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室秘录》茯苓类方用药规律分析

2020-04-10周嘉虹许银坤钟嘉城林育纯区晓榆杨惠娜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类方陈氏利水

周嘉虹,许银坤,钟嘉城,林育纯,何 欣,区晓榆,杨惠娜,邹 丽,肖 贇,朱 悦

(1.广州市正骨医院,广东 广州20009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3.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526061;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茯苓类方是药物组成中含有茯苓的方剂的统称。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的《石室秘录》中,茯苓类方是陈氏个性用药特色的重要体现。陈氏重视辨证,针对病因病机对方剂加以灵活化裁,在此书中确立治法达128种[1]。如何从陈氏的迥异思路和多变处方中探寻到其组方用药规律所在,已成为对于陈氏医家经验学习传承的难点与重点。本研究希望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陈氏《石室秘录》书中茯苓类方的用药加以探究,为后世学习陈氏学说与茯苓类方应用于临床规律的化裁提供必要参考。方之精在变,变之道在于师古不泥古。取法于名医大家的经验以圆机活法,方能变通无碍使古为今用。

1 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与规范化

采取双人双份录入的形式,收集整理《石室秘录》中有关茯苓方剂的药物信息。利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收集表,剔除未给出明确药物和其他基本信息不全的方剂[2]。进一步分类录入经筛选后的书中的中医药方剂信息(编号、治法、病名、方名、原文、原方、药物剂量、药物加减、药物、煎服法等),收集整理后共得有效方剂216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茯苓类方剂数据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3]以及《中药大辞典》[4]中记载的中药正名为标准,对方剂中药物的别名、药物的不同炮制名加以统一规范[5],如仙灵脾替换为淫羊藿、巨胜子更正为黑芝麻、炒白术统一为白术等。

1.2资料处理与数据分析

将方剂数据转化为数据挖掘软件运行所要求的格式,分别以逻辑值1与0表示药物存在该属性与否,以此建立茯苓类方药物信息稀疏矩阵表[6]。在此基础上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所有的药物及其类别进行频数、频率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建模,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物信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analysis of association rules)[7]。Apriori算法是以两阶段频集思想的递推运行为主,用于相关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数据的最常用算法之一,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数据分析已较为普遍[8]。同时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中Hierarchical聚类算法对40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9]。聚类分析是在无先验知识的前提下,对无类别标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分类后使类间的相似性达到最小,而尽可能增大类内的相似性,常用于分析中医诊疗过程中的症群规律、用药规律等[10]。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

2.1.1 药物频数、频率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216首方剂加以分析,药物频次累计达2058次,涉及160味药物。其中茯苓、白术、人参、甘草、陈皮、白芍为频数、频率排列前六位的中药,其使用频次均超过80次,频率高于37%,有较为集中的药物使用趋势。其中茯苓的使用频次最高,达到216次;其次为白术,使用频数为123次,使用频率为56.94%;人参居第3位,频数为108次,使用频率为50.00%。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2.1.2药物类别频数、频率分析结果 对使用频数5以上,累计百分比超过91.60%的63味高频次用药进一步分析,得到高频用药共分属15个药类,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累计频率达63.50%。具体药类信息见表2。

2.2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运用R语言软件进行建模,采用Apriori算法对上述核心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参数:置信度≥60%,支持度≥20%,经分析获得14个药组,详细关联规则内容见表3与图1。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为药组{柴胡}→ {白芍},为21.76%;置信度最高的为{柴胡,茯苓}→ {白芍},为79.66%。

表1 使用频数超过10的药物 (n)

表2 各类药物使用频数和频率分布

图1药物关联网络

表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经设置置信度≥60%,支持度≥26%分析获得14个关联规则,详细内容见表4与图2。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为药组{茯苓} → {补气药},为90.78%;置信度最高的为{茯苓,理气药} → {补气药},为95.83%。

图2茯苓与药类关联网络

表4 茯苓与药类关联规则分析

续表4

序号关联规则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10{茯苓,清热药} → {补气药}41.0190.821.00 11{茯苓,化痰止咳平喘药} → {补气药}46.5494.391.04 12{补血药,茯苓} → {补气药}52.0787.600.96 13{补血药,茯苓,清热药} → {补气药}29.9587.840.97 14{补气药,茯苓,清热药} → {补血药}29.9573.031.23

