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术作品下的高中美术审美培养探究

2020-04-07王春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线条

王春学

美术鉴赏是美术欣赏的一种升华,通过鉴赏艺术家的美术作品,进而学会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这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素养。而绘画语言作为美术鉴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审美鉴赏素养的一个主要载体,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绘画语言来分析美术作品,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一、分析作品中的构图

通过对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高中美术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分析作品构图时可以从中西方一些典型的绘画作品入手,来引导学生探寻其中的规律与奥秘。中西方绘画作品在构图与空间上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就是其思维、审美方式与艺术观念等方面的不同。比如中国画强调对个人情感态度的抒发和表达,表现形式是较为主观的。因此,在构图中不会看到科学的透视观,而是一幅作品往往有多个视点,这种构图方式叫做散点构图,强调构成性与任意性。虽然看似很散,但其中并不缺乏“线性”。

例如在《芙蓉锦鸡图》中,双蝶飞舞,芙蓉盛开,蝴蝶被芙蓉花的香气吸引,使得芙蓉花看起来像是要从画面中出去,但却又被蝴蝶带了进来,二者形成呼应;再看锦鸡,身体向左,但眼睛却注视着右边的蝴蝶,表现出了想要去捕捉蝴蝶的冲动,配以压弯的花枝,给人一种好像随时都能够弹跃而起的感觉,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张力。可见,这种构图方式使整幅画的各个部分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由下往上,由左到右都营造出了丰富的形式美。

再看西方绘画作品,西方人理性的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了其艺术作品中,他们追求绘画的真实性,即画眼中所看到的事物。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一幅画中没有中国画中的许多视点,其多采用焦点透视或平行透视,充分运用光纤,来将明与暗、构图等绘画技巧融合起来。

例如,在《蒙娜丽莎》中,除了举世闻名的神秘微笑之外,画作本身所体现出的绘画语言也不得不为之惊叹。这种三角形的西方构图方式,能够给人以文中、安详的永恒之感,通过空气透视来将人物身后的景物向远处推移,形成了较强的空间感与鲜明对比。

二、分析作品中的造型

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也是造型艺术。造型美作为对绘画语言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了色彩、线条、构图等多元化的形式美,而且作品可按照题材内容来进行划分,还可以将绘画分为人物、风景、山水、花鸟、宗教等。以人物画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时,应首先关注到绘画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无论是中国的工笔肖像、写意人物,还是西方的古典写实,都有着其深奥之处。

例如,在西方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笔下,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甚至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之美。安格尔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古典主义的写实手法,许多作品中人物的上体脊柱好像超出了常人的长度,比如《大宫女》中的人物造型优雅动人,人的肌肤与窗帘的蓝色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其成为了观赏的中心。而在中国绘画作品中,也同样有着多种多样的造型表现方式。以写意人物画来看,中国的写意画不追求对人物的真实刻画,而旨在表达一种情怀。

三、分析作品中的线条

线是点与面之间的分水岭,由点可到线,由线可到面。作为绘画语言中的基本单位之一,线条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无处不见。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它代表着画家自身的修养与绘画经验。比如《朝元仙杖图》可以说是对线条的极致应用和高度概括。整幅画完全采用白描的手法,交汇有序,彼此之间相互呼应,笔断意连。这种强烈的动感与节奏,使得画面中的线条看起来疏密得当,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该画作既吸取了唐代绘画笔法的精华,也体现着宋代绘画风格中细密的顿挫感。

反观西方,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画家丢勒便展现了他对于线条的极致应用。例如,在《母亲》中,准确明快的线条突出地表现着人物个性,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对比,使得一位饱经沧桑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细细看来,额头上的皱纹、突出的颧骨以及紧闭的双唇,让人看起来仿佛就好像真正见过这个人一样。加上对脖子处细致又复杂的刻画,与面部五官形成对比,整体看来栩栩如生。

综上所述,形式美是美术鉴赏中的一种方式,其相较于其他鉴赏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素养,但不排除仍有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美术的基本认识。而作为绘画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教师从形式美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能够透过其表面来对艺术家的创作情感进行分析和体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与审美习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创作与生活实际中。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线条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线条之美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