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020-04-12洪小娟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研究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与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及人格修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挖掘蕴含于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在无形中融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接受思想的熏陶,感受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075-02
学科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数学思维,还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发挥数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内化与养成,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道德习惯、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强化德育渗透
数学教材中具有潜在的德育教育素材,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并不失时机地将其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1.1 融入数学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数学教材会涉及一些数学史,以向学生展示和介绍数学发展历程中涌现的杰出人物及其取得的杰出成就。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抓住契机适时渗透,如让学生了解在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我国数学家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与运算法则,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运用“割圆术”,第一个推算出圆周率是3.14,后来祖冲之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圆周率更精确的结果3.1415926<π<3.1415927;杨辉发明“三角阵法”比法国早了500多年。正是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创造了我国辉煌的数学历史,把我国的数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通过这些数学史实,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数学家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决心。
1.2 运用数学家的故事与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就是树立典型与榜样。以杰出的数学家为榜样,讲述数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为数学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及付出的辛勤劳动,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当学生抱怨自己因数学基础差而失去学习信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凭借自己强大的毅力在数学上取得了非凡成就;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废寝忘食,仅演算草稿纸就装满了几间屋子,最后取得了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最高成就。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感受,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适时地将这些数学家探索数学的事迹融入教学中,以激励学生产生奋发学习的动力,强化其要为学习而付出艰辛的意志[1]。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抓住教学契机向学生介绍或者让学生通过相关资料查询我国及世界上有重大成就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数学研究过程中历经的困难与艰辛,体会数学家辛勤劳动、刻苦钻研、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步或者“绕道走”的回避心理,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增强其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信心与决心。
1.3 挖掘数学中的审美素材,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学中存在着诸多美的元素。数学不仅科学严谨,而且还散发着美的光辉,如数学概念的简洁性、统一性,数学命题与模式的概括性、典型性与普遍性,这些都可以给探索者以美的感受,这种美的体验会使探索者感受到发现数学真理的愉悦与快乐,从而产生追求美的激情[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发现美、追求美的意识,把这种对美的追求转化为道德层面的追求,有利于学生完善道德认知,提高思想认识。几何中的许多图形都透露着对称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这些美的元素,并启发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如人体是对称的、天空降下的雪花是六边形、汽车轮子是圆形的等。这样学生在思考与观察时,就会感受到自然界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着美,洋溢着美,从而产生审美体验,在审美中学会观察,学会以美的角度分析事物,形成爱美的品质,并乐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发现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美好道德情感的体验,用美的精神创造美。
1.4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自尊、自爱与自信的品格
数学学习容不得半点马虎与粗心,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诚实、务实是数学的理性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自尊、自信、自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品格,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求真务实,从细节做起。此外,还要利用数学自身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养成抓事物本质、按照相关规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 运用数学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德育渗透效果
2.1 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并正确判断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在课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习信心。自主学习中的德育渗透与引领,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产生克服挫折与困难的勇气,树立学习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过程,提高道德认知[3]。
2.2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與竞争意识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单靠自身的力量有时很难正确理解知识并完成知识网络的建构。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与交流,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4]。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协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正确的认知,明确自身的任务、与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以及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等。小组中如果有一个成员或者某个环节出现差池,就会导致合作效果不佳。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相互鼓励,与团队成员共同面对、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合作学习还能将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集体之间的竞争,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由此合作学习成了互动主体之间的团结友爱、信任忠诚与互助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与心理品质,实现知行合一。
2.3 运用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民主精神的形成
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判断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5]。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操作、展开调查、搜集资料、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增强技能。探究学习能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索的过程,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以求真的态度去对待任何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处理事务一定要从细节入手,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让学生通过演算与推理过程,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过程出现问题,必须踏实做事,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马虎。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理性的科学精神。
总之,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抓住渗透契机,在数学知识中融入德育元素,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以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知识探究促进学生道德的提升。想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可以融入数学发展史,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展过程;可以通过讲解杰出数学家的动人事迹,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艳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2]孙晓琳.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7).
[3]陆彩凤.浅谈在初中數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2).
[4]韩建喜.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2015(31).
[5]赵巍,韩彦榕.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洪小娟(1984~),女,汉族,浙江桐庐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