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 提升课堂效果
2020-04-10施海健
施海健
摘要:教学方法是课堂顺利进行的保障,它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活跃学生思维,推动数学课堂有效开展。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考量的。作为数学教师,应注重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课堂教学精彩高效。
关键词:教学策略;初中数学;课堂效果
抽象的数学内容不利于被学生理解,教师更不应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更加单一、无趣。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究,并在探究中更好地体验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它的作用不可小觑,是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问题的有效设计,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意义重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营造充满疑问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励学生主动、深入地剖析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在和学生探究学习两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内容时,在课堂教学伊始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小明在和小朋友们在小区内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最后装修工人选取了这些碎玻璃中的一块带回去,制作出原来三角形形状的玻璃。选取的这块玻璃带有原三角形中的两个完整的角,同时这两个角中间的边也是完整的。这时,教师向学生们提问:装修工人只需要拿走这一不完整的玻璃就能够准确的制作出一块与原三角形玻璃相同的玻璃吗?为什么呢?学生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对其感到非常好奇,都非常想知道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奥秘。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到探求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强化动手操作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手操作,不仅能将知识简单化,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选择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上ABC,然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操作,作出角A的角平分线,以及过点A的中线和高线,并让学生观察这三条线的位置结果。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使得这一三角形的两条边AC和BC的长度相等,再同样作出这三条线段,并观察这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随后,学生继续按照教师的要求画图,并在作出图后发现后者的三条线段也就是过A点所作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重合在了一起。有学生发现这一三角性恰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于是,学生开始大胆猜想,等腰三角形过顶点作的这三条线会重合在一起。并主动的画出几个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进行同样的操作,进而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全部打开,与教师的思路产生了共鸣,很好地推进了对知识的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学科中,很多知识内容相对学生来讲都比较陌生,而且有着很强的抽象性,教师单一的按照课本教材讲解,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而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教学中可以关注这一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引入一些生活元素,让学生可以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带领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接轨,进而更好地理解、吸收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实际问题:某商场在周年庆时女装部推出了全场女装打八折的优惠,男装部推出了五折的优惠政策。这时,有人买了男装、女装各一套,在打折前需要支付700元,最后她只支付了580元,你知道这两套衣服在优惠前分别是怎样的价钱吗?随后学生开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思考后,学生试着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从中也很好地体验到数学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价值。
數学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很深的了解,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知识多种多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灵活多变。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构建别样精彩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