设添力,为地方文化特色添彩。
二、区域传统音乐融入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湖北文理学院是一所有着60多年历史的属性鲜明的地方高校,地处汉水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区域内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学校深入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持续推进“双百行动计划”,多层次、多样式的将区域传统音乐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对区域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一)区域传统音乐进校园
以经典艺术进校园为平台,邀请区域内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剧团、非遗传承人进行校园展演。如邀请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越调到学校演出《琴房送灯》《打金枝》《张大婶教女》;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老河口丝弦”进行专场演出;邀请省级非遗项目“襄河道坠子”传承人郝桂平到校专场演出等。演出均采用“讲解+演出+互动”的形式进行,通过学校教师讲解和非遗传承人表演,让受众对各种优秀传统音乐有详细的了解,通过互通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传统音乐的魅力,主要目的是对师生和社会爱好者进行赏析类普及性教育。
(二)区域传统音乐进课堂
以校级通识教育课程和音乐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为平台,采取课程讲授与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在课程方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吟诵”“国学艺术”“礼乐舞蹈”“襄阳本土音乐赏析”“地方戏曲音乐”等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2]在讲座方面,邀请南漳民间艺人李树林表演民间音乐《薅草锣鼓》,邀请民间歌手王爱民、王爱华与声乐专业师生交流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邀请民族乐器一级演奏员车定祥与民族器乐专业师生探讨胡琴的源流和胡琴与现代二胡的渊源,邀请北京兰凤剧社青年戏曲演员刘冰开展京剧、昆区的专题讲座等。区域传统音乐进课堂有一定的针对性,通常与教科研项目结合,以学校专项研究教师进行现场理论讲解、艺人示范和师生现场艺术实践的方式进行。在不改变教学内容的同时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普及了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又拓宽了师生艺术视野,提升了欣赏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区域传统音乐进教材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教材是最直接的教育教学媒介,充分利用教材传承区域传统音乐既重要又不可或缺。湖北文理学院近几年大力资助民俗和传统音乐等特色教材的开发,先后资助出版了《吟诵》《襄阳本土音乐》《襄河道坠子口述史》《基础声乐》等特色教材,部分书目已经在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收效。此类教材已然成为地方传统音乐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它们的出版和馆藏又为地方文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四)区域传统音乐进科研
学校根据区域和历史文化定位,牵头成立了“汉水乐府”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基地科研平台,组建了以汉水音乐研究为主的科研团队,并先后承办和主办了了“第四届全国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和“汉水流域(襄阳)传统音乐发展商讨会”。在两次高端研讨会的影响下,学校产出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学校的学科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区域传统音乐进舞台
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参与排演各类优秀传统音乐剧目,大型歌舞剧《荆山楚源》选段《鼓盆歌》获得了文化部群星奖大奖,成为了学科经典代表剧目;根据襄阳汉水地域特点和曲调特色,创作的舞剧《汉水谣》、民族管弦乐《醒狮龙舟》获得了大学生艺术节金奖;参演的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作为地方优秀剧目代表襄阳进京进行了展演。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科影响力,也丰富了学校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综上,湖北文理学院已基本实现深度融入地方,深切观照地方文化发展的办学需要和属性鲜明的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构建更高层次、更宽层面的深入融合尚需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探索经验、不断优化手段,笔者通过调查、实践、梳理,对区域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如下实施建议。
三、区域传统音乐融入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定位与面向
1.定位地方高校要有主动将区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一是地方高校要以更高的站位担当起传承区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从政策定性到政策引领再到政策扶持均应给予保障。政策定性是要把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区域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责任担起来,将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当成服务地方、融入地方的途径定下来;政策引领首先要将区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导向,其次是在体制层面成立类如艺术教育委员会、公共艺术课部等机构,专门、专人组织和运行这项工作;政策扶持是在经费预算、经费列支、岗位调配、项目指引、工作量核算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扶持。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将区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孕育、特色课程思政的有效手段。
2.面向面向是针对受众而言。将区域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直接的受众是高校师生,延申的面向是市民,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民众。教师通过采风、调研,在教学中熟知区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观摩、采风了解和掌握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学生实习、见习交流等丰富对区域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市民通过高校各种形式的舞台展演和科研学术著作了解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全国乃至全世界民众通过高校视频类课程认知区域传统音乐文化。
(二)形式与内容
从高校教育教学和传统音乐文化受众两个个体单元角度而言,形式可分两个“主动”架构,以此形成一个相互依附的整体。高校教育教学主动通过有效的路径向受众输送传统音乐文化,这种“主动”应站位为高校的责任意识和融入地方的自觉。受众单元的“主动”则应该有地方政府、文宣教育组织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干预,使得例如中小学生、市民、企业员工等有“主动”了解区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动力、兴趣和机会。
内容应包括优秀文字成果和舞台成果,类别应涵盖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戏曲、非遗文化。同时也应包括由传统音乐嬗变而来的“现代作品”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都市剧作”。
(三)方式与路径
区域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方式与路径建议如表1。
表1 区域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方式与路径
无论是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看,还是从地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来看,传承与传播区域优秀传统音乐都是地方高校的责任使然,发展必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地方高校应积极有为地担负起传承与传播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责任,更好地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