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东盟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探讨

2020-04-06李冬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东盟品牌建设中国

李冬

【摘 要】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东盟文化周为例,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面向东盟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出东盟文化周项目实施措施: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到位;明确指导思想,积极宣传动员;搭建实践平台,提升综合实力;校政行企四方共育,构建实践育人平台;校际项目洽谈,推进项目国际化。阐述东盟文化周项目实施效果:促进文化交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师生文化自信;搭建技能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商务礼仪”为依托,锻造学生商务技能。

【关键词】中国—东盟 校园文化 商务国际化 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093-02

文化品牌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和载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做好面向东盟的文化传播交流合作,广西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创建、做强本土文化品牌。本文试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东盟文化周校园文化品牌为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面向东盟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进行探讨。

一、东盟文化周项目基本情况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商”为特色,在结合学院东盟小语种专业建设开展如庆祝泰国“宋干节”等具有东盟特色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延伸到紧紧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主题开展东盟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东盟文化周。东盟文化周活动通过介绍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特色文化,为学院东盟小语种专业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外延至社会各界,拓展到东盟各国学生等广泛参与的体验平台,是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国家外交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该活动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以“东盟文化周”项目为契机,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搭建传播东盟知识平台。自2010年以来,学院每年举办一届东盟文化周,现已连续举办10届。学院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并在政策、制度、资金上予以有力支持和保障。围绕现代商务应用人才培养特色,建设了一系列以“中国—东盟商务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验基地、文化设施和活动项目,形成了“诚信为基、和谐为贵、特色为魂、卓越为道”的现代校园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东盟文化知识,营造浓郁的东盟小语种学习氛围,推进对东盟国家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为全院乃至周边院校的学生搭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平台。

(二)以“东盟商务礼仪服务”为依托,锻造学生的商务技能。东盟商务礼仪服务是学院礼仪队的特色活动项目,主要面向高职院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提供东盟商务礼仪服务。文化节期间开展东盟商务礼仪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和东盟商务礼仪交流服务活动。通过开展东盟商务礼仪服务,增强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商务职业技能。

(三)以“东盟商务礼仪大赛”为项目,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间礼仪文化交流,提升学生东盟礼仪综合素养,每届文化周均举办广西大学生东盟商务礼仪大赛。通过东盟商务礼仪风采展示、东盟商务礼仪知识问答、东盟商务礼仪情景剧表演等一系列比赛,向学生普及东盟商务礼仪知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这一平台,学生的竞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以“东盟商务文化体验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国际文化的认知。校园文化应当确立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以人为本,让各种精粹文化兼容并蓄。地缘相近、生活习惯相似,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开展以文化为纽带的合作。文化体验包括中国—东盟商务文化资料采编、中国古筝弹奏、茶艺表演、中医养生、中国功夫切磋、东盟国家风情体验区设计、中国—东盟文化体验之旅、中国非遗文化体验等。通过体验中国与东盟各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东盟各国独特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东盟文化周项目实施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到位。一年一度的东盟文化周作为集中展示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得到东盟国家驻南宁领事馆、广西各有关部门以及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院师生的积极参与。针对东盟文化周,学院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为东盟文化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11年的东盟文化节开幕式中举行“泰国宋干节祈福仪式”,身着泰国盛装的少女向领导和嘉宾们送水祈福,传达着自己最美好的祝福。2012年启动“东盟礼仪进高校进企业”,共同开启东盟礼仪传播之旅。2015年开展以“文化交流促和谐商贸往来促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东盟国家习俗和文化魅力。

(二)明确指导思想,积极宣传动员。东盟文化周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在宣传上,充分利用广西、南宁市的媒体和学院“三微一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宣传阵地,充分报道和展示东盟文化周的各项活动及成果,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广西电视台、南宁晚报、南国早报、广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学院开展活动的情况,充分发挥媒体倍增效应及社会资源优势,扩大活动影响力,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先锋队作用,广泛宣传,踊跃参加,极大提高了各项活动的知晓率与参与率。区内高职院校、中小学以及学院联系的部分企业也积极支持与参与,搭建了大家共同关注与深入了解东盟国家知识与文化的平台,为服务国家的外交大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升综合实力。东盟文化周以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永久性举办为契机,不断利用东盟博览会的平台,调动社会的资源,完善东盟文化周,如与华南城的商家和企业合作等;同时也借助区内各高校的资源,在东盟文化周“携手青年 合作共进”中国—东盟青年文化交流论坛中邀请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静林博士發表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下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的主旨演讲。从不同渠道、不同领域不断完善东盟文化周校园文化品牌实践平台,夯实社会文化交流成果。

