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EC 中级口语考试的反拨效应❋
——基于对考生的调查分析

2020-04-13杨宏波

外语与翻译 2020年1期
关键词:口试评分标准考官

杨宏波

重庆邮电大学

辜向东

重 庆 大 学

黄妍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提 要】 本研究通过对某考点的99 名BEC 中级口语考试(以下简称口试)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探讨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的认识及BEC 中级口试对考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持肯定的态度;BEC中级口试对考生产生了积极的反拨效应。本研究发现了考生在BEC 中级口试备考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口试评分标准不够熟悉、备考时间不足、备考活动比较单一等。本研究期望为BEC 口试的实施与专门用途英语口试教学、测试及备考提供参考。

1. 引言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Cambridge English:Business Certificates,简称BEC)是一项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语言水平考试。该考试于1993 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两个权威教育考试机构联合在中国推出,至今在中国的考生人数逾百万,日益发展成为一项大规模、高风险考试。该考试成为众多知名跨国企业和国际高等院校评估应聘者和申请者语言能力的标准。BEC 考试主要分为BEC 初级(B1 Business Preliminary)、BEC 中 级(B2 Business Vantage)和BEC 高级(C1 Business Higher)三个级别,包括笔试和口试两个独立部分,涉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及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本研究是剑桥测试中心与重庆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剑桥英语考试在中国的影响”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调查BEC 中级考试的口语测试对考生产生的反拨效应。

2. 文献综述

反拨效应(washback/backwash)又称反拨作用,通常指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产生的影响(Alderson & Wall 1993; Bachman 1990, 2010; Hughes 2003; Messick 1996)。关于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Alderson & Wall(1993)的“反拨效应假设”提出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研究反拨效应。Hughes(1993)提出了“PPP 模式”,即参与者(participants)——过程(processes)——结果(products)的反拨效应模式。Bailey(1996)区分了测试对考生和其他考试参与者的反拨效应,而且还揭示了反拨效应的复杂关系。Shih(2007)提出了关于学生学习的具体反拨效应模型,探讨了促成反拨效应的各种影响因素。Green(2007)的模型涉及考试的特征和考试参与者的特征,而且还提出了反拨效应的性质(正面或负面效应)和强度(亓鲁霞2010)。

现有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全国或地区性考试,另一类是国际化考试,这些研究重点关注大规模、高风险考试(刘晓华,辜向东2013)。与口语测试反拨效应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全国或地区性的考试(Andrews, Fullilove & Wong,2002;Ferman2004;Shohamy1993;Shohamy etc. 1996;金艳2000,唐耀彩等2004 等)。曹佳(2012)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能力测试口语能力面试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沈燕(2018)调查了某高校的网络英语口语测评软件对考生口语学习的反拨效应。但是这些研究对国际化的水平考试涉及较少,涉及专门用途英语口语的研究很少,涉及商务英语口语的研究也很缺乏。

王立非(2013)分析了我国商务英语十年(2002-2011)的研究现状,发现涉及商务英语口语的研究不多,商务英语测试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丁磊(2019)统计分析了我国商务英语口语研究15 年的(2002-2017)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我国商务英语口语研究主要面向高职学生,大学本科口语习得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商务英语口语评价研究和口语测试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总体上实证研究比较缺乏。可见,有必要对商务英语口语测试进行实证研究。

现有文献中关于BEC 考试的研究不多,魏葆霖(1994)对BEC 考试进行了简要介绍;郭丽(1999)分析了BEC 笔试和口试中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特征;韦立(2006)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剑桥商务英语口语考试的构念效度;魏亚妮(2010)通过分析BEC 考试的特点及重要性讨论了高职商务英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朱翊葭(2014)从题型和评分标准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商务汉语考试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从而为商务汉语考试的国际推广提出了建议。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考试的效度和特征。黄妍琪(2015)调查了BEC 中级考试对中国三个不同地区的考生的反拨效应。Gu &Saville(2016)从学生的角度对BEC 考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这两项研究都没有专门针对口语考试进行调查。而现有BEC 口语考试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考试改革的调查和介绍(Booth2003; O’Sullivan 2006),对BEC 口语考试的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少。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从考生的角度,调查了职业类英语证书考试BEC 中级口语考试的反拨效应。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针对现有文献中的不足,主要研究专门用途英语BEC 中级口试对考生产生的反拨效应,主要回答两个研究问题:1)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的认识如何?2)BEC 中级口试的影响如何?

