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师的我与我的孩子们
2020-04-10李静
李静
我们学校的导师身份与其他学校班主任的身份相仿,但又有不同。我们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当然也相当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为一名新导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问题一直驱使着我去做出改善,这个问题就是:学生从我的导师班离开之后,我想让学生从我这儿带走什么呢?
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作为新导师的各种不足。比如,过多地强调学习,过少地关心生活;对学生太过严厉,使学生封闭了对我的心门;当学生需要我时,我有时表现得太过消极;而且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还认为理所当然。我也适当地换位思考过,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为什么有的同学对自己毫无要求,对学习毫无兴趣呢?我总结了以下几条,首先,他自己在数学方面确实运气不好缺乏天赋,学起来困难。但是,他的天赋在音乐、轮滑或者篮球等其他方面;更有一些学生尝试用叛逆掩盖无能——与其让人看出我学不会,不如让他们觉得我不在学;还有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没法坚持下去,学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坚持改错,坚持认真听讲,坚持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很多孩子对自己毫无要求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毫无要求,没有明确给出自己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期待,更因为工作忙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心。
对于学生上述不太可爱的表现,我们作为导师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我们与学生应该像朋友一样谈心,为了拯救那脆弱的自信心,与之谈未来,谈理想,谈他擅长的部分,对于他们的一点小进步就敏感地发现并且适当地放大。比如,在导师班会上全班为他鼓掌;推荐其为校级荣誉之星;上课之前对他进行郑重地表扬;将想表扬的学生写到导师会PPT里;给予物质奖励(比如糖果)。当学生自己很失望时,告诉他下次一定可以,告诉他还有机会,告诉他无论如何,你不会真生他的气,告诉他你觉得这不是他的问题。另外,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家长谈话时就像谈论自己孩子的问题一样恳切。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使孩子进步,一定要多跟家长讨论解决办法,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重在解决问题而非阐述问题。
在这里我梳理了我导师班学生的两个案例。其一,A同学是一个女生,我找A同学的妈妈来学校聊她的数学学习情况。她妈妈表达了对孩子数学学习的担心,但是孩子姥爷瘫痪在家,她需要花大量时间照顾姥爷,即使去单位上班,也要带着孩子姥爷去,实在抽不出足够的时间陪孩子。我询问了她有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能不能帮忙照看,毕竟,现在离中考还剩不到两个月了,孩子更需要妈妈的陪伴和关心。最后,她送走了孩子姥爷,在中考的最后阶段,这位妈妈更多时间花在陪伴孩子的学习上,给了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比如,A同学数学不好,她妈妈就到学校来利用晚自习时间找我答疑,因为她想着孩子需要学习的科目这么多,而在数学上学得又慢。她要先学会,然后再教给自己的孩子,我就细细地讲给孩子妈妈听,她学得比很多学生还认真,听一遍不会的就会反复地问。同时,她还跟我沟通,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告诉女儿,她怕女儿心里有负担。所以她女儿在晚自习找我答疑时,她就躲到休闲区去,等她女儿走了,她再回来。有一次,她的女儿晚上撞见她妈妈在我教室,我就说是我找她妈妈来聊她的学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考前的一周,我也为母亲的用心深深地感动,所以竭尽全力地帮助她。在我跟A的妈妈共同努力下,A中考成绩挺不错,去了区里的一所很好的高中,也没有辜负我跟孩子妈妈的一片良苦用心。
另外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个男同学B。他是个挺傲娇的学生,特别喜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在初三的时候,别人争相去上的提升课,他却固执己见,按照自己的复习方案进行。同时,他是个内心特别有想法的学生,非常具有探究和质疑精神,看过很多书,对于老师对他缺点的指正,他也不放在心上,总之,自我感觉非常良好。B同学常说:“人生如负重远行,欲速则不达。”他说这不仅是日本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名言,亦是他所信奉的人生信条。下面详细阐述一下初三我对他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他每门功课的提升课不去上,他自己觉得已经规划好了晚自习的学习内容,觉得上提升课很是耽误时间。我拿着一道他做错的中考数学压轴题介绍昨天提升课上讲的四种方法,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同时語重心长地教导他每节提升课都是思维方法的提升,要懂得跟水平高的老师借力。而且我把他不上提升课的行为反映给家长,在家长与各科老师共同努力下,他改变了观念,后来一模二模成绩也都很不错。他有一段时间反映自己头部很疼,严重耽误学习,我先是用自己生病去医院,后来依然顽强学习的经历开导他,另外,我觉得他爸妈不够重视,便催促他爸带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是眼部结膜炎。他病好了以后,少了后顾之忧,成绩进步非常快。初三一整年,我都在跟踪他的各科学习,分析他每次大考的成绩。英语是他的薄弱学科,我经常把他从我数学教室赶去隔壁英语教室学英语,最后中考成绩,英语考得很不错。我选他作为我们班的荣誉之星,这一点让他非常开心,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成就感。事实证明,这对他的发展非常有利!
家校结合,严慈相济,公平公正,包容耐心,这十六个字是我当了三年导师的不变的信条。我相信师生之谊不易,需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