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运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4-12吴正平任丽丽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人才培养

吴正平 任丽丽

【摘 要】本研究以三江学院双创教育工作为例,探究如何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宏观政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运作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现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双创人才。

【关键词】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教育范式

创新创业教育(下文简称“双创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进行改革的驱动和要求,是培养适应新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直接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宏观政策开展双创教育工作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1]。结合三江学院(以下简称“该校”)多年对双创教育工作的摸索和创新,笔者提出将教学科研、学科竞赛、创业比赛等一系列校内外的双创活动科学有效整合,通过项目训练进行兴趣引导,通过学科竞赛进行强化训练,通过高层次创业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健全“大学科、小综合、宽平台”的双创教育体系。

1   国内外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现状

发达国家的双创教育体系建设起步早,较为完善。在美国,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教授在开设的MBA課程——新创企业管理中,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双创教育。经过近80年的不断更新和迭代,美国在双创教育体系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保持了先进性,表现为课程开发具有针对性,与企业诉求紧密结合;将企业支持融入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造双创环境,提供实践机会[2]。英国的双创教育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英国政府设立了“英国高校学生创业”项目,目的是缓解当时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实践证明双创教育是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经过不断探索与优化,英国已经营造出了和谐的创业教育环境,形成了特色的双创文化。德国的双创教育倡导“独立精神”,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把高校营造成“创业者的熔炉”。我国的双创教育起步相对较晚。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竞赛被认为是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开始的标志。“挑战杯”竞赛后来成为我国大学最高级别的创业类赛事,有力推动了双创教育的发展。2012年,我国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与此同时,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创新训练的积极性,对推进我国的双创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但直到现在,很多高校尚未建立起系统的双创教育体系,缺乏项目实践,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双创教育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困难重重。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该校近年来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为探索培养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具备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的双创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2   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提升

2.1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近年来,该校创新创业学院积极出台各种激励政策,以“双创”为目标导向,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突破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如下。根据难易程度,对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层次分解,结合知识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对应的教学环节;在项目训练中进行经典的课程实践教学,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又为搭建科研人才选拔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创新创业学院还面向企业聘用双创导师,这些双创导师通过介绍热点信息、科技前沿知识,以及对市面上最新的创新型产品进行技术解剖、创新功能解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2  构建多学科交流平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创新创业项目,特别是创业项目,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需要用到本专业领域中的知识,还经常涉及其他专业或行业领域的知识。如医学电子项目就涉及生物医学、电子信息、通信和机械等多门学科。如果要创业,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财务、市场营销、法律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要注重搭建多学科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该校借助创新创业学院平台,顺利打通了这一环节,实现了学科之间有目的的交融。如根据工程实际,出台了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政策;通过项目管理、过程指导、进程监控,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2.3  实行项目导师制,培养项目开发能力

该校通过项目改革,建设项目研究的平台,打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理解力。同时配备项目导师,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整理、实验操作、数据整理和分析等工作,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水平。项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注重过程管理,注意学生对科研活动的深度参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了全面扎实的训练。

2.4  培育精英学生,完善资源库

知识积累是一个过程,人才培养需要方法和思想的引导。该校通过项目引导训练,有效延长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思维和团队意识。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级别的学科竞赛或创业大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承接中小型横向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进阶训练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该校逐渐形成了创新技术知识资源库和精英人才资源库。知识资源库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能提高后续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效能;人才资源库能为社会提供精准的匹配服务。

综上所述,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吴正平,李璐.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学园,2015(7).

[2]阮俊华,陈璞,郑博文,王承超.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

吴正平(1982~),男,汉,安徽安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

任丽丽(1986~),女,汉,江苏东台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人才培养
导师制下的药学本科双创教育实践与思考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