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中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必要性研究

2020-04-10冯盈王水娇李俏萍阮秋敏徐晓雯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机用用物根管

冯盈,王水娇,李俏萍,阮秋敏,徐晓雯

(阳江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广东 阳江529500)

根管治疗是口腔医学中保留患牙的常用治疗方法。根管预备主要是根管清理与成形,是根管治疗基本步骤,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其根管形态成形良好,切削效率更高,临床操作时间短,操作者和患者也更为舒适[2]。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使用多种器械和用具,换手频繁,以往采用两手操作,影响效率与质量[3]。本研究探讨以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行根管预备时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口腔科的74例根管治疗患者。纳入标准:急慢性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齿具有保留价值和根管治疗适应证,均由同一医生操作;成人病例;根管预备采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口腔卫生良好;认知正常,可自主配合治疗及研究。排除标准:根管发育不全、阻塞、钙化、断裂或弯曲超过20°;既往牙髓治疗史;炎症累及牙周造成明显松动;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治疗耐受差。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试验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19~66岁,平均 (47.1±15.3)岁;牙髓病11例,根尖周病26例;患牙数1~4颗,共计49颗,平均 (1.3±0.5)颗。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0~64岁,平均 (47.6±13.9)岁;牙髓病10例,根尖周炎病27例;患牙数1~3颗,共计48颗,平均 (1.2±0.6)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对照组根管预备采用传统两手操作护理配合。护士仅于术前准备好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与配套器械、材料以及其他用具和一次性用物,设备调至功能状态备用,配合做好用物补充以及终末用物处理。(B)试验组根管预备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术前器械准备、术后终末用物处理等常规护理内容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由1名经四手操作培训合格的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术中操作,主要内容为:①指导患者口腔清洁,协助调好手术体位与座椅高度、灯光明暗等,遵医嘱传递局麻药物、碘伏棉签等,配合完成局部麻醉,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②麻醉起效后,传递开髓器械配合医生完成开髓、拔髓,期间注意及时吸除唾液与冲洗液,以保证术野清晰,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刺激患者咽部,导致恶心、呛咳等。③拔髓后,打开根管测量仪,记录工作长度,注意对应根管,避免混淆与遗漏。④根管预备到位后,超声荡洗根管,再递给医生棉捻吸干根管,递给医生樟脑酚或氢氧化钙调制物封闭窝洞。⑤操作护理配合期间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和支持,通过主动聊天与健康宣教的方式,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根管预备时间、预备效果及术后疼痛情况,评价患者的满意度。根管预备效果评价:满意:根管冠方大、根端小,呈连续锥形,锥度流畅,位置无偏移;不佳:根尖偏移,根管走向改变,或未成锥,出现圆柱形根管,或锥度不流畅,有台阶形成。于术后当日、术后3 d、术后7 d采用数字视觉评分法 (NRS)评价术后疼痛情况,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满意度,内容包括根治术知识宣教情况、医生操作情况、医治过程舒适情况及医治后医嘱交代情况4个项目, “满意”25分, “一般”10分, “不满意”0分,总分100分,>85分为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根管预备时间试验组的单根根管预备时间为 (7.5±1.6)min, 短于对照组的 (10.8±2.2) min (t=4.316,P<0.05)。

2.2 根管预备效果试验组的根管预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根管预备效果比较 [n(%)]

2.3 术后疼痛试验组术后当日NR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3 d、7 d,两组的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术后NR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的术后NR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当日 术后3d 术后7d试验组 37 1.5±1.4 0.8±1.2 0.3±1.2对照组 37 2.7±1.3 1.0±1.6 0.4±1.5 P<0.05 >0.05 >0.05

2.4 满意度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3 讨论

口腔科以往行根管预备主要采用两手操作,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自己独立完成麻醉处理、开髓扩髓、根管长度测量、点位标记、锉的使用调配、封药等各项操作,耗时长,不利于感染控制,而且频繁的器械换手会分散医生的时间和尽力,增加医生的工作强度与眼疲劳,导致医生无法顾及患者的个人感受,影响治疗体验。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n(%)]

四手操作指口腔治疗全过程由助手配合医生操作,医生负责计划和治疗,助手配合安排患者、准备用物、调配材料、传递及收回器械等协助工作[4],其应用优势在于,助手配合医师默契操作,熟练、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械和材料,并配合术中处理,可有效简化医生工作步骤,降低其工作强度,节省根管预备时间,医生亦可更专注地处理根管预备细节问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医疗质量。研究[5]表明,四法操作可将口腔科医师工作效率提升40%。另外,患者也可获益,助手陪在椅旁予以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指导,通过聊天等方式有效缓解患者对钻牙等操作的恐惧感,使患者以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体验,减少应激,降低术后相关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根管预备时间、根管预备满意率、术后早期疼痛情况、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6]结果相似,肯定了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器械折断率高于不锈钢器械的问题,可能是机用镍钛器械在根管预备时缺乏手感而导致,因折断的器械不易取出,故术中防止器械折断非常重要。护理方面,在进行器械准备时应提前检查器械是否完好,重点检查小锥度器械 (比大锥度器械更易折断),不提供超限期使用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更换器械时再次检查器械尖端是否完整,术后整理时记录器械使用次数,到达限期后及时更换。

综上所述,以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行根管预备时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根管预备效率与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

猜你喜欢

机用用物根管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效果观察
深静脉置管集束箱在休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体位用物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管理方法在耳鼻喉科手术术前巡回配合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卸船机用散货三维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比较两种根管预备器械分离率及特征的实验研究*
ProTaper机用锉行后牙根管再治疗时的护理研究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