3.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BEC 中级口试考点的110名刚参加完BEC 中级口试的考生。在这些考生中,女生占83.8%,93.9%的考生为在读学生,考生年龄集中在19-24 岁之间(占94%)。本科生占80.8%(见表1)。

表1 BEC 中级口试考生的背景信息

考生就读的专业包含10 余种。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分别占31.1%和27.7%,文学专业考生占27.7%,工学占12.6%,此外还包括传媒和人力资源、语言学、电子学等专业的考生(见图1)。这些考生的求职意向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外贸(39.6%),金融(19.5%)和教育(13.4%)(见图2)。

图1 考生专业背景

图2 考生求职意向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的研究方法。问卷包括三个部分:考生的基本信息,对BEC 中级口试的认识,BEC 中级口试对考生的影响。问卷的题项涉及三类:里克特五级量表问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照《剑桥商务英语教师手册》(2012)、与反拨效应和考试影响相关的理论和实 证 研 究(Alderson and Wall 1993;Cheng 2005;Hawkey 2006;Green 2007;Saville 2010;Wall and Horák 2011;辜向东等2014)等。研究者多次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试做和修改,以确保其信度和效度。访谈内容主要涉及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的认识以及考试的影响。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在某考点BEC 中级口试结束后进行,共发放考生问卷110 份,回收105 份,回收率达95.5%。剔除无效问卷6 份,本研究有效问卷共99 份。调查问卷完成后,35 名考生参与了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数据通过SPSS 21.0 进行统计分析。问卷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32,说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很好,信度很高。访谈数据主要通过多次标定、反复修改并进行分类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考生对BEC 中级口语考试的认识

本研究调查了考生对BEC 中级口语考试的考试时间、考试真实性、考试评分标准、考试难度的认识,以及考生对考试难度的熟悉程度。

1)口试时间

考生认为BEC 中级口试总体时长及各部分时长比较合理,总体时长、对话和话题讨论的均值都在4以上,简短发言的均值为3.88(见表2)。但是简短发言和话题讨论的标准差都大于1,说明考生对此的认识不一致。

表2 对BEC 中级口试整体和各部分时长的看法

2)口试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运用任务的特征之间的对应程度”(Bachman & Palmer 1996:23)。关于口试题型的真实性,本研究侧重于最能考查出职场英语水平的题型。61.2%的考生认为第三部分话题讨论最能考查出职场英语水平,第二部分简短发言次之,约占20%,第一部分对话占的比例最少,为16.3%(见图3)。可能是因为第一部分对话主要是关于个人情况或工作、学习情况等。第二部分简短发言虽涉及商务话题,但考生发言时间仅一分钟,考生可能认为无法在短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职场英语水平。而第三部分的话题与职场英语直接相关,互动性强。考生需要围绕给定的商务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观点、做出决策。

图3 最能考查出职场英语水平的题型(%)

关于口试内容的真实性,考生认为BEC 中级口试的内容比较符合职场的真实情境。52.5%的考生认为二者比较一致或很一致,31.3%的考生认为一般,仅有16.1%的考生认为不太一致或很不一致(见图4)。60.2%的考生认为BEC 中级口试比较能考察出考生的职场英语水平(见图5)。在访谈中,考生表示BEC 中级口试不仅实用性强,而且考试很公平。

图4 BEC 中级口试内容与职场真实情境一致性(%)

图5 BEC 中级口试多大程度上考察出考生的职场英语水平(%)

3)口试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口语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考生考试表现的标尺(Luoma2004)。一方面,口试评分标准是考官评分的依据,另一方面,对于考生而言,对口试评分标准的了解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其备考活动和在口试中的表现。因此,本研究调查了考生对BEC中级口试评分标准的熟悉程度。调查数据显示,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评分标准的了解程度一般,均值为2.85。由图6 可见,仅有26.3%的考生对口试评分标准比较了解或很了解,38.3%的考生表示并不了解。

图6 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评分标准的了解程度(%)

4)口试难度

关于口试的难度,考生认为BEC 中级口试的总体难度和各部分难度都比较合理,均值都在4 左右。考生的认识比较一致,标准差都小于1(见表3)。在访谈中发现,考生普遍认为口试话题难度合理。考生的背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难度的认识。对于一些非商务相关专业的考生,口试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较难理解。

