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陶瓷高嵌体在后牙残冠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分析

2020-04-10周筱怡卢忠林欧卜宾卢杰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后牙高嵌体残冠

蓝 田 周筱怡 卢忠林 欧卜宾 卢杰英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45

后牙残冠治疗过程中会对牙体本身的抗折断能力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牙残冠治疗的同时需对其进行一定保护,因此,后牙残冠修复治疗尤为必要,能够充分提高修复后牙齿的抗折效果,嵌体在临床应用频率较高[1]。而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在后牙残冠修复成功率方面起积极作用,本实验研究针对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在后牙残冠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牙冠修复治疗病例数共计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8)和参照组(n=48),全部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男26例,女22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29.6±2.1)岁,参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9岁,平均(30.5±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后牙残冠根管治疗手术,即在常规预备根管、消毒和充填的基础上,使用玻璃离子对缺损进行充填备用。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依据常规钴铬烤瓷冠修复进行预备,待操作结束后使用自粘接树脂粘结剂进行粘贴和固定,研究组患者应用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首先,手术医师使用Z350光固化流体树脂(3M,美国)进行垫底,然后对牙体进行常规预备工作,修复体应为E-Max玻璃铸瓷高嵌体,最后,使用5%氢氟酸+硅烷偶联剂(义获嘉,列支敦士登)处理后用NX3的双固化树脂水门汀(Kerr,美国)进行粘贴和固定,抛光。待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每间隔半年应来院复诊1次,以确保牙体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分析记录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2],治疗优良率可分为优、良、差三类,优表示患者修复体解剖外形较好且无渗漏发生、无明显磨损消耗痕迹,能够与周围牙齿紧密接触联系,良表示患者修复体解剖外形相对完整,基本无渗漏情况发生、磨损消耗痕迹较轻,与周围牙齿的接触联系相对较好,但存在轻微着色,差表示患者修复解剖提出现明显缺失或破损,与周围牙齿的接触联系不佳,食物嵌塞后较难处理[3],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后牙残冠修复治疗1年后患者后牙折裂发生例数并计算相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修复前后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修复前组间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后研究组组内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组别患者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92%,参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9.17%,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组别患者远期后牙折裂率比较

参照组患者远期后牙折裂8例,折裂率为16.67%,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14<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后牙在出现大面积缺损时,所剩余的牙体组织相对来说十分脆弱,此时牙体组织的固定能力和抗折裂能力均较低,在实施牙残冠根管研究组患者远期后牙折裂1例,折裂率为2.08%,治疗后的牙体组织抗折性会出现进一步降低,而当下临床中常见的牙体缺损治疗为高嵌体、全冠、充填等修复方式[4],全冠修复方式下需要将患者牙齿最大周径进行减小[5],同时需要制备相应的肩台,尽管提高了后牙抗折裂风险,但嵌合程度不够理想,治疗后远期折裂风险较大,而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能够充分保留患者剩余牙体组织,提高抗折能力,且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能够分散咬合力[6-9],治疗后远期折裂风险更低,效果更理想[10-12]。

表1 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n(%)]

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修复效果更显著,由此可见,按照常规钴铬烤瓷冠修复的常规治疗方式与使用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比较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但后者改善效果更显著,修复效果更理想。另外,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92%,参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9.17%,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远期后牙折裂率为2.08%,参照组患者远期后牙折裂率为16.67%,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可见,相比于常规治疗方式来说,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能够有效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后牙折裂率,这是由于后牙残冠中所剩余的牙体组织相对来说更少,如果在直接修复和充填在修复体中,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内便会出现折裂情况,而在应用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下,能够充分保存患者的牙体组织,最大限度上降低牙体组织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13-15],其应力分布更均匀,在治疗后远期亦不会出现过多折裂情况,折裂发生率极低,对牙体组织起到极佳的保护作用,与郝作琦等[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年内随访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后牙残冠修复治疗中应用E-Max玻璃陶瓷高嵌体能够在明显提高修复效果的同时,后牙远期折裂发生率较低,修复效果更理想,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后牙高嵌体残冠
高嵌体修复的研究进展
硅酸锂全瓷高嵌体与金属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
探讨玻璃离子联合复合树脂修复技术在后牙Ⅱ类洞充填中的应用效果
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观察
CAD/CAM全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充填后牙Ⅱ类洞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牙残根残冠保留修复的临床体会
CAD/CAM全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充填后牙Ⅱ类洞的疗效分析
铸造陶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后前磨牙3年的临床效果体会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
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