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喉罩与气管插管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4-08刁培胜
刁培胜
(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建立高级气道是心脏停搏患者院前急救的重要措施,但在院前急救中,部分心脏停搏患者由于颈部粗短、舌根大等情况,导致声门位置显露较差,给抢救造成困难[1]。因此给予患者合理呼吸道开放技术,可有效帮助患者维持最佳呼吸功能,提升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中,给予两组患者不同呼吸道开放方式,对比分析结果,旨在为院前抢救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大连市急救中心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66例心脏停搏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喉罩组(33例)与气管插管组(33例)。喉罩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2~82岁,平均(45.12±6.37)岁;气管插管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1~81岁,平均(45.19±6.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畅通气道、人工呼吸、根据心电监测给予电击除颤、药物应用等CPR抢救措施。同时告知家属病情严重性及建立人工呼吸道的必要性,同时告知客观风险性,征得同意后,给予插管操作。
喉罩组:给予喉罩置管抢救,具体为:使用盲插法,置入喉罩前,排出套囊内空气,涂抹适量润滑剂,罩口放置朝前位置,将喉罩插入患者口腔,在感到明显阻力后,停止推入,充20~30 mL空气,置牙垫,固定喉罩位置。
气管插管组:给予气管插管干预,具体为: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借助喉镜经口明视下进行插管,由右侧口角置入把舌体推向左侧,移动至中部位置,沿舌背方向,将尖端推向舌根,当进入舌根和会厌间的会厌谷,挑起会厌,显露声门。选取合适气管导管,轻柔经声门插入气管,套囊充气,确定插管位置正确后,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固定导管。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时间进行对比,同时统计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插管成功标准:插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行人工通气,胸廓起伏良好,双肺呼吸音对称,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视为插管成功,否则插管失败。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心跳恢复;面色(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置管方式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比较
2 结果
喉罩组置管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复苏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脏停搏患者病情危急,需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加快呼吸道开放速度[2]。人体的咽喉部和气管上分布很多神经组织构成的感受器,气管插管干预在置入过程中,可对患者声门等组织器官造成刺激和损伤,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导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增加,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脏按压技术并不难,关键是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这也是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院前急救想要快速建立人工通道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急救人员有过硬的技术。喉管置管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呼吸道开放抢救措施,喉罩置管对患者刺激较小,且成功率较高,无需充分显露声门,对患者机体状况无严格要求,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极大节约时间,为患者治疗争取时间[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喉罩组置管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且复苏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提示喉罩置管法优于气管插管干预,可显著缩短置管时间,且置管成功率较高,尤其对于不掌握气管内插管技术的院前急救医师而言,可以在开始CPR即可建立有效的人工通道,提高了复苏成功率,应用价值显著。综上所述,院前急救中喉罩与气管插管抢救心脏停搏患者均具有较好效果,其中喉罩置管效果更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