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浅探

2020-04-07葛攀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葛攀红

家,是人生开始的地方;国,是人生理想的源泉,家国情怀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情怀。高中学生正处于思考人生、理解人生的特殊时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家国情怀教育非常关键。历史学科教师应提高认识,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主义情怀。

一、深入挖掘教材

高中历史教材中记录有大量的人物、事迹,历史课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历史素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家国情怀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从教材中升华与提炼一些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将其恰当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受到历史伟人与英雄英勇事迹及高尚品德的熏陶,从而促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

比如,教材中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成就的科学家的事迹、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而辛勤耕耘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事迹,是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为国家的发展而默默奉献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事迹、思想家提出的理论,是隐性的爱国主义素材;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历史遗迹,是中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高中历史教师将历史教材中的类似知识摘取出来,并恰当地传递给学生,推动学生情感与思想快速发展,从而显著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使得学生深度体会到英雄的可敬、民族的神圣及祖国的强大。

二、采用多媒体或辩论、朗诵进行教学

采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进行课程讲解,会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有趣。例如,在讲到日军侵略中国的时候,则可运用多媒体放映,通过图片以及相关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日军的残暴行径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及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心中的热血,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讲到辛亥革命的结果成功与否时,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使全班分成两组(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观点代表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反方的观点代表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通过课下的准备资料和讨论思考进行积极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教师进行补充说明。这种辩论赛的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历史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联系实际及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历史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若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历史课上结合社会热点和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等社会问题,通过教学讲解等方式将它们引进课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热烈的交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社会问题。

比如,在讲到香港和澳门回归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时,可联系中国如今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并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列举出香港、澳门本就属于中国的史实。通过事实来讲述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联系实际和社会热点,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全面提高自身水平,要从小做起,贯彻家国情怀的教育。从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出发,教师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从多方面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进行相应的改正与完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学校应该就现有的师资针对年龄、学历、学科等不同的差异进行分类,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着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进行课堂实战讲解。年轻的教师也可向老教师进行幽默课堂的讲解等。通过这些方法,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使教学模式多元化,让家国情怀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中。最后,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将这些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特别是高中学生肩负着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重任,提升高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充分利用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三观、提升高中生品格素养的有效途径。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深入理解,在学习和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使他们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不断的努力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