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治思辨课堂的有效路径
2020-04-08韦寨英
韦寨英
【摘 要】本文分析思辨课堂的优势,从“疑”“辨”“悟”三个维度论述构建政治思辨课堂的做法,提出基于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辨析活动、总结和升华辨析成果等教学路径,旨在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升政治学科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 思辨课堂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140-02
思辨课堂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思辨式的情境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充分运用思考、辩论等手段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最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建思辨课堂是突破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本文从“疑”“辨”“悟”三个维度探索构建政治思辨课堂的有效路径,为中职政治教学提供参考。
一、以“疑”导学,思辨课堂的起始阶段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来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思辨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构建思辨课堂。然而,政治课堂如何做到以“疑”导学呢?“疑”从何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基于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思辨色彩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那些涉及是非判断、两难冲突、价值选择的内容,将其进行整理,确立合理的辨析主体,进而引发学生多维思考和质疑。
例如,在讲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时,在这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中,就有:“金钱是什么?—— 是魔鬼?是天使?”这样具有较强思辨性的内容;在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分配环节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教材中设计问题:“在进行收入分配时,追求效率与讲求公平二者哪个更重要?”这类具有较强思辨性的探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拿来使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除了教材中已有的显性辨析内容之外,在教材中还暗含着很多值得学生进行辨析思考的隐性辨析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进而将这些隐性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如在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传承性和文化的发展”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暗含“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这样的辨析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和辨析。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政治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具有较强思辨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或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潜心挖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质疑、思辨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基于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实践性不容忽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社会焦点和时政热点创设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辨析和解决中,使學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密切关注公众社会,并进行抽象化的提炼,进而由表及里地寻找事件背后的本质。
例如,在讲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十课中“直面生活的思想与道德冲突”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上的热点新闻“老人碰瓷”事件,设计“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这一两难冲突的问题情境;抑或是根据当今社会乞讨者手持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乞讨、靠乞讨月入过万等社会热点事件,设计“应不应该帮助街边乞讨老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与教材知识,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辨析,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社会热点和时政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老人碰瓷”和“手持微信或支付宝乞讨”等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拉近了政治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为下一步的辨析明理环节奠定基调。
二、以“辨”明理,思辨课堂的核心阶段
所谓以“辨”明理,指的是在创设具有思辨性问题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辨析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剖析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在辨析中明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辩”促“辨”。“真理不辩不明”。课堂辩论是辨析式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课堂辩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明理”的目的。二是以生为本。在辨析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出现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三是内容和方向。教师要调控辨析的内容和方向。由于学生的思维差异性和跳跃性,其在参与辨析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化、偏离教学内容等问题,教师要适时调控,从宏观上把握辨析的内容和方向,防止出现偏离辨析主题、过渡情绪化等问题,以保证辨析的效果。四是调控时间。教师要注意调控辨析活动的时间。辨析是为了使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当辨析的“明理”目标达成以后,教师就应当及时终止辨析活动,然后进行辨析的总结和升华。
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2017 年至 2019 年“双十一”天猫成交额,并让学生观看“‘双十一购物狂欢之路”的相关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双十一购物节的过度消费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双十一购物节应不应该过度消费呢?”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辩论。
正方:“双十一”购物节应该过度消费。
反方:“双十一”购物节不应该过度消费。
生 1(正方):从刚才的数据资料和视频中可以看出,2019 年与前两年相比,“双十一”当天的天猫成交额在大幅度增长。这种消费有力地拉动了国家的经济,也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生 2(反方):我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因为对方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现象,却没有挖掘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实际上,通过观察和询问身边的朋友就会发现,在“双十一”这天,有不少人花钱买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买这些自己根本不会用到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过度消费,也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生 3(正方):“双十一”当天不少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时间段的商品价格都有明显降低,而且商家还会推出免单或红包优惠活动,这个时候进行消费正当其时,我认为这时的过度消费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有利的。
生 4(反方):刚才对方说到商品价格的问题。据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一些商品的价格的确在“双十一”当天下降了,但是还有很多商家采取的是“先升后降”的策略,看似價格下降了,实际上与平常的价格相比,降价并不明显;此外,为了获得价格优势,很多商家储备专供“双十一”当天销售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质量堪忧。因此,这个时候的过度消费并不明智。
生 5(正方):我们刚刚学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如果按照反方的观点,我们都不消费,那么生产厂家哪里来的生产动力呢?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还能发展吗?没有了生产能力,消费能力又怎么能提升呢?
生 6(反方):我们的观点是不提倡过度消费,并不是不消费。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在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进了校园贷的圈套,最后造成严重后果,不但个人遭受了极大的精神摧残,而且也使整个家庭濒临破产,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过度消费造成的。
……
教师围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社会热点创设具有吸引力的辩题:“‘双十一是否应该过度消费?”这一话题具有现实性,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到争辩中,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由于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思维清晰、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己的观点,既有针锋相对,也有对他人观点的补充、质疑和反思。在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和交锋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也逐渐归于理性。
三、以“悟”化情,思辨课堂的升华阶段
情感是学生把教材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动力。在教学中,解决学生在“情”“意”方面的顾虑,使学生真正在情感上认同课堂知识。教师要对辨析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升华,创设感悟式情境,涤荡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涵养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在辨析活动中真正做到“情”与“境”的交织融合,由此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在精神上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单元的探究活动“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时,教师设计“权力是魔鬼还是天使”的辩题。在辨析过程中,多数学生认为权力需要被监督,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但是,也有学生认为,当前贪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权力监督和制约不够,由此对行政机关失去信心甚至质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辨析过程进行总结和升华。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在反腐倡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成效以及政府在各种民生问题中做出的成绩等。接着,教师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角度进行解析,使学生知道看问题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贪污腐败只是部分行使职权者出现的问题,并不能代表整体,更不能因此否定全局,从而使学生树立对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信心,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悟”化情是思辨课堂的总结和升华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和语言解说营造能够影响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扫除认知上的困惑点和矛盾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构建思辨课堂是突破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困境、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疑”导学、以“辨”明理、以“悟”化情是构建政治思辨课堂的重要维度,教师以之作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疑”“辨”“悟”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全面提升政治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红燕.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构建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2]刘 平.思想政治课思辨性话题教学课型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8(34).
[3]方 圆.思辨性话题教学的实践价值与实施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4).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