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2016-05-31杨丹
杨丹
摘 要:随着旅游市场竞争及需求的日益加剧和升级变化,要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开展生态旅游是必然所趋,但生态旅游的开展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此,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是当前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现状,以及制约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并基础于此提出了有效改善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制约因素;有效路径
一、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一)管理决策不权威。目前,我国仅存一部199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难以解决旅游管理中现存问题,可谓管理决策毫无权威性。
(二)未科学规划。当前,各旅游区更重视开发销售旅游产品的工作,而不重视环保问题,这种重效益轻环保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
(三)生态保护措施差。由于旅游产品期间较为严重的破坏环境,加之相关部门对环境破坏监测缺乏足够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说,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均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据相关调查资料,我国实施监测调查的自然保护区虽达到
70%左右,但受限于技术因素,还无法更深入地分析研究各项指标。
二、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种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然而开发期间受人为不合理因素影响,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长期发展受到制约。首先,部分地区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于盲目粗放,欠缺更深层次和缜密的调查论证,对开发规划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全面考虑旅游环境与资源的接待能力和承受能力,仅受到利益驱使而盲目粗放地开发旅游资源,严重削弱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由于理念的不准确,部分开发单位错误的认为景区精品化建设,结果不断改造宁静小路、古朴茅屋,造成景观严重的城市化、商业化和人文化现象,从而失去其原本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对人们毫无吸引力。最后,还有生态旅游庸俗化、招牌化,以及低效化、理想化的惠民功能,均会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管理路径选择
(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首先,规划地方旅游事业发展方向时,可聘请相关专家全方位调查研究当地环境质量、地质特征及生物资源,合理评估环境资源的承载开发力,避免盲目规划,并评估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损耗与污染,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其次,建设开发旅游区时,严格遵循按步骤分层次的原则,坚持绿色开发,并做到因势就地的取材造景,开发过程中应采用体现景观自然风格美感和原生态的色泽、材料等,尽可能开发对生态影响最小值的项目,坚决避免开发需要破坏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的旅游项目。
(二)严格执法,加强管理。生态旅游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强化建设立法与执法,不断健全各类实施细则。此外,依法处罚破坏性、盲目性建设行为,严重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严格处理惩戒旅游过程中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以生态旅游促进我国国民生态教育。另外,还应加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提高景区生态系统的自调节能力。
(三)提升服务,加强宣传。生态旅游更适宜高品质追求人士,是当前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急需专业完善的旅游服务机构来运转,故而有必要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尽可能提供给客户高品质的旅游咨询服务。为此,应加强生态旅游相关的普及教育,鼓励旅游领域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使之深入了解传统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本质差异,才能正确地向客户讲解。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现与国民环保观念和生态意识的形成巩固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强相关教育宣传。这就需要,既加强旅游工作者生态道德的教育,提升其环保意识,以此起到规范游客行为的导向作用;也要强化培养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一方面,借助各类媒介及学校教育,普及宣传环保知识,使人们更加热爱自然,进而参与到自然保护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原本的教育示警作用,使旅游者在游玩中亲近、感受并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从而爱护、保护大自然,进一步提升环保的生态意识。
结束语:虽然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现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管理决策不权威,规划建设不科学,以及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等,但作为较强系统性的一项工程,生态旅游管理需要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柳.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5,(27):46-46,47.
[2]金天.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