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分析

2020-04-07吴凤银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吴凤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取代原本的应试教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應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家国情怀的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也是爱国主要教育的关键载体。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家前仆后继,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这些优秀人物和著名事迹都是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高中历史教育应当从传承和文化的角度,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新时代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79

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精神,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向,是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西方文化不断向我国的青少年群体渗透,在这些思想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历史教育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教师应当挖掘家国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言传身教,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本文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当善于利用榜样的影响力。历史人物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进行重塑和进化。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神州大地上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事迹和著名人物,他们用爱国精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史书工笔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成为了后世之脊梁。当前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高中历史教学应对于以上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人物品质进行挖掘,概括他们的感人事迹对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起到了怎样的正面作用,用高尚的品德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感召力,增加了人格力量的塑造,在历史学习中加速自身内在力量的提升,学习先辈的革命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爱国情怀和民族荣誉感,加速知识的内化,提升内在修养,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人教版教材中概括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奴隶制社会解体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饱经风雨却不曾凋零[1]。从宋朝岳飞抗金斗争到明代戚继光对于日本的海上侵略,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抵御外族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近代的中国腐朽落后,人心不稳,国力衰颓的中华民族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中被打开了国门,也开启了屈辱的近代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权辱国,赔款割地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内忧外患的环境并没有使中国人屈服,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派遣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反封建革命取得了胜利,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为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不懈地奋斗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反抗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光荣奋斗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以上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学习人物精神,记忆历史知识。虽然学生不可能复制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但是应当从中学习家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发挥出历史学习的精神引导作用,结合时代要求,自觉扛起时代使命,发挥自身力量,使家国情怀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

二、创新教学方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大量有趣的信息化碎片围绕在学生的身边,历史学科本身就带有一种厚重感,如果不能够改进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就会让学生觉得历史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热情变淡,长此以往,无法进行更好的历史学习,更无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以往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成绩定性一切,这样会磨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历史学习呈现出功利化色彩。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等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对于历史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以小组辩论的方式来探讨问题。对于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比如,在《抗日战争》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和抗战有关的电影、纪录片等影视资料,根据抗日战争的起因、爆发的时间节点、战争的国际背景和历史背景、最终的结果、历史意义这一脉络,使历史知识能够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应当优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深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记忆,尤其是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响和世界意义,同时通过战争的教学,应当要求学生树立警钟长鸣的历史观念和爱好和平的历史观,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塑造家国情怀。

三、展望未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培育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热爱。文化是连接民族的纽带,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需要通过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学习来加强。例如在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关于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具有清晰的梳理,向学生展示了自从农耕文化和小农经济以来,中国的纺织、耕种、瓷器、茶叶种植等多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启迪和贡献。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发展实际。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是以历史的积累为基础的,例如“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其原型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路上丝绸之路,将中华大地的物产、文明带到了亚洲、欧洲等其他国家。历史与政治不分家,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教师需要善于将历史知识作为一个体系串联起来,加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当利用榜样的力量,创新教学方式,展望未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金华.新时代大学生生命观和家国情怀的调查报告及培育途径——以H高校为例[J].农家参谋,2020(19):218+291.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225600)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