(四)校政行企四方共育,构建实践育人平台。东盟文化周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依托企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体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商务往来,共同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如2014年的东盟文化周,学院与华南城合作,借助华南城东盟十国风情馆的资源,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市民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商务往来有更直观的感受与了解。学院以东盟文化周为基础,依托商务行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开放办学,近年来学院吸引了泰国等东盟国家200多名留学生到校进行中国文化体验学习。每一届东盟文化周均邀請东盟国家驻广西南宁的领事馆代表及广西团区委、教育厅、兄弟院校、企业代表到场参加活动,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文化的交流,搭建共同合作平台。

(五)校际项目洽谈,推进项目国际化。每年东盟文化周期间均邀请来自东盟国家的高校来校参加活动,共同组建中国—东盟青年文化交流营,泰国坦亚布里皇家理工大学、柬埔寨湄公河大学、老挝拉塔纳工商管理学院等10多所高校曾来校交流,就校际合作、出国留学、国际短期中文培训等项目达成共识,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高校之间的国际合作,推进高校建设的国际化办学进程。

三、东盟文化周项目实施效果

(一)促进文化交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东盟文化周以其特色鲜明的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健康向上的内容、受众广泛的影响,对增进中国—东盟师生、民众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国家外交发展战略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中国学生与东盟国家青年参加中国—东盟青年文化交流论坛,通过主题发言和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交流,促进青年共创共享、共谋创新事业。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师生文化自信。东盟文化周中的中国古筝弹奏、茶艺表演、中国功夫切磋、中国杂技、中国非遗文化展示与体验、中国民间剪纸、五色糯米饭的制作、壮族铜鼓制作、骆越文化展示、精彩壮剧演出等,向参与东盟文化周的东盟国际青年和在广西留学的国际留学生展示了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精髓。这些活动深受来华东盟国家师生和受邀到场的东盟国家驻广西南宁的领事或参赞的欢迎与喜爱,让他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国独有的文化魅力,也增强了学院师生的文化自信。

(三)搭建技能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东盟文化周系列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知学结合,在实践中学生的语言、商务、贸易、礼仪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通过参加系列活动,学生对东盟国家的礼仪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对东盟国家的沟通交流方式有所熟悉,对东盟国家文化的认知有所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活动当中多次创新活动载体,增设东盟商务礼仪知识问答、东盟商务礼仪情景剧表演等活动,给广大学生普及了东盟商务礼仪知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四)以“商务礼仪”为依托,锻造学生商务技能。东盟商务礼仪服务是学院礼仪队特色服务项目,主要面向高职院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提供东盟商务礼仪服务,包括东盟商务礼仪服务进社区、东盟商务礼仪服务进学校、东盟商务礼仪服务进企业和东盟商务礼仪交流服务等活动。先后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提供东盟商务礼仪展示,为广西交通音乐频道、广西房博会等单位或展会提供东盟商务礼仪服务。通过东盟商务礼仪服务和宣传活动,为学生展示技能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服务意识,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商务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东盟文化周这一平台,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组织与策划活动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东盟文化的积极性,而且培育了学生的竞技意识,锻造了学生竞技能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应汲取经验,精心策划和组织,扎实推进,全力打造具有学院特色、具有竞争力的校园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陆军谋,庄严.广西面向东盟文化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传播,2018(3).

[2]郑一省.2008年中国—东盟文化论坛——面向国际合作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东南亚纵横,2008(12).

【作者简介】李 冬(1984— ),男,湖北十堰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与就业。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东盟品牌建设中国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新常态下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问题浅析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