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路径研究
2020-04-07梁静
摘 要:学生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更应当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通过满足大学生需求为核心理念,注重与时俱进为助力,加快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感、时代感和亲和感,使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断收获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层面的获得感,不断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助力,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获得感;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9-0176-03
Abstract: Students' sense of gai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Internet+ era,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combine Internet think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es by meeting the need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core concept, focusing on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as a help, and accelerating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sense of integration, time, and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continue to gain a sense of knowledge, emotion, will, and behavior through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continue to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ow and grow, thereby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rnet thin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on; acquisition sense; path
學生的获得感作为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教育部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指出“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特别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地去创造性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应当是思政课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及其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自诞生之日起,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观念上都在以迅猛的速度创新发展。从最早的由网站单向进行信息发布的“阅读式互联网”web1.0时代,到用户可以发布内容的“可写可读式互联网”web2.0时代,再到现在能够将不同终端进行兼容,并且能够提供个性化、互动性和深入应用服务的web3.0时代。互联网也从最早的精英化、扁平化逐渐走向大众化和立体化,并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思维正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并依托“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是行为方式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一般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思维指的是一种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之上的,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到了web3.0时代,各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和信息共享,更要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平台进行融合发展、创造价值。由此,人们开始以互联网思维来创新思维方式去审视世界,审视周围事物,将互联网思维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机遇和价值。互联网思维最为核心的特征就是用户至上、体验至上、服务至上以及平台至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用户至上思维。用户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互联网产品在进行设计和开发时必须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并以尊重和满足用户需求作为最基本的原则。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具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选择权,因此,要想赢得用户就必须充分重视和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不断完善产品,并通过细节体验让用户产生认同,甚至超乎其预期,带来惊喜。
第二,数据为王思维。互联网思维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数据为王。了解用户需求进而增强其参与感和体验感都必须建立在对用户需求数据进行大量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数据为王思维应当成为互联网思维当中的一个基础性思维。依托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对用户需求进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够为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和决策参考。
第三,快速迭代思維。如果说用户至上思维和数据为王思维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那么,快速迭代思维解决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即在“互联网+”时代,应当以人为核心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地在持续迭代当中去完善产品。一方面,要从“微”。关注细小处,从用户细微的需求入手,在用户不断的参与和反馈中逐步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要从“快”。对用户的需求变化要迅速关注到并且做出反应,这样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才能更加贴近用户,赢得用户的喜爱和认可。
第四,创新平台思维。创新平台思维是解决“怎么做”的另一个重要思维。互联网的创新平台思维其实质就是开放、共享、共赢。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了解,通过有针对性地打造平台并投放产品,以此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及变化的需求。同时,通过打造开放平台来想用户之所想,让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共享交流,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的含义及其表征
“获得感”由“获得”和“感”两个部分组成。“获得”指的是得到、取得的意思,“感”则指的是人内心的一种觉知。其中,“获得”是“感”的基本前提和准备,“感”是“获得”的结果状态和情感升华。获得感主要是指个体在获取希冀的利益之后所产生出的满足感,并表现出积极的精神和情感状态。获得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当中则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当中,精神利益需求和期待通过教师的讲课和指导得以满足或实现而表现出的一种积极正向的精神情感状态,进而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从认知、情感、意志再到行为层面的满足感逐层深入,大学生的获得感也正是从这四个层面表征出来,而这四个层面也是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层层内化并最终达到外化的全部过程。
(一)认知层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治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辩证思维方式,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获得感的第一层体现就是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对社会、对国家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知,明晰社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期待以及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能够及时得以解答,同时对自己和他人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采用辩证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逐渐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法治观,首先从认知层面感受到自身的精神利益需求得以满足。
(二)情感层面
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在有了大量认知积累和价值认同基础之上,在心理上慢慢形成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自身一直期待解决的困惑终于得到解答,对于自身的未来成长之路,对于自身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更加清晰,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运用所学习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发现自身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政治素养开始得到提升,与他人、社会的融合感逐渐增强,从而产生出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感受到充实、幸福的体验,让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受益。这种情感层面的获得感不仅包括对于教学内容的受益和满足,同时也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甚至包括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的认同和满足。
(三)意志层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志指的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且能够根据目的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支配,以克服困难,从而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第三个层面就表征在意志层面。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在认知层面得到了答疑解惑,对自身长久以来没有清楚了解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思考,从而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逐步拥有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体验到了认知层面的获得感。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学生通过认知和实践的过程逐渐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得到满足,感到愉悦,进而体会到了情感层面的获得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之上,大学生的获得感便会逐步向意志层面深入。即大学生在大量认知和情感的积累上,在充分了解了自身、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自身与国家的关系之后,在内心逐渐形成了自己确定的目标与努力方向,并且做好了为实现这一确定目标而不断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学生身上将会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行为层面
认知、情感和意志都是停留在心理层面的状态,即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学习到的东西在自己的内心不断深入、不断内化为自身精神利益得以满足的过程。那么,行为层面则是建立在心理层面获得感基础上由内而外的一种体现。到了行为层面,大学生会将在认知、情感、意志上的所感所获确定为目标并形成动机,从而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去真正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向大学生所讲授的内容。一方面,大学生不断将知情意层面的获得感外化到实践当中,进而会不断在具体实践中受益,不断收获在实践中的成就感、满足感;另一方面,实践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又会反过来促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感情和信任,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过程中去。
三、用互联网思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和要求不断促使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积极思考,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的获得感。特别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途经。因此,教师将互联网思维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满足大学生需求为核心理念,注重与时俱进为助力,加快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感、时代感和亲和感,使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断收获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层面的获得感,不断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助力。
(一)以满足大学生需求为核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感
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树立以满足大学生需求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感。即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和期待被了解和认真对待,而教师时刻在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并通过自己的备课和教学对其进行一一解答。因此,大学生会感觉自身的疑问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得以解答,获得自身成长所需的养分,进而能够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并对思政课充满期待和向往。这种融合感可以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高度认同,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树立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核心理念,一方面,必须要有可靠的数据支撑。现在的大学生差异化非常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面临的疑问和需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如何更加精准地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情况,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强大功能,做好详细的学生需求分析,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把教材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还要能够将学生的现实需求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更加强化问题意识。同时,应当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增加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的存在感和融合感,从而让学生不断得到获得感。
(二)以注重与时俱进为助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
迭代更新是互联网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同样需要融入这样一种理念。大学生由于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也更倾向于迭代更新、快速多变,对新潮的事物、新潮的语言更感兴趣,更容易受到吸引。因此,如果想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的获得感,就必须要注重通过不断与时俱进为助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方面,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当今社会所出现的“新兴事物”如抖音、直播软件等,以及微博、微信、QQ等传统平台上所出现的新鲜事物,尽可能快速跟进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关注的社会现实、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甚至是他们所流行的语言等等都应当有所关注和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迭代更新思维。即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好学生,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对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适时进行调整更新,以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增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
(三)以加快平台建设为抓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感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体现在理念层面,还要落实到硬件层面。通过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不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也延伸到课堂以外,做到课上课下无缝对接。一方面,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这种沟通比起严肃的课堂更显得“和蔼可亲”,没有距离感。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更愿意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声,教师也能够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状况。使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具有延续性,让情感始终在线;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发声空间,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维持良好的平衡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平台,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享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当积极与时俱进,将互联网思维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中,通过满足大学生需求为核心理念,注重与时俱进为助力,加快平台建设为抓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感、时代感和亲和感,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助力,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7-05-12.
[2]宁文英,吴满意.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概念、生成与结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9):26-30.
[3]李昊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机制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6):73-77.
[4]梁静.“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