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2020-04-07袁惠娟

关键词:和谐冲突融合

袁惠娟

摘 要: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从“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情境导入与复习铺垫”、“经历过程与概念结语”、“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具”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力求从“和谐”的新视角来解读新课程,助推课堂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冲突;融合;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64-1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催生和谐课堂。创建和谐课堂,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新课程实验的主旋律。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产生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冲突”,诞生了一些新的“不和谐”。为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冲突中融合,寻觅课堂教学的“和谐”地带,真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认识。

一、“自主探究”与“接受学习”和谐统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探究、发现、创造成了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通过“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可以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案例点击: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新课伊始,教师未做任何铺垫,就抛出一个例题:24×12=?让学生尝试。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次尝试失败后,教师始终沉住气,隔岸观火。直至即将下课之际,教师才勉强和学生一道,根据一个学生的24×10=240,24×2=48,240+40=288的思路推出24×12=288。此时,下课铃已经敲响。课后,这位教师这样为自己标榜:教师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得到了尊重,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到哪去了呢?“自主探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其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因此,我们要理性对待“自主探究”与“接受学习”,在凸现学生主体的同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要让“自主探究”与“接受学习”双方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适度表扬”与“客观评价”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于是,一些老师一反常态,再也不批评学生了,即使发现了缺点也不指出,而是采取一味表扬的教育方法。

案例点击:走进一些老师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般汩汩冒出,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之类的话真是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过于“隆重”的夸奖。而那些确实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的“大家好”的评价声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歪曲了赏识教育、鼓励教育,日积月累,学生听腻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表扬、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只有将“适度表扬”和“客观评价”和谐统一,才能在感动着学生的同时,催人奋进,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和谐统一,驱除浮躁心态

通过情境创设,无疑会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但如果过于强调情境的创设,便会导致无效情境的出现,冲淡了本该具有的数学味。

案例点击:曾听过《认识分数》一课,教者为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出示了一盒乒乓球、一盘草莓、一筐苹果等图片。为了引出这些图片,教者又精心设计了“欢乐大转盘”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上台来点击鼠标,转动大转盘的指针,引出这些图片。在游戏的吸引下,学生的兴趣盎然、小手如林。反思学生高昂的“肢态语言”的背后,你会发现:学生的兴趣不是图片中的分数,而是上台来点击鼠标,转动“欢乐大转盘”……。

教师的设计意在通过“欢乐大转盘”这样的“动情”将所要探究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引出更多的学习内容。但这种情境,只会起到“喧宾夺主”的干扰作用,无疑是一种“标签情境”,其实,“求真”、“求简”、“求实”的教学情境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们要辩证合理地看待“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要将它们和谐统一。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视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而定,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我们选取教法的根本出发点,才能合理选择“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

四、“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谐统一,走出偏重多媒体的误区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展示了数学的本质以及数学的内涵,良好地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可是,一旦惟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必将走入一个新的误区。

案例点击:教学《圆的面积》,教材中是将圆沿半径等份切割成16份,再将其拼成近似长方形,通过比较长方形与圆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者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楚地看到图形之间的转化过程,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实施时,正当教者兴高采烈地向学生演示课件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其实还可以将圆沿半径等份切割后,拼成三角形或是梯形。”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措手不及,由于受到课件的限制,教者只能点头称是。对这一及时生成的宝贵资源,并未及时抓住,让这颗美丽的“流星”悄然流逝。

在现代教学媒体已确立主导地位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媒体应把它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的必要补充,使二者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具的和谐统一,就是不应只对多媒體“情有独钟”,而应注重实效,“因课制宜”,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现代化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具进行有机整合。

(作者单位: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和谐冲突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刚柔并济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破次元
融椅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