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4-07陶秀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程心率精细化

陈 红,翟 建,陶秀彬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1.医学影像中心;2.护理部,安徽 芜湖 241001)

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心脑血管病、胸腹腔疾病、肿瘤等方面价值很高,利用造影剂进行增强检查可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逐年增加,他们接受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概率较高。由于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均有衰退,对相关检查知识缺乏,且检查空间相对封闭,检查时间一般较长,机器噪声较大,因而他们在接受检查时多有焦虑、紧张,甚至恐惧,导致一些患者不能完成检查或检查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1-3]。本研究针对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进行全程精细化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老年患者接受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相对复杂的问题,我科于2019年在3月份确定了全程精细化护理方法,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同时收集3月份所有60岁及以上核磁增强检查患者的护理信息,以此为对照组。在4月份全面施行全程精细化护理,按同样方法收集4月份所有60岁及以上核磁增强患者的护理信息,以此为观察组。

1.2 全程精细化护理方法 ①检查前:热情接待检查者,仔细核对其身份信息及检查项目,询问有无检查禁忌症,预约检查时间,进行相应的检查前准备。告之检查前禁食4 h,穿着衣物无金属配件,去除携带的所有金属物品,详细介绍检查过程、检查时间及检查中需要配合的事项。腹部检查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憋气方法。强调检查的安全性,过度紧张者可让其观摩他人受检过程。简要介绍仪器及相关设施,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②检查中:协助患者去除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并妥善保管,安置患者到检查床并保持正确舒适体位,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保持制动的重要性,如腹部检查者需再次训练呼吸,强调呼吸配合对图像质量的重要性,解释检查中会出现噪音,提供耳塞,减轻紧张情绪。选择粗直且易于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告之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及检查需要确定造影剂输注速度,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体征。若注射过程中出现造影剂外渗,应停止注射并进行相应处理。针对不能配合的病重失能患者,可以全程陪同检查直至检查结束。③检查后:帮助患者缓慢下床,观察室内观察30 min,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询问并观察有无不适,确定无不适后拔除留置针,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5 min以上,交代检查后注意事项及取片时间,待患者完全平复后送其离开[4-5]。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评分、检查配合度、检查并发症及检查时间,并进行比较。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的高血压标准,收缩压大于140 mmHg或舒张压大于90 mmHg为血压异常[6]。心率大于100次/分钟为异常。焦虑评分采用量表(SAS),SAS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法,将20个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4]。检查配合度分3个等级:患者听从指示并顺利完成检查为“配合”,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能够完成检查为“较配合”,在帮助及指示下不能完成检查为“不配合”。检查并发症为围检查期发生幽闭恐惧症、造影剂外渗、坠床、搬运二次损伤等情况。检查时间为护士接待患者进入检查间到离开检查间的时间。

2 结果

2.1 全程精细化护理前后的样本量比较 对照组共有213人,其中男性133人,女性80人,平均年龄(69.11±6.72)岁;全程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共207人,男性136人,女性71人,平均年龄(68.55±6.01)岁。两组的性别构成经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经t检验,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全程精细化护理前后的样本量比较

2.2 全程精细化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焦虑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心率异常发生率为17.37%,血压异常率为20.66%,焦虑评分均值为39.55±7.02。在全程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中,心率异常率为10.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异常率为15.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均值为29.97±6.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全程精细化护理前后心率、血压、焦虑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n心率异常血压异常n%n%焦虑评分对照组2133717.374420.6639.55±7.02观察组2072210.623215.4629.97±6.13χ2/t3.9531.9142.256P<0.05>0.05<0.05

2.3 全程精细化护理前后患者的配合度比较 在对照组213人中,配合(158人)、较配合(35人)、不配合(20人)检查者分别占74.47%、16.43%、9.39%,在全程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207人中,配合(181人)、较配合(16人)、不配合(10人)检查者分别占87.43%、7.72%、4.83%,经卡方检验2=11.889,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全程精细化护理前后患者检查并发症及检查时间比较 在对照组中,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11.74%,平均检查时间为(23.49±5.18) min,在全程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中,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3.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平均检查时间为(21.38±5.07)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全程精细化护理前后检查并发症、检查时间比较

3 讨论

老年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造影增强检查时,由于体质、认知、心理等因素,焦虑、恐惧、以至于不能完成检查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人群明显增加,为了尽量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本中心围绕检查开展了全程精细化护理,在检查前、中、后均有相应护理措施。实施1个月以来,效果明显,患者焦虑状况整体上有明显改善,在检查过程中配合度明显增加,不能完成检查的发生率显著减少,且检查时间缩短。尽管血压指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血压本底值均偏高,受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化相对较小。

本研究针对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进行全程精细化护理,方法简单,程序并不复杂,无需高精尖设备,易于推广应用,在拥有核磁共振设备的医疗单位中均可结合实际开展,以方便老年患者,提高他们的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同时提高诊断准确率。另外,对于其他年龄的检查者,尤其是心理适应性较差的患者,也可对他们进行全程精细化护理,护理效果也可进行相应评价。

此项研究进行了420人的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213人,全程精细化护理观察组207人,样本量中等,但并不是配对研究,而且时间相对集中在同一年的3月和4月。为了更好地评价该护理方法的效果,还需进行更长期的观察研究,同时对该护理方法进行改善、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一步提高检查质量。

猜你喜欢

全程心率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心率多少才健康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