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疑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2020-04-07王海娥
王海娥
摘 要: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特点来探索科学新颖的提问技巧,争取通过巧妙设疑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巧妙设疑;高效课堂;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这门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来说,学习者必须经过认真、全面、深刻的思考,才能做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但是在以往的学习历程中,由于教师习惯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失去了思考和探究的意识。而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以问代讲。但是,不讲策略的设疑只会激发学生的反感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探索设疑的技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实施趣味设疑,激发思考动力
一直以来,数学都以一种枯燥、复杂的面目示人,让很多学生心生畏惧和反感。并且进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难度骤然加大,让学生难以适应。而教师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只会加重课堂沉闷的氛围,严重耗损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初中生的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基本以兴趣为主导。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趣味设疑法。也就是先创设游戏、故事、生活等趣味情境,然后借此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并改善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
例如。在学习《绝对值》一课时,我先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兔子和乌龟进行赛跑,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跑得最远。它们两个站在数轴的原点,一声令下,乌龟向右爬去,兔子向左跑去。30秒后,乌龟站在+2处,兔子站在-6处。这时乌龟说道:‘+2比-6大,所以我赢了。”这时我提问道:“这种评比方式公平吗?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比较二人的成绩?”在故事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在一番探讨之后提出“应该比较两个小动物到原点的距离,而不是数值”。于是我顺势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容易,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二、设置问题陷阱,实现未雨绸缪
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中不难发现,过程中的丝毫偏差都会导致结果的极大错误。但是初中生却缺乏谨慎的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因为马虎大意而犯错。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也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陷阱式设疑法。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设计一些干扰性较强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并在学生犯错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这不仅可以暴露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也能培养学生谨慎求知的意识,从而提升设疑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一课时,由于涉及到很多概念和计算,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便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陷阱。比如,(1)求 的算术平方根;(2)判断正误:4是16的平方根,16的平方根是4;(3)比较0.3与 的大小等等。在解答第(1)题时,很多学生都得出9这个答案,于是我提示道:“ 是多少?”这时学生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将答案改为3。另外两个问题也极具迷惑性,在学生出错后,我再以设疑的形式来提示学生,以引导学生改正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挖掘出很多被学生忽略的细节,从而避免学生日后在这些细节上犯错,以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并有效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渗透类比思想,引导温故知新
类比就是指将两个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对象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其中一个对象的特点推断另一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推理形式,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手段。并且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不断扩充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似曾相识的知识点。而这种熟悉感,正好可以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思路。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问题中渗透类比思想,以引导学生温习曾经学过的且与当前所学内容相似的知识点,然后根据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来探索新的知识内容。从而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分式”时,我先展示几道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几个式子,比如, 、 、 等等,然后据此引出分式、整式的概念。之后我提问道:“分式跟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个知识十分相似?”学生马上想到小学时学过的“分数”。于是我继续提问:“既然分数和分式在形式上很相像,那么二者各自的特点也相似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便将分式与分数进行对比,并尝试将分数的性质套用在分式上,借此推断出分式的一些性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在分数与分式之间建立知识系统,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况来创新和优化设疑的技巧,争取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并促進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攀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4):26.
[2]吴春荣.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