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2020-04-07林小灵
林小灵
1999年教育部正式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项大型体育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以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含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趣味游戏、特色活动、球类活动等。
一、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谈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终身体育等思想观念”。大课间体育活动既可融入体育因素,提高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激情。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校园文化,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起点。
二、如何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1.用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舞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独特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当学生有了巨大的兴趣,他们就愿意持之以恒地去参与活动,热情高涨。项目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的项目。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一样,如女生对脏累的项目不喜欢,偏爱艺术体操、健美操、踢毽子等项目;男生偏好篮球、足球。教师要尽量地满足学生的要求。还有无论什么样的活动形式,都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场地的要求、季节的变化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毕竟这些会影响学生的运动兴趣。
2.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学生运动激情
美国教育家韦伯斯特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由此可知合作的重要性。此外,合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然要营造合作氛围。
营造合作氛围一要合理分组,队伍建设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分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合作。应按照学生的体育兴趣基础、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分组要考虑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二要进行方法指导。建立一套“灵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三要确定任务目标,激发合作欲望。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立不同目标,学生为小组荣誉而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篮球运球活动中,各种运球与投篮相结合的环节,引导学生在球队中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队员之间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使队友心领神会,默契配合。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四是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合作意识。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活动方式,集体游戏如跳绳、踢毽子,游戏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运动游戏又可促进学生的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乐在其中。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道参与互动,营造和谐的活动气氛。
3.重视特长生带头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在体育艺术方面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特长生的积极性。如健美操活动环节,可以让擅长舞蹈的学生教其他学生,并让他们带操。这对于活动的展开,激发运动热情有很大作用。或者让特长生担任组长,在活动中,组长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以小部分学生带动大部分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4.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要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要尽量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项目是生活中常见到的运动项目,让学生感觉生活中体育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生机。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体育与音乐很配,快乐的音乐能感染人,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通过体育与音乐相结合,利用音乐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激情奔放,心情愉悦。
5.改变观念,提高体育意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运动的观点,使运动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让运动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活动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方法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讲解有关体育对学生成长与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与目的,以及体育在人的成长和人生中的作用,这样便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三、总结
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和生活的基础,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到操场上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思。体育健身需要的不是短暂的热情,而是持久的热情。让大课间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养成运动健身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