其实真正的话题还是比较简单,比我们刚才练的都简单。我觉得对我来说还是考了挺多商业知识的,就是以前完全都不知道的商业的东西,可能有些单词是商务里专有的,这种反应不过来(S4 德语专业本科生)。

我觉得BEC 中级口试考的专业知识不多,考的话题不难,我觉得比较常识的。据说BEC 中级口试主要注重英语表达,商业知识考的少。我第二专业学了会计,我觉得跟这个口试联系蛮紧的(S3 英语专业商务方向本科生,第二专业为会计)。

表3 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难度的认识

5)口试熟悉程度

口试熟悉程度指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的考试流程的熟悉程度。调查数据显示,考生对口试流程比较熟悉,均值为3.63。比较熟悉和很熟悉的比例占51.6%。认为一般熟悉的比例为43.4%(见图7)。访谈中考生表示通过学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培训课、网上查询或者购买的备考材料来了解BEC 口试流程,但是有些考生在网上查询考试流程信息时,不了解如何借助考试的官方网站来获取信息,仅通过百度浏览器搜索出现频率最高的网站来查询。

图7 考生对BEC 中级口语考试的熟悉程度(%)

4.2 考试的影响

本部分主要分析BEC 中级口语考试对考生产生的影响。

1)对考生的影响

本研究调查了BEC 中级口试对考生的口语学习或应用的影响。80.8%的考生认为BEC 中级口试对其口语学习和应用产生了比较正面的影响(见图8)。在访谈中,很多考生提到通过备考BEC 中级口试,他们不仅发现了自己在口语方面的不足,而且获得了练习口语和锻炼自己的机会。BEC 口语测试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口语水平,而且对以后的其他口语考试和英语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将来的职业发展会有帮助。

我觉得准备BEC 中级考试的过程比考的过程收获更大,看那些教材的时候你就了解了很多商业的知识,还蛮有用的,好像有的时候对工作面试还挺有用的。(S12)

我学到很多商业方面的词汇,发现跟日常英语中的用法不太一样。通过备考能强制自己自觉学习英语,也带动了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我本身比较喜欢说话,然后经常参加班级活动,借助ppt 做演讲啊,用英语讲话啊。(S16)

图8 BEC 中级口试对考生的口语学习和应用的影响(%)

本研究还从考生的备考时间、备考活动和备考中遇到的困难三方面来分析BEC 中级口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总体上,考生备考BEC 中级口试的总用时不足,44.4%的考生备考BEC 中级口试的总时间在半个月以内,即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式训练。27.3%的考生备考时间在一个月以内。进行两个月以内备考训练的考生仅占15.2%。考生备考BEC 中级口试平均每天的用时也不足,46.9%的考生平均每天用在BEC 中级口语备考训练的时间为半小时以内,34.7%的考生平均每天备考时间在1 小时以内(见表4)。因此,总体上看,考生BEC 中级口语备考投入的时间不足。在访谈中,考生认为自己备考时间投入不足,需要加强备考练习,从而为口试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那边口语的话训练得很少,然后你知道本来看到书上觉得还挺简单的,但是自己要说出来的话就觉得很难了。(S7)

我觉得我口语还是练得太少了,像这种高压情况下有的时候有点说不出来。(S18)

表4 学生备考BEC 中级口试投入的时间

由表5 可见,备考活动频率最高的是个人陈述练习,均值为3.62,约占60%,可见,大部分考生通过个人陈述练习来备考BEC 中级口试。考生有时学习口语表达技巧和进行模拟口试,均值分别为3.27 和3.02。背诵口语句型与模板也是考生采用的备考活动之一,均值接近3。考生通过背诵模板来备考,可能是口试表现带有应试演练痕迹的原因之一。调查数据显示,39.4%的考生认为BEC 中级口试的简短发言部分有很明显的应试演练痕迹(见图9)。此外,考生与同伴、与老师进行会话练习的频率相对较低,均值都低于3。可见,考生采用互动形式的备考活动频率较低。总体上,考生进行备考活动的个体差异较大,因为标准差都超过1(见表5)。

关于备考中遇到的困难,有些考生认为商务表达很难掌握,备考缺乏指导,不知如何准备BEC 中级口试。在访谈中,有考生提出开设考前辅导课的建议:

