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04-07楚中岭
楚中岭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事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中心,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课堂角色和学生的学习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遵循以师为尊的教学原则,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再加上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既合理、具有趣味性,又充满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课件视频,在课堂中给学生准备一盆鲜花,并引导学生评价赞美它,进而设置课文悬念:世界上还有比鲜花更美的,是什么呢?接着,教师给学生播放课件视频,给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国王为什么要选这位“捧着空花盆”的小孩。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其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是摒弃传统教学理念,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去学习、探索语文知识,从语文知识获取过程中丰富自身内涵,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寓言两则》时,其中有一则故事是《亡羊补牢》,教师可以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了课文中基本内容之后,利用微课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视频片段,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课文寓意。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养羊人一共丢了几只羊呢?丢羊的原因是什么?用你的话形容一下亡羊补牢的寓意。”并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勇于发言。每个寓言故事都有引申出一个道理,使学习的人终生受益。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搜集一些寓言故事,学习其中的道理,同时在下一堂课中将收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如此以来,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能够充分解放思想,探索语文知识。课堂形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师生平等才能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四、还原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不断落实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播放一段应景的音乐,然后引导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将自己感受到的父亲的情感带入到课文朗读中,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父爱力量的伟大。最后,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学习一篇关于描写父爱的文章,并写出读后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