2.3聚类分析结果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中的Hierarchical聚类算法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将其聚为4~10类,结合中医药学理论,经过分析后认为聚成9类较为符合中药方剂的特点。第1类方:白芥子、白芍、柴胡、当归、黄芪、荆芥、栀子;第2类方:白术、附子、人参;第3类方:半夏、陈皮、甘草、干姜、黄芩、桔梗、麦芽、山楂、神曲、枳壳;第4类方:车前子、牛膝、肉桂、薏苡仁;第5类方:茯苓;第6类方:黄连、猪苓;第7类方:麦冬、牡丹皮、芡实、山药、山茱萸、熟地黄、酸枣仁、五味子、玄参、泽泻;第8类方:砂仁;第9类方:天花粉、香薷。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3。

3 讨论

陈士铎,表字敬之,号莲公,生于明末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为清代著名医家,初为乡间诸生,后因不得其志而弃儒习医以扬名于世,一生著作颇丰尤以《石室秘录》为众多医家所称道,书中茯苓类方是其个人用药特色的重要体现[11]。陈氏[12]认为茯苓味甘淡,气平降,归脾、心、肾,兼入胃、膀胱等经,可助阳养阴益精气、生津养神、利血除湿祛痰火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补血填精,益气温阳。①补血养阴填精[13]。陈氏认为茯苓为阳中阴药且入脾胃、肾与膀胱经,能通利水湿浊气。茯苓利水能使脾健运而能化水谷,胃健纳而能受食,促使气血的生化与水谷之精的充养。茯苓为阳中阴药,故能由阳入阴,在益气的同时发挥泻去肾与膀胱中浊气水液、去粗存精以助益肾精封藏的作用。故可在茯苓补益精气功效的基础上,加入补血养阴药物以增强其效果。在关联规则中可见{当归,茯苓} → {白芍},当归为补血佳品,白芍更为养阴良药,配伍茯苓补益精气,三药同用共奏补血养阴益精的功效。在聚类分析中可见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的第7类方,陈氏主张在补血益气药中配伍酸温的收涩药(山茱萸、酸枣仁、五味子),可“收敛元阳,敛则阴生,精者阴气之英华”,以达到补益精气的作用。②益气温阳化湿。以附子方为基础方的第2类方中,白术、人参健脾益气,配伍附子以温阳,使人体阳气得到鼓舞,推动水湿痰浊的温化通利。第4类方是以济生肾气丸为基础的变方,以牛膝与肉桂引火归元温阳,车前子与薏苡仁利湿祛浊,全方起到温阳化湿的功效。

(2)疏肝益脾。①疏肝理脾。如药类关联中{茯苓,解表药} → {补血药},药物关联可见{柴胡,茯苓} → {白芍},

图3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柴芍合用可疏肝柔肝,配伍茯苓可健脾益气以调理中焦运化[14]。聚类分析中则有可视为逍遥散变方的第1类方。陈士铎认为“茯苓乃脾胃之品,然其性亦能入肝”,配伍纯为肝经正药的当归、白芍与柴胡,使药力直入肝经以平木,“木平则脾胃之土安然”,以达到疏肝理脾的治疗效果[15]。②健脾益气祛湿[16]。{茯苓} → {补气药}(如茯苓,人参→白术),可健脾益气;{茯苓,理气药} → {补气药}(如陈皮,茯苓→甘草),可健脾理气化湿;{茯苓,化痰止咳平喘药} → {补气药}配伍为主,组成以二陈汤为基础方的第3类方,可健脾祛湿,化痰止咳。

(3)清热解表,利水祛湿。①清热利水[17]。第6类方中黄连清心火,猪苓可与茯苓相须配伍以泻水湿,共同发挥清热利水的效果。还可在此基础上配伍补虚药,如{茯苓,清热药} → {补气药},可益气清热利水;{补血药,茯苓,清热药} → {补气药},可益血补气,清热利水等。②解表利水。第9类方中陈氏常用香薷解暑去热,以引其暑热尽从膀胱而出,用天花粉可清热消痰生津。此两味药配伍气味平和的茯苓以祛湿利水,可使全方起到解表利水的功效。

利用数据挖掘对《石室秘录》中的茯苓类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知,清代名医陈士铎在茯苓类方中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为茯苓、白术、人参、甘草、陈皮、白芍等,主要归属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等。茯苓处方立法以补血填精、益气温阳、疏肝益脾、清热解表、利水祛湿为主。本研究将数据挖掘理论与中药类方研究相结合,以探讨陈士铎茯苓类方的用药规律,为中医的经验传承提供了相应的借鉴思路,也为临床对茯苓类方的应用提供了相关参考。

猜你喜欢

类方陈氏利水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逍遥散及其类方抗抑郁机制的研究现状分析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陈氏兄弟
类方概念探析及形式化表达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经方临证
——桂枝汤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