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推广优秀传统文化阅读

2020-04-08柏碧婷

兰台内外 2020年2期
关键词:推广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

柏碧婷

摘 要:公共图书馆具有文化传播作用,因此面对现代传统文化流失的现象,其肩负着文化推广责任。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推广传统文化的现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的解决方法,最后结合案例证实方法有效。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

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平台,其很早就存于市场当中,但因为网络、移动设备等先进技术的冲击,导致大量读者流失,图书馆受众群体减小,相应的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上的推广能力也被削弱。因此为了提升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力度、抑制文化流失现象,应当采用相应方法来进行改善。

一、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中的影响因素

1.阅读方式落后。现代公共图书馆依旧采用传统的实体书籍来体现传统文化,使得读者在阅读方式上必须前往图书馆,再选择实体书籍才能完成阅读,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因实体性特征,导致自身、书籍的流通性极低,相比网络的阅读方式就较为落后。落后的阅读方式必然会随着时代更迭而被淘汰,根据调查,人们都更倾向于从网络中来阅读书籍或传统文化信息,这种阅读方式的便捷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相应也就造成公共图书馆读者流失的问题。

2.缺乏推广渠道。公共图书馆的推广依赖于品牌效益,例如“新华书店”公共图书馆,主要依靠“新华”这一品牌来吸引读者,这种推广手段确实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但依靠单一手段来进行推广,会不断消耗品牌在市场中的“新鲜度”,长期发展下如果遭遇更具优势的竞争者会逐渐被淘汰,而网络正是符合这一特征的竞争者,因此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品牌效益,在市场吸引力上不断降低,导致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能力下滑。

3.地域限制。图书馆只能建于某个地区,这代表图书馆的面向群体大多为该地区范围内的读者,对于范围外的读者,会因为距离而难以吸引其前来,说明公共图书馆存在地域限制。在地域限制条件下,公共图书馆受众群体相对较小,相应在传统文化推广阅读当中难以产生有建设性的能效。

4.书籍资源限制。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量存在固定化表现,即书籍更新慢、获取难度大,资源受限制,长期发展下当读者阅读完馆藏中相应书籍后,就会逐渐对去图书馆阅读失去兴趣,加剧读者流失现象,传统文化推广能力下滑。

二、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优化方法

1.阅读方式创新

针对公共圖书馆阅读方式落后的问题,建议图书馆借鉴网络阅读方式,对现有阅读方式进行优化创新,规避网络阅读方式中的一些问题。具体方法分为两个步骤,即网络阅读渠道建设、网络书籍信息集中,各步骤内容见下文。

(1)网络阅读渠道建设。借鉴网络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需要建立网络阅读渠道,由此使自身与网络读者接触,提升流通性,简化读者阅读方式,将馆藏书籍电子化,使书籍可以在网络渠道中展示。

(2)网络书籍信息集中。网络阅读渠道建设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书籍网络阅读方式,代表传统文化可以在网络中传播,但是常规的网络阅读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信息被盗取、易于无关信息混合等,因此需要通过网络书籍信息集中步骤来规避这些问题。首先,在网络阅读渠道上,需要建立“账户登录”系统,该系统代表非图书馆用户无法阅读馆藏书籍,避免了某些存在“盗取”目的人员的影响。其次,为了避免图书馆用户将信息泄露,应当采用图片形式来实现书籍电子化,禁止图片复制操作,彻底杜绝信息泄露。最后,需要将所有馆藏书籍信息均集中在受“账户登录”系统保护的网络阅读渠道中,由此实现网络书籍信息集中。

根据以上方法,网络阅读渠道增加了公共图书馆市场面积,代表传统文化有更大的推广空间,集中化处理一方面保护了书籍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也使得传统文化推广更具针对性。

2.网络推广方法

(1)门户平台合作。利用拥有大量受众群体的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这些平台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网络推广的渠道,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更快使广大用户了解公共图书馆及传统文化,且通过后续运营将用户转化为读者。

(2)宣传内容编排。为了将用户转化为读者,公共图书馆在后期运营当中要重视宣传内容的编排,即宣传内容要体现传统文化,同时满足现代用户的审美观等需求,由此可以使用户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相应更加关注公共图书馆。

3.物流。公共图书馆的实体性是无法消除的特征,因此面对希望进行实体书阅读的读者,其地域上的限制是无法消除的,在这一条件下可以采用“物流”来应对这一限制。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网络来确认读者是否需要进行实体书阅读,如果需要则在读者选择完毕后,将相应实体书籍通过物流进行运输即可。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公共图书馆只提供书籍阅读,而不是贩卖书籍,所以读者只能借阅,这就存在借阅期限、往返物流费用的问题,对此建议图书馆在发送实体书籍时,一是要求读者填写身份信息,以免书籍丢失;二是应当将往、返的费用分为两个部分,即送往用户的物流费用可以由图书馆承担,返回图书馆的物流费用则由用户承担,这一点应当在借阅时明确提出。

4.与其他图书馆协作。针对书籍资源限制因素,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协作,采用“资源互换”模式来扩充书籍馆藏量。不同的公共图书馆其馆藏书籍种类、数量都不相同,在以往地域性限制的条件下,不同图书馆馆藏书籍难以流通,但借助网络环境,电子化馆藏书籍则具有了极高的流通性,代表传统文化能够被更多读者获取,同时使图书馆更容易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案例验证

为了校验本文方法是否有效,将结合案例来进行验证,验证方法为:选取案例方法应用前后一个月的书籍阅读量、读者量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应用后图书馆书籍阅读量、读者量数据增长,则代表图书馆推广传统文化的能效提升,且已经增加了推广范围。

1.案例概况。某公共图书馆坐落于城市中心,拥有馆藏书籍共计1036册,涉及民俗艺术、风俗、历史人文等传统文化体系,在早期网络不发达的环境下拥有大量读者。但进入现代后因为网络环境的影响,其读者连年流失率同比下降均值达到了4.3%,阅读量也相应减少,代表其传统文化推广能力下滑,因此该图书馆决定采用本文方法来进行改善。

2.方法应用。结合以上4种方法对案例公共图书馆进行改善,方法应用内容见下文。

(1)阅读方式创新应用。案例图书馆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将其作为网络阅读渠道,要求定期在公众号中发布宣传内容,且通过功能设置、页面设计,建立了专属于图书馆的程序,读者通过公众号功能可以跳转至程序页面,相应浏览全部书籍,实现书籍信息集中化。另外,为了保护书籍信息安全,用户要阅读某书籍时,必须先登录微信账号,否则只能对封面进行浏览,避免信息泄露。

(2)网络推广方法应用。案例图书馆与3名“微博博主”进行了合作,要求合作方发布与图书管公众号相关的宣传内容,内容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编写。主要内容为调图书馆特色业务等,起到吸引用户的作用,长期应用可以实现用户到读者的转换。

(3)物流应用。与物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在网络渠道中开设了“物流借阅”业务,读者只需要选中想要的书籍,再填写身份证信息即可进行借阅,借阅期限分为3天、7天及自定义,不同期间收费不同,物流费用同上。

(4)与其他图书馆协作应用。通过网络案例图书馆与其他10家图书馆建立了协作关系,当图书馆遇到无法满足的用户需求后,可以借助其他图书馆的资源来进行弥补,此举可以提升各图书馆传统文化传播能力,且对服务进行了优化。

3.数据对比。表1、2为案例方法应用前后一个月的书籍阅读量、读者量数据。

参考文献:

[1]竹安珉.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

[2]李玉华.浅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8

[3]吴新城.公共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探讨——以济南市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8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图书馆)

猜你喜欢

推广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