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探究
2020-04-12梁丹莹
梁丹莹
【摘 要】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呼声不断,其中困扰也不断。鉴于此,本文就“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提出了“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前提”的观点,对隐性合作、指导合作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还探讨了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关键词】先学后导;高中语文;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090-02
新课改以来,在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同时,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慢慢地浮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如学生参与度不高,分配任务难以有效实行,甚至出现了“小权威”“一言堂”等现象。笔者对“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归纳如下。
一、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前提
“先学”作为“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首要特征,必须重视“学”的过程的重要性。而“学”作为一种个体的内化行为,其最终的生成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自主的参与上[1],尤其是在强调个人体验的学习内容上如“认识自我”中关于“探寻内心深处的我”的活动环节,它强调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心灵之门,完成对自我内心的深度叩问,这是合作难以完成的。如果没有分清学习需要,只一味强调合作,而忽视了个人对知识的独立摄取和思考加工,那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
以高中文言文教学为例,如果学生连字词解释、语句翻译都还没搞懂,又何谈合作学习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依托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先行预习;在课上,也不吝于花费时间,让学生通过读注解、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推断自译等方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遇到的难点罗列出来,再去进行有目的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否则,单纯地抛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也同样会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可见,自主學习是合作的前提。
二、重视隐性合作,灵活选用合作形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可有多样,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应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如研讨问题时,在有限时间内可先进行组内个人与个人的对话,将大家的思考成果或者遇到的困难集中起来,再在班内讨论,实现逐层合作学习。对于活动过程中学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师生之间的单独探讨这些隐性合作,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师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内在知识的重组,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隐性合作看似寻常,却是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元素,是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合作的基础。
另外,在小组的划分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课题的需要、学生成绩、学生个性等因素将学生进行“组内同质”或“组内异质”的划分。在常规课堂中,可以根据学习成绩、学生个性特点划分固定的“静态合作小组”;而当课题需要时,可以根据选题特点进行重新分组,形成临时的“动态合作小组”。如开展《游褒禅山记》中“尽吾志”与“知难而退”的辩论赛时,可让学生根据个人观点自动组合辩论队进行辩论。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动,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授人以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分工合作的方法,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2]。
首先,在常规合作团队的设置上,指导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熟悉学校藏书的学生主要负责图书资料的收集工作,而擅长信息技术的学生则主要负责网上资料的搜索和整合工作,平时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充当小组协调员,个性文静书写好的学生可以充当记录员,负责整理归纳小组成员的意见等。这样的分工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也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地进行。
其次,合作学习强调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并在他人表达意见、交流疑难的时候,静下心来对听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思考,形成个人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再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质疑补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再次,倡导“为教而学”的意识。“教然后知困”,在学习中提升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把知识吃透的基础上想尽办法把别人教会。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在学习上互补的对象,结成小师徒关系。如文言文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要教会别人如何准确翻译古文,那么他自己首先必须对文中字词、句式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应对他人的质疑。这种互教互学的合作,既能起到优带差的作用,更能使优生更优。
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好《勤思博学录》,适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加强师生合作。在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堂上尚未解决的个人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勤思博学录》进行提问,积极寻求老师帮助。
当然,合作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几点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四、完善评价机制,以评价促合作
为了使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师需要在完善评价机制上下功夫,注重自评与他评的相互结合。如在作文教学时,可以采取教师笔评、面评与学生互评互改的形式。在小片段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让每个小组从成员的作品中选取一个小段落,先在组内进行评改,再把合作修改成果在班内展示,接受大家共同评价,共同修改。同时,教师从旁引导,最后对修改的成果做出总评。这种“同读一篇文章,同改一个段落”的评价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让学生在参与修改中熟悉作文的评分标准,达到提升的目的。
另外,在考核评价中,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出卷,小组互考互评。这样,学生既参与了教学评价,也在合作中达到了归纳巩固新知的目的。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诗经》两首的学习中,笔者让小组结合课内知识点模拟综艺节目《一站到底》考查别组学生对字词和内容的理解,答错的学生要按要求表演诗中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强化巩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见,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教师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时刻关注以上几点,合作学习的开展才能更有效率。毕竟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中学教师必须认清改革方向,坚定步伐,不断探索,适时调整思路,才能在课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建中.“有效”不能遗忘“合作”[J].基础教育参考,2011(2).
[2]高相梅.自主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教师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