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
2020-04-10杨海琳
杨海琳
【摘 要】目的:临床研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运用综合物理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份至2018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综合物理疗法,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的变化。结果:患者在治疗前的VAS和ND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评分,体现出统计差异。结论: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综合物理疗法体现出比较强的治疗价值,能收获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运用。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物理疗法;临床观察;治疗价值;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学术研究得知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颈肩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出现颈肩僵硬的问题,身体活动受限,一侧或者是双侧时上肢麻木,颈肩部位也会出现疼痛现象。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出现明显的变化,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同时体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时,通常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主要探索综合物理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呈现出的应用效果,报道见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6月份至2018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65例患者性别为男,35例患者性别为女;年龄在32岁至65岁,均值为(55.67±10.35)岁;病程在10-36个月之间,均值为(19.64±6.57)月。100例患者均熟知本次医学研究的内容,签订同意书,并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完成各项身体检查和相关调查表。以上患者都经过MRI或者是CT检查确诊为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颈肩疼痛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卧床休息,然后指导他们通过颈椎制动、牵引以及理疗等方式接受疾病治疗,在患者缓解疼痛感之后对他们实施颈肩功能的锻炼。让患者坚持半年以上的运动治疗,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纠正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体位,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医务人员也应该指导患者每天进行30分钟的颈肩牵引运动,10天为一个疗程。此外,需要借助脉冲超短波对患者实施短波治疗,每天进行20分钟的治疗,半个月为一个疗程[1]。根据患者的颈肩病情,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等幅中频电疗仪治疗给患者实施物理治疗,也是每天进行20分钟的仪器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在对这些患者实施综合物理疗法,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的变化。通过评分对比分析综合物理疗法在临床颈肩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对这种治疗方式进行客观的评定[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x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通过对临床情况和患者各项评分進行汇总得知,治疗之前VAS评分为(55.21±18.3)分,治疗之后为(16.8±5.9);治疗之前NDI评分为(7.25±1.65),之后治疗为(1.78±1.02)。这说明患者在治疗前的VAS和ND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评分,前后数据体现出统计差异。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医学研究可知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颈椎疾病,是受到多种因素而导致的,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缓解患者的身体疼痛感。该疾病的病因可以划分为急性外伤、关节囊松弛以及慢性损伤等因素,应该给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出现明显的变化,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同时体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时,通常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主要探索综合物理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呈现出的应用效果。数据研究可知,治疗之前VAS评分为(55.21±18.3)分,治疗之后为(16.8±5.9);治疗之前NDI评分为(7.25±1.65),之后治疗为(1.78±1.02),患者在治疗前的VAS和ND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评分,体现出统计差异。
这说明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综合物理疗法体现出比较强的治疗价值,能收获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杨海霞.针灸推拿对比物理疗法的非药物综合方案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8):97-98.
于杰,朱立国,洪毅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与长期随访[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09):11-13+17.
马玉美,段生艳,杨艳等.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保山地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98-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