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0-04-10聂盼盼
聂盼盼
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学校和家长片面重视学习成绩、才智教育,导致很多孩子在道德和品质上有所缺失、甚至小小年纪就走向犯罪之路。尽管现下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倡导“个性教育”,但德育一直未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其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司马光早就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①”可见德育在教育中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小学老师却认为,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点,小学重在双基教学。这种错误的观点时下很流行,其实不然,小学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小学德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还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影响到民族的素质。小学德育的渗透研究则更为迫切。
何为德育?《教育学》中有详细的解释。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②通俗来讲即指针对全体学生群体得到的教育和培养。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2)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3)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为集体努力的精神;(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5)培养学生不触碰法律、自觉遵守纪律;(6)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7)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而受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限制,对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解有困难,这需要我们老师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在的与原则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其实就体现了德育内容的“集体主义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着重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即是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苏教版语文教材《天游峰的引路人》一课对于引路人豁达品质的描写是德育内容中“心理健康”的体现。如果在教学中直接教学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天书,所以在渗透中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在我的教学观察中,发现小学生有以下特点:(1)理解和认知力较弱,抽线思维发展较慢,对抽象词汇理解困难;(2)信任老师,崇拜老师;(3)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4)情绪易受感染,易受暗示;(5)自我认知较为模糊,可塑性强。
针对以上特点,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老师德育渗透时不能单纯说教
很多教师大谈德育教育的内容,为德育而德育,应付各种检查,流于形式。我认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将德育内容放进富有情景的故事中让学生独自感悟,既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当前新课改教学思想,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优良的品质。
二、老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言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如果教师就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好老师,那么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孩子就会更信服,更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
三、老师要多表扬好的行为习惯,并给与积极反馈
羅森塔尔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③老师的赞美和信任对于易受暗示和自我认知不强的小学生来说远比说教、批评省只是简单的强化更有效果。所以小学教师一定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
四、班主任教师要尽量发挥好集体的作用
德育中就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小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班级同学的尤其是优秀同学的影响。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利用集体和示范的力量对于德育渗透也尤为关键和重要。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尽管具有社会性、历史性……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教育更为重要。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必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以上只是我长时间教学的经验总结。对于个别学生的德育教育还需更有针对地辅导,我依旧会耐心地做好每个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①司马光:《资治通鉴》岳麓书社
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林崇德等:《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南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