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07吴新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分组

杨 利,宛 楠,吴新丽

(皖南医学院 1.医学信息学院;2.健康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2)

【关键字】项目化教学;Java程序设计;主动学习

《Java程序设计》是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课程,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目前大部分高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采取的是“课堂”+“实验”+“作业”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主要灌输理论知识,实验课上学生完成相应的验证性实验,课后作业也是对相应理论知识的强化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在于Java语言架构复杂、理论知识内容繁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教学师资力量不足[1-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3]。近年来,项目化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周玉新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驱动的创新性Java教学模式,将Java语言的各个主要知识点贯穿于案例的各个不同阶段[4];苘大鹏等从项目的策划阶段、开发阶段、考核阶段阐述了项目驱动的Java课程教学全过程[5];乔善平等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Java课程的实验教学中[6];张银丽等依据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的标准,将基于CDIO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运用于Java教学中[7];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探讨项目化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尝试项目化教学模式,现将教学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皖南医学院201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9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为中心使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前告知学生分组原因、分组期间内的学习内容,所有学生均同意参加教学改革试验,并且知晓分组为随机方式,不能确定自己所在组。

分组理由:①随机分组[8]可以避免选择性偏倚,保证每个研究对象有均等的机会进行分组,均衡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特点大致相同;②已知女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普遍弱于男生[9],因此以性别为中心进行分层随机分组[8],可保证重要协变量均衡,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分组过程:①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分为男性组(72人)和女性组(18人);②接着使用随机数字表将男性组分为男实验组(36人)和男对照组(36人)、将女性组分为女实验组(9人)和女对照组(9人);③合并男女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组结果:实验组男36人,女9人,平均年龄(21.8±0.9)岁,对照组男36人,女9人,平均年龄(22.0±1.1)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内容均为“类的特性”,所用教材均为陈国君主编的《Java程序设计基础》(第5版),授课学时均为8学时,授课教师相同。对照组采取的是“课堂”+“实验”+“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共分成9个小组,具体过程为:①教师给出项目名称及项目要求。②教师分析项目。教师不能给出详细的实现步骤,只能大体说明完成该项目需要利用的方法。③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每个小组内部推选出1名组长,组长就项目的实施计划同小组成员展开充分讨论,给出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时间,教师审查项目计划书并给出相应意见。④小组任务分工。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特点合理安排项目任务,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及合作形式,教师审查任务分工安排。⑤小组实施项目。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项目步骤,通过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身任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检查、监督和辅导。⑥项目的评估。项目的评估包括小组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和教师评估。⑦小组项目总结。每个小组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对比其他小组,结合教师评估,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分析总结,形成项目总结报告。

1.3 教学评估 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对教学的评价3个方面展开教学评估。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共有5个教学评价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采用理论考试考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上机表现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使用SPSS 18.0软件。理论考核和上机考核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使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问卷调查各评价指标认可度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上机考核成绩比较 综合成绩为理论考试和上机考核的平均值,结果显示:实验组上机考核、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成绩及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上机考核成绩比较

组别理论考试上机考核综合成绩实验组74.0±8.681.9±10.178.0±8.4对照组73.3±10.468.8±13.071.0±10.7t0.3485.3383.452P0.7290.0000.001

2.2 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 两组学生均对各自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完成率100%。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评价“优秀”和“良好”的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

组别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总人数实验组152053245对照组691311645Z3.871P0.000

3 讨论

Java语言跟计算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新内容层出不穷,实用性强,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较高的要求。“课堂”+“实验”+“作业”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10-11]。项目化教学是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完整的项目完成教学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12]。整个学习过程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情境化、问题化的,是同生活相结合的,学生完全主动,在合作学习中不断解决疑难问题,并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各项综合素质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项目化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在《Java程序设计》实践教学中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明显增强,师生间互动频繁,学生成绩提升明显,学生的评价也很高[13]。在理论教学效果方面,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项目化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优于传统教学方式。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方面仍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方式,对于基础语法部分,理论知识较多,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高级应用部分,实践知识较多,宜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

目前项目化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2]。一是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具备过硬理论知识、一定的企业项目经验以及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度适中的教学项目,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进度指导学生实施。二是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念,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除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学习沟通交流技巧、语言表达方式、查询资料方法等。虽然项目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但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协作,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分组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Java程序设计》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实训项目的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