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阈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区域联合育人探讨

2020-04-06龙柳萍阮志南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龙柳萍 阮志南

【摘 要】本文阐述柳州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遇到的瓶颈问题,分析影响柳州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基于产教融合视阈,提出构建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现代学徒制联合体联合育人机制、构建区域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共同体、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龙头引领,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等措施,探索现代学徒制联合育人服务区域产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产教融合 区域联合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031-03

随着新产业革命引领下的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显现,在区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的改造升级中,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动机和合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以来,德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推行现代学徒制,通过改革培养主体、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培养了大批具有精湛技艺并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向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了完整的实践样本,并成为各国发展职业教育重要的研究学习样本。中国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实施现代学徒制成为高职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应对更高要求的重要选项。

一、柳州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遇到的瓶颈问题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次年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柳州成为首批1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之一,由此在柳州范围内全面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2018年,柳州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国际引领、协同发展”的柳州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柳州各职业院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一些关键环节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对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造成一些困扰。一是柳州各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起点是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校企通力合作,联合推动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完成阶段性探索需要较长的实践时间。但当下,校企深度合作、一体化育人进展不佳,长期合作难以持续。二是各试点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开设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主动意愿不强烈,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积极性未显现。三是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多未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加强对现代学徒制下院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或执行力度有待加大。

二、影响柳州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分析

实施现代学徒制应由利益相关的多方共同架构组织系统,《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供了架构方向:完善支持政策,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的表征是学生与导师之间同时形成学徒与师傅的关系,但组织架构上必然有院校、企业、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导师兼师傅的团队由企业和院校共同组建;在师傅—学徒关系存续期间,学生兼学徒由院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界定学生与导师之间彼此的关系,管理学徒与师傅的行为,需要政府提供相应政策的支撑,需要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可见,院校、企业、政府三方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主体,是影响现代学徒制深入推进的关键要素。

第一,政府层面。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探索的重要基础,但从目前政策看,国家层面尚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总体设计,柳州市推广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措施也尚未完善,尤其是鼓励地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激励机制尚待完善。

第二,企业方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企业积极参与,但当下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责权利不明晰,尤其是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充分支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意愿并不强烈,企业师傅带徒传艺的积极性无法发挥,企业也难以保障学生兼学徒毕业后在本企业稳定就业。

第三,院校方面。管理者對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认识不充分,尚未能将实施现代学徒制作为系统工程对待,为试点而试点;院校教师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认识有待提高,对应该承担哪些育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缺乏企业经验,无力承担带徒的任务。

三、产教融合对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影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教育一以贯之的政策,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构建产教融合命运体,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产教深度融合的战略选择给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深刻影响。产教融合视阈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变得更明晰,从学生角度看,学生个体通过技术技能学习,获得职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从院校角度看,职业院校通过培养大批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获得院校发展必需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与院校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定供给,获得可持续发展动能;从政府角度看,学生个体、职业院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支持。

推进现代学徒制,必然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正如研究者徐国庆指出的,“我国发展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目的,应当定位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上,即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技术创新提供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视阈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如下描述:在政府政策推动下,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校企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合作培养学生兼学徒;以尊重学生个性及全面发展需求为前提,校企双主体协同,联合推动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学生的融入企业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

四、产教融合视阈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区域联合育人措施

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这是持续提升现代学徒制育人水平的必然选择。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政策环境需要宏观政策指导,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区域内的相关方还是应设计并实践一些路径开展探索。例如,作为实施现代学徒制主体核心的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应当组成现代学徒制的区域联合体,通过产教联盟搭建合作平台、校企协同组建双师师资团队,给学生兼学徒以全面的关怀和个性化的指导,培养学生兼学徒的职业能力,确保实现人才共育,推动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

(一)探索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现代学徒制联合体的合作机制,推动区域联合育人

校企协同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目的应当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但当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往往是一对一,即一个院校与一个企业合作,协同育人,服务单一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情境中,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完全不依托上下游产业链合作而独自生存,单个企业极难提供足以覆盖区域全产业链的所有岗位群,因而职业院校与单个企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合作,难以完全满足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所有教育教学需求。

产教融合视阈下,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区域联合体,可以探索以区域内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核心基地,邀请其上下游企业参与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多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培养的模式,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覆盖区域全产业链上的核心岗位群。龙头企业引领、多企业协同的现代学徒制区域联合体,覆盖区域全产业链上的核心岗位群,有助于扩大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的规模;区域联合培养的教学内容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关键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技能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区域联合培养的学徒兼学生其未来就业面向的不是单个企业,而是区域内行业、产业,有助于提升就业稳定性。

(二)探索构建区域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师共同体,实践区域联合育人

校企合作专兼职结合的师资团队是现代学徒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建的师资团队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兼学徒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技能学习需求之下,一个院校和一个企业组建的师资团队是难以实现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的全部价值的。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这为构建区域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师共同体,实现“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提供了方向指导。

产教融合视阈下,构建区域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师共同体是必然的选择,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基于区域产业需求,制定支持“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的地方指导政策,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探索标准要求、岗位设置、遴选聘任、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地方实施方案,推动校企双向兼职,尤其是推动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

1.地方政府完善管理制度,推动落实校企双向兼职制度,为区域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师共同体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例如,通过柳州市立法的形式对校企双向兼职做出规范,明确规定兼职教师的责权利,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进行规范和激励,为院校制订可操作的激励政策提供法律依据。

2.教育主管部门指导院校应联合企业共同制订具体的考核要求和激励政策,引导区域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师共同体形成积极互赖的团队关系。例如,政校企三方联合,分类制定企业技术专家、区域行业领军人才和产业技能大师等不同类型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及对应职责;由政府层面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区域全产业链相关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将企业兼职人员完成的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纳入企业考核范畴,探索分层分类的奖励制度;职业院校应发挥主体作用,将聘用管理企业兼职教师纳入考核体系,加强院校教师到企业兼职的管理,有效促进区域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共同体建设。

(三)探索基于現代学徒制的“龙头引领、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区域联合育人

产教融合视阈下,推动全产业链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共同体联合育人,可以探索实施“龙头引领、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多方协同,根据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任职标准要求,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和师傅任职标准,以龙头企业引领为学徒选聘多个师傅构成师资团队,全天候指导学生学习与工作。“龙头引领、多方协同”的模式,还可以结合“1徒多岗”探索,遵循学徒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多师协同,实施覆盖区域全产业链核心岗位群的“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多岗轮训、多层递进的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全过程训练学生职业技能。

覆盖区域全产业链的联合培养的合作,确保学生兼学徒可以在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学习,还可以在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学习。学生兼学徒经历在多个岗位的轮训,有助于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实践训练,也提升了校企生双向选择学习、就业的灵活度。

构建现代学徒制这样复杂的育人模式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产教融合视阈下,区域政府、产业、院校进一步明晰各自的责权利,有助于实现以龙头引领,推动区域全产业链合作实现校企联合育人,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基于区域产业需求,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4-06-24)[2020-07-20].http://cpc.people.com.cn/n/2014/0624/c64094-25189804.html.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2020-07-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3]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8-27)[2020-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EB/OL].(2015-08-17)[2020-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08/t20150817_200588.html.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19)[2020-07-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6]職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EB/OL].(2018-02-14)[2020-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802/t20180214_327467.html.

[7]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20-07-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8]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9]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10-16)[2020-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10/t20191016_403867.html.

【基金项目】2020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重点立项课题“柳州市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研究”(2020ZJA10)

【作者简介】龙柳萍(1970— ),女,汉族,广西岑溪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网络文学;阮志南(1962— ),男,汉族,广西岑溪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