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置作业有智慧

2020-04-06祁赟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实践兴趣

祁赟姝

摘要:作业能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温故知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打破照搬、单调、一刀切的布置作业现状,改变旧的思维模式,运用智慧设计多种作业形式,多学科融合,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业设计中能真正以人为本,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兴趣;多学科融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131

众所周知,作业通常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过新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新知的学习活动。作业反馈了教学效果,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家校联系的桥梁。作业就是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所以,设计和布置至关重要。

一、作业有效性的现状

1.教师布置作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1)依赖照搬的题海战

目前市面上的教辅作业很多,有些教师对现成的作业题依赖性很强,“拿来主义”机械照搬的居多,亲自动手设计的很少,只能让学生在题海中苦熬。

教辅作业题也有好习题,但很多是重复性的、机械性的、缺乏思维价值的无效作业题,而且针对性不强。这些作业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经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变成了刷题机器,所学知识并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2)盲目随意的一刀切

个别教师将现成的作业题布置给学生,未考虑作业题是否存在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学生在写作业过程中或完成后才被发现。而这些作业质与量上的问题,教师事先并未去关注,更谈不上思考和研究。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也有不同,如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相同的作业,有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吃不饱”,有的学习能力很弱的学生就会“吃不了”。一刀切的作业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千篇一律的老三样

作业形式单一,老三样“抄、默、背”。抄字词、多音字、解词、造句、阅读、写话、背课文,缺乏新意。练语文就是练语文,忽视了很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单调乏味的作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作业低效,调查问卷深入探究学情

针对我校三年级六个班的全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学生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仅占我们年级总人数的22%,基本能独立完成的只有35%,而基本不能独立完成的占26%,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的高达17%。全年级有68%的学生因为作业而发愁,有12%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少布置抄写类的作业,还有20%的学生最怕布置日记和作文。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得出结论:传统的作业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不太强,因此作业已经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障碍。

二、巧变作业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百花竞芬芳——多学科融合的作业

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多学科知识相融合,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图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来表现,用创作的歌词、歌谣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教《童年的水墨画》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用画画、诗歌、编写歌词等形式来表现这一篇现代儿童诗所描写的乡村儿童生活的快乐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有的画水彩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剪纸,有的写了歌谣,还有的仿写出了童趣盎然的儿童诗。

这类作业无疑比枯燥的朗读背诵有趣,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而且自觉乐学。

2.作业设计师——自由选择的作业

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是自己作业的主人。为了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留给学生,笔者特地建立了“自选作业超市”,即在教室的墙壁上,留出一块“作業超市”的空间。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自己或两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作业超市”里,供他人挑选。挑了谁的,作业完成后就交给谁检查批阅。每天师生共同评选出一名最佳“设计师”和一名最佳“挑战者”,最佳“设计师”和最佳“挑战者”奖小红花。

3.校内外结合——学习与生活结合的实践作业

(1)以“动眼动手”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整理的能力

如在学习《自选商场》这课前,可以先留一项预习作业,请学生到超市买一些好吃的,然后把商标剪下来收集起来,做成贴纸并学会上面的汉字。第二天的课堂上要选一名“识字大王”。在学习《自选商场》一课后,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了很多商品名称,并在课后练习分类涂色中懂得了给商品分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类整理能力,而且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2)以“展示表演”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感受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读、说、演”等形式为主的“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学习《颐和园》一课时请学生当一名小导游向世界友人介绍我们祖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学生结合颐和园的课文插图做PPT,运用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住各处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编写导游词并讲解。这样将自读感悟、小组讨论、探究作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诵读积累等整合到这一实践活动的作业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

(3)以“探寻创作”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探索、合作、共情的能力

教学《中华传统节日》单元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花馍产生了浓厚兴趣。花馍是传统美食,但它的来历、做法、象征意义等孩子们并不了解,因此就有了主动探究花馍的传统文化的欲望。在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制作、构思、设计、反思、改进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解传统的花馍造型——调查花馍的前世今生——学习花馍的品种寓意——亲子活动做花馍比赛——讲花馍的传说、做花馍小报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引领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中感受生活,于生活中学习语文。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运用智慧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不仅能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而且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校030001)

猜你喜欢

实践兴趣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