表5 考生进行以下备考活动的频率

因为我们自己找那种培训班都找不到,而且如果有的话很少,而且很贵,一千左右。我觉得应该派专门的人来给我们做个专项培训,就一节课就好,大概考试流程告诉我们一下就可以,我觉得也挺值的(S11)

此外,访谈结果显示,有些考生认为备考BEC 中级口试之后,口语水平提高较慢,看不到成效。多名考生认为心态和临场发挥在BEC 中级口语考试中很重要。

图9 BEC 中级口试有较明显的应试演练痕迹的环节(%)

2)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考官、考生、考生搭档组合方式和其他非语言因素对BEC 中级口试的影响。考官是口试环节的重要参与者,是对口试考生口语表现的直接评判者,因此考官因素很可能会对考试产生很大影响。本研究通过考生对口试考官的评价来判断考官对考试产生的影响。几乎所有考生都认为考官基本素质高,施考得当,各项均值都在4.5 以上。而且考生的评价一致,标准差都小于1(见表6)。

表6 考生对口试考官的评价

在访谈中,考生多次对考官的发音、口语水平和态度表示肯定。可以推断,考官因素对BEC 中级口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考官挺亲切的,他的语速放得挺慢的,挺清晰的。她的口语非常纯正。(S5)

考官很不错。我觉得语速挺好的,说得挺清楚,挺好理解的。两个男考官的语音语调都很标准。(S13)

考官比较kind,一个男考官,一个女考官。考官的语速语调都合适,但是有时候用的句子有点长,我有单词听不懂,喊他再说了一遍。(S17)

BEC 中级口试第三部分为话题讨论,主要考查考生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形式为两个考生围绕给定的商务情景话题进行讨论。本研究涉及的考生因素主要指考生与其搭档的水平差异对考官评分的影响。数据显示,57.1%的考生认为搭档之间的水平差异对考官评分的影响比较小,42.9%的考生认为影响比较大或很大(见图10)。可见,搭档间的水平差异可能会对口试结果产生影响。

图10 考生与其搭档的水平差异对考官评分的影响(%)

BEC 中级口试较常见的搭档组合方式是按照考号顺序进行组合,本研究调查了考生对这种组合方式的看法。69.7%的考生认为按照考号顺序组合搭档比较合理或很合理(见图11)。在访谈中,也有个别考生提出不喜欢按考号顺序来组合搭档,希望进行一对一的口语考试,由考官来担任考生的搭档。

图11 考生对口试中按考号顺序组合搭档的看法(%)

口试中的非语言因素如手势、眼神交流、面部表情、信心态度、临场应变等是否会影响考试评分也是本研究调查的内容之一。67.3%的考生认为非语言因素对评分的影响较小、很小或没有影响(见图12)。

图12 考生非语言因素对考官评分的影响程度(%)

5. 结论

本文分析了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的认识及BEC中级口试的影响。总体上,考生比较认可BEC 中级口语考试,他们认为BEC 中级口试总体时长及各部分时长都比较合理,考试具有真实性,考生对考试的难度也比较认同。BEC 中级口试对考生口语学习或应用也产生了积极的反拨效应。考生对考官的个人基本素质、职业素养和施考经验持肯定的态度,考生认为搭档组合的方式合理,但考生与搭档的水平差异可能会对考试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非语言水平因素对BEC 中级口试评分的影响较小。

此外,本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考生对评分标准的了解程度不够;一半以上的考生对考试流程不熟悉。考生在BEC 中级口语备考上的时间投入不足,备考活动主要依靠个人陈述,较少采用与同伴进行对话等互动式的备考活动等。

本文从考生的角度分析BEC 中级口试的反拨效应,揭示了BEC 中级口试对考生产生的影响,为BEC口试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也为BEC 中级口试的备考提供了启示。通过对此专门用途英语考试影响的研究为专门用途英语考试的口试反拨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系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与重庆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剑桥英语考试在中国的影响”的一部分,该系列研究还包括BEC 中级口试对考官的反拨效应,考官和考生对BEC 中级口试的认识及影响的对比研究,考官对BEC 中级口试的认识及影响的历时对比研究等。

猜你喜欢

口试评分标准考官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我省将于7月25日前公布高考成绩及录取分数线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高考文言文翻译四步法
报告考官
面试中的“察言观色”
考驾照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
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