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工会平台助力高雅艺术进校园

2020-04-12蒋睛霞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校园文化

【摘 要】从政策文件语词的调整变化入手,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向大学文化建设的嬗变为切入点,运用高等教育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高雅艺术进校园”基本历程和经验、主要模式和特色的深入剖析,总结出了基于工会平台推进高雅艺术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初步理清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改造升级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工會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004-04

高校工会组织作为联系党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推动高雅艺术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从校园文化到大学文化的历史嬗变

大学文化包含但不仅限于校园文化。结合2014年以来教育发展的有关文献,笔者深入剖析了从“校园文化”到“大学文化”的相关表述的转变。中央系列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进一步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使用的是“校园文化”一词,强调“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2014年《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则改用“大学文化”一词,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作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的十项重要内容之一。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中,该文件明确将“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的表述则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

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国内外名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及其实际成绩,是进一步推动学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参考坐标。一流的大学孕育一流的大学文化,“精神育人”“空气养人”,一流的大学文化是建设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人文基础。居于世界前列的一些大学普遍具有学术风气浓厚、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崇尚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强调道德品格教育等方面的突出特点[1]。

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这三次重要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次强调了“三全育人”的重要意义。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工会如何利用好自身有利条件和特色优势,践行“三全育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满足高校师生对于艺术和审美的不断增长的需要[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剖析研究,特别是2014年以来中央关于教育发展的有关文献,不难发现,从“校园文化”到“大学文化”的转变,具有深刻的内涵[3]。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积淀而形成的,在师生员工中具有集体认同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精神追求,以及能够体现这些观念的行为方式、制度体系、建筑风格、传统活动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创立、传承和培育过程中。物质文化,指的是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突出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优化育人氛围;精神文化,指的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塑造科学精神,提高人文素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制度文化,指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大学文化建设关系师生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其实质在于营造一种浓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促进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科学研究,养护服务社会、咨政启民的家国情怀。作为现代大学四项基本职能之一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既指向大学对于社会、国家、民族和历史所担负的重大责任,也内在地指向大学自身的文脉传续、精神传承。世界上的许多知名大学之所以令世人仰慕,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也因其独特的大学文化孕育的厚重历史积淀和强大思想魅力而闻名于世[4]。

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基本历程和经验

2006年,教肓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共同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营造良好的高校文化环境,引领高校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13年来,各高校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值得总结的基本经验。

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 的效果,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连续不断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高校师生有了一个更好地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提升艺术素养。“高雅艺术进校园”是高校开展的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把高雅艺术赏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师生接受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艺术素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在演出形式上,以现场演出与专家讲解相结合、以台上剧团演出与台下师生参与相互动相结合、以经典片段演出与全本剧目演出相结合,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集艺术欣赏和知识传播于一体的效果,切实提高师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师生对高雅音乐和传统民族艺术的兴趣爱好[5]。

华东理工大学在建设综合性、多学科、研究型大学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校园文化内涵、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资源。引导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抵制不良文化影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以交响音乐和民族传统优秀作品为主要载体,用优秀的文化引导师生向真、向善,让学生在欣赏和比较中学会鉴别,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师生通过观看艺术家的精彩演出,收获了平时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亲身感受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效果非常明显。

三、“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运作模式与特色

通过调研访谈和研究文献,结合个案研究法,笔者梳理出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基本特色。华东理工大学作为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长期以来重视不断满足师生的文化生活需求,致力于创造条件开展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特别是校工会依托信息化平台多年来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可供挖掘分析的数据

资源[6]。

(一)党委宣传部主导,工会配合

2019年是高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年。同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深入推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满足高校师生的文化生活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发挥高雅艺术在化美启智、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2019年,学校引进了8场高雅艺术进校园、22场高雅艺术进剧院演出。针对2019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党委宣传部还特别推出了“新生体验票”,请新生免费进剧院欣赏高雅艺术。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联系高雅艺术演出组织进入校园,通过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的精心组织,取得了量质齐升的突破,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召开的高雅艺术工作总结会上,华东理工大学荣获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优秀组织二等奖。

这一系列活动在丰富广大师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师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文化修养,提升了华东理工大学的艺术和人文氛围。

(二)工会主导,党委宣传部配合

校工会主导开展“我送文化大餐,你赏高雅艺术”活动,以满足教職工对于高雅艺术日益增长的欣赏需求,提升教职工文化艺术修养。校工会向教职工每月推出一次赠送高雅艺术观摩票的活动,涵盖交响乐、音乐剧、话剧、京剧、民乐、魔术、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每月月底或月初(寒暑假除外)校工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会”微信公众号上公布次月观摩活动详细内容以及送票方式和时间。

华东理工大学工会微信公众号的版块设计,有医疗保障、帮困管理、休养管理、交流平台等,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性质,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方便了教职工与工会的联系,也提高了工会的工作效率。公众号上,高雅艺术活动的曲目、时间、地点、内容介绍等信息一应俱全,便于教职工浏览及选择。校工会审核各类报名申请后,还会统一给相关人员发送电子邮件。教职工进入工会微信公众号,输入工号、密码登录,登录成功后,点击“送票活动”,在送票时间点击相关链接,系统会自动提示是否送票成功。

2019年上半年,学校抢票人数为260人,其中占比例较大的为机关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机关抢票人数57人,占比21.9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抢票人数27人,占比10.38%。对抢票人员性别进行了统计,发现男老师为93人,占比35.77%;女老师为167人,占比64.23%,女性占较大比例。对抢票人年龄段进行分析发现,抢票人群大多集中在30—40这个年龄段。由此可见,抢票人员的主体是年青人,以机关单位职工为主。

