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2020-04-02贾小军

决策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访交往

贾小军

【摘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构成了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只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思考,分析了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沟通方式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家访;交往;有效的沟通

沟通与交往是每个人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最直接的途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与他人,特别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能。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单独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呢?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基本前提——相互尊重

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学生的家长。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其次要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最后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孩子教育的一些问题。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家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在面对学生犯错误时,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以诚恳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适时家访

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家访要避免随意性。首先,每次家访前,教师最好事先告知学生家长,避免做“不速之客”。其次,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还可以请任课老师陪同前往,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和对家访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其他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家访前教师应做好如下准备:第一,要有家访的目的。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预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家访;预计家长对老师所反映的情况会是什么态度等,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的策略和初步预设。第二,充分了解被访家庭的基本情况。家访时,首先,要了解这个家庭的真实状况,包括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再根据差异,选择相应的谈话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当陈述,或耐心解释引导等。其次,必须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如孩子的学习现状、特长和爱好、优点和缺点等。与家长谈及孩子的学习情况时一定要有具体实例,绝不能泛泛而谈,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感觉到老师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第三,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老师讲话时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时间节点——时机适宜

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时,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只要家长真正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孩子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对孩子多加督促与关心,配合老师把孩子教育好。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技能——学会倾听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作为学生家长,他们的许多见解也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甚至有的家长比老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老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长期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全力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和形象。

此外,教師还要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又无教育方面的经验,或者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教育欠缺或教育方式不当。此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使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而且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家长学会教育自己的孩子,逐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俞姝君.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小秘诀”[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

[2]刘晓东.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以沟通为例[J].中国市场,2016(05).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关小学)

猜你喜欢

家访交往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
亲子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
辅导员家访在高校危机应对中的价值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