(三)团委主导,党委宣传部、工会配合

华东理工大学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指导作用,为师生综合素质的拓展营造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做好“爱校荣校”文化主题教育,切实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勉励广大师生充分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契机,用学习丰富知识,用文化提升内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不仅让师生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发展潜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校团委主办的文化艺术节以“数载芳华,情系华理”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品文化艺术活动,引领着广大学生成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提高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同时,展现了华理学子勤奋学习、求实创新、奋发成才的精神风貌。

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不仅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更提升了校园文化品质,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校团委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欣赏,“传承、凝聚、发展、共享”校园文化建设论坛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

四、创新发展:借力工会平台融入大学文化,打造“高雅艺术进校园”2.0升级版

从现有的几种模式来看,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偏重教师的观赏者身份,教师的参与度不够。这就需要工会的群众社团和专业的艺术院团建立桥梁,实现高雅艺术的群众化,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大学文化的繁荣中来。二是偏重多头管理,部门协同配合容易受到制约。涉及一些其他部门时,各个部门的方案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的,缺乏整体性。三是偏重菜单式供给侧管理,考虑师生需求的灵活性不够。目前基于工会平台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主要是菜单式管理,菜单式管理是一种比较机械的计划管理模式,即每年年初很早就确定一年的活动清单,缺少机动性、灵活性。而实际上每个月在执行过程中都会有一些主题性活动的变化。作为这项工作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随机应变,“主动出击”,根据具体需要,增设新的高雅艺术活动[7]。

基于华东理工大学多年来依托工会平台助力高雅艺术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上述存的在问题,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和建议。

(一)模式创新

现在的模式主要是引进来——引进高雅艺术到校园,或者走出去——通过工会平台发放高雅艺术门票,让教职工到外面剧院、展馆等欣赏高雅艺术。借助工会的平台让高雅艺术不仅仅是走进校园,而且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来。让教职工不仅做高雅艺术的欣赏者,还要做高雅艺术的参与者。让教职工成为参与者,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高雅艺术的群众性。群众性和高雅性,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探索践行“三全育人”的重要形式。

高雅艺术应当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这三个特征。工会是教职工的群众性组织,这个平台本身具有很大的优势,有着优秀的群众基础,工会有教职工组成的种类繁多的群众社团。要通过邀请专业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员与高校教职工组成的文艺社团结对子的方式,建立畅通的辅导、指导渠道,促进提高,进而使得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浓郁。针对高校教师群体特殊性的职业,要深入挖掘和分析其参与高雅艺术活动的深层动力和兴趣偏好。要做好高校工会与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之间围绕高雅艺术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协同配合。

(二)协同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艺术院团、艺术院校的合作关系。探索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理清校园文化到大學文化的嬗变轨迹,洞悉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综合性趋势。通过对学校自己的艺术院团、本市的艺术院校的调查研究,更好发挥工会作为群众性组织,在团结凝聚教职工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以“院团合作”的模式创新推动改革,顺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要,加快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进程,使得教职员工真正成为高雅艺术的参与者,让高雅艺术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协调与学校宣传部、团委等其他部门的关系,从整体角度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三)品牌塑造

打造高雅艺术进大学校园的工会品牌。“高雅艺术进校园”要成为工会的一个品牌活动,工会要定期举办不同专题的活动,同时,各个高校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实现校园文化的共同繁荣。要构建“工会—教师—学生”这一传导和影响链条在高雅艺术融入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运作机制。通过前述分析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三种主导形式,在比较中寻找和发挥工会平台的独特优势。

探索提升工会自身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做法。工会具有联系最广泛的群众优势,还有长期组织活动的丰富经验。要把广大教职工变成高雅艺术的真正参与者,使教职工从静态的观众、欣赏者变成动态的、积极的参与者,可以借助工会的各类社团,如合唱团、舞蹈队等,让教职工日常参加工会社团组织的排练就是高雅艺术在校园里长期存在的一种形式。通过专业团队的指导辅导,让工会的高雅艺术成为品牌,让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日常的教学科研,从而大大繁荣大学文化。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①加强领导协调,深化活动内涵。项目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基层组织应把“高雅艺术进校园”作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来抓,及时协调、指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②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考评体系。各部门工会应及时掌握并跟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情况。部门工会应关注、跟踪活动,组织交流活动。③项目带动,整体推进。通盘考虑,除阶段性交流等常规活动外,还应依托工会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

本文回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和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双重推动下,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向广义的大学文化建设全面展开和深入演进的政策脉络。在此基础上,整理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基本历程和经验、运作模式与特色,特别是对高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工会三者在不同模式下所发挥的协同作用做了初步分析,最后立足于工会自身平台的特色优势,提出了更好发挥工会在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繁荣新时代大学文化过程中的可行路径。随着高校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一文化品牌将在更高水平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登峰.让高校美育“曲高而和众”[J].中国高等教育,

2017(7).

[2]陶亚萍.高雅艺术进校园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5

(6).

[3]靳超英.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误区辨析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1).

[4]何新.以公共艺术教育促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5]靳超英.对近十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回顾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7).

[6]王迎婕.由“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出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7]宋溧俊.“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现状、难点及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5(26).

【作者简介】

蒋睛霞(198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管理学硕士,华东理工大学校工会干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女性

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践行追求成功的大学精神,弘扬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