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麦猪营养标准(第29版)解读

2020-04-02作者潘学平万建美孙相俞

广东饲料 2020年2期

◆作者:潘学平 万建美 孙相俞

◆单位:1.山东久久和牧农牧集团;2.山东质德农牧有限责任公司;3.河东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1 饲料评估体系

丹麦的饲料评估体系是以营养素的生理能值及其标准化回肠可消化率为基础建立的。从2002年起,丹麦启用了两个新的饲料单位取代了旧的饲料单位(FeedUnit,FU),简单地说就是将原有的饲料单位细分为FUgp(用于断奶仔猪、生长育肥猪)和FUsow(用于母猪)。在借鉴丹麦营养标准时,需要将每千克饲料的能量水平由饲料单位(FU)转换为我们熟悉的净能或代谢能,可参考表1中的对应关系进行转换。实际使用时,可以采用简易换算法将饲料单位快速转换为净能值,即:饲料净能水平(kcal/kg)=饲料单位含量(FU/kg)×2100kcal/FU。

2 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的营养标准

2.1 断奶仔猪饲料的营养推荐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保育阶段,即断奶至30kg体重,并给出了三种饲喂模式:(1)三阶段保育6~9 kg,9~15kg和15~30kg;(2)两阶段保育6~9kg和9~30kg;(3)6~15kg和15~30kg。与第28版相比,饲喂模式(3)是新增的。相应的氨基酸推荐标准及氨基酸模式见表2和表3。“标准饲粮”标准是基于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如果面对较大的腹泻压力,那么可以选择“保护性饲粮”标准,虽然降低饲粮的蛋白水平可以降低腹泻风险,但不可避免地会降低生产性能。可消化蛋白(DCP)的最低水平取决于配方的原料结构,此处的DCP最低水平适用于玉米-豆粕或小麦-豆粕型饲粮。如果配方中使用了棉籽、菜粕等杂粕蛋白原料时,DCP水平可能需要提高并补充更多种类的合成氨基酸才能实现预期的生产性能。

“保护性饲粮”和非常小的猪的钙水平推荐标准较低,因为碳酸钙等高系酸力原料来源的高钙会增加腹泻风险,因此需要在乳仔猪最佳骨骼矿化和腹泻风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2.2 生长育肥猪营养推荐标准

在30~115kg的生长育肥阶段,该标准推荐了7种用料模式(表4)。几种模式均采用相同的理想氨基酸模式(表5)。在不同的饲喂模式下,各阶段饲料的营养水平可能是不同的。这为根据料比、饲料成本、设备投入及人工费用等因素设计成本最优的饲喂方案提供了参考模式,供不同的生产条件选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预期料比均是基于30~115kg整个育肥阶段而言的。表4和表5给出了上一版(第28版)的饲喂模式划分,表6和表7给出了第29版的饲喂模式划分。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最新一版的划分方式也更切合中国市场的习惯。

表1 每千克饲料中饲料单位含量及对应代谢能(ME)和净能(NE)水平

表2 断奶仔猪营养推荐标准

表3 断奶仔猪阶段饲粮的理想氨基酸模式

表4 不同饲喂模式的体重阶段划分(第28版)(单位:kg)

表5 生长育肥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推荐(第28版)

表6 不同饲喂模式的体重阶段划分(第29版)(单位:kg)

表7 生长育肥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推荐(第29版)

总的来看,可分为一段式、两段式及三段式育肥。不论采用哪种用料模式,饲粮的能量水平设置均为NE2300kcal/kg。根据对皮毛、瘦肉率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要求,可对饲粮能量水平进行适当增减。

2.2.1 对瘦肉率无特殊要求时

在同一育肥模式下,根据对料比的不同要求,又推荐了相应的赖氨酸水平及最低可消化蛋白水平(见表8-表14)。与断奶仔猪标准一样,将粗蛋白水平降至最低同时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防止腹泻。为了在使用常规原料且粗蛋白水平最低的情况下达到标准推荐的营养水平,饲料中不仅需要添加Lys、Met和Thr,可能还需要添加Trp和Val。当然,一般不建议养殖生产者将饲粮蛋白水平降至最低水平,因为这将降低瘦肉率。

表8 饲喂模式3达到不同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

表9 饲喂模式1达到不同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

表10 饲喂模式4达到不同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

表11 饲喂模式7达到不同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

表12 饲喂模式6达到不同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

表13 饲喂模式2达到不同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

氨基酸标准是达到预期料比时最经济的水平。例如FCR 2.49~2.57时,推荐的可消化赖氨酸标准为0.86%,如果养猪生产者决定将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增加至0.9%,动物的生产性能也会相应增加,但是饲料成本的增加会更多。反之,如果将可消化赖氨酸的水平降低至0.82%,那么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带来的损失会超过节省的饲料成本。

表14 饲喂模式5达到不同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

表15 饲喂模式3下达到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瘦肉率>58%)

表16 饲喂模式1下达到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瘦肉率>58%)

表17 饲喂模式4下达到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瘦肉率>58%)

表18 饲喂模式7下达到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瘦肉率>58%)

表19 饲喂模式6下达到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瘦肉率>58%)

表20 饲喂模式2下达到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瘦肉率>58%)

2.2.2 要求瘦肉率达58%或以上时

英国市场或其他对瘦肉率有特殊要求的市场,对瘦肉率58%以上的猪会给出更高的价格。此时,提高氨基酸水平,特别是饲粮的蛋白水平将会增加瘦肉率,增加猪群中瘦肉率达标的比例。具体标准见表15-表21。

3 母猪和后备母猪的营养推荐标准

建议后备母猪饲粮的蛋白和氨基酸水平比育肥猪低一些,这样既可以防止后备母猪过肥又能确保母猪达到合适的背膘厚。钙磷水平预计可以实现最佳的骨骼矿物沉积。

表21 饲喂模式5下达到预期料比的营养推荐标准(NE=2300kcal/kg,瘦肉率>58%)

表22 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同条件下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推荐

表23 后备母猪3种培育模式营养推荐标准

配种舍的母猪和后备母猪,及妊娠母猪的营养标准是为了使生产性能和骨骼强度最大化。哺乳母猪营养标准是达到较高窝增重时整个猪群最经济的营养水平(注:泌乳量合适即可,不单纯追求泌乳量最大化)。

对于妊娠母猪料,如果一天只喂一次,那么建议添加的合成赖氨酸量最多不能超过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30%,因为在每天只喂一顿的情况下,合成氨基酸的利用率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如果一天饲喂两顿或以上,添加较高水平的赖氨酸也不会有问题。在达到饲粮最低蛋白标准时,其他氨基酸的添加量很少能达到占整个饲粮相应氨基酸30%的水平,因此其它氨基酸无最高添加比例限制,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即可。

对于后备母猪,可消化Lys水平为0.64%时的氨基酸模式与哺乳母猪料的氨基酸模式相同,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该料作为围产料使用。

表24 推荐使用的哺乳母猪营养标准

表25 可能使用的哺乳母猪营养标准

3.1 后备母猪营养推荐标准

该标准推荐了三种后备母猪培育的营养方案(饲粮NE水平均为2300kcal/kg)。方案一为三阶段培育,30~65kg(此阶段也可以不要),65~110kg及110~150 kg(注:要求限饲不晚于65kg体重,最大ADG725g;第2次发情约8月龄,体重约135~150kg)。方案二为两阶段培育,30~110kg及110~150kg。在这种模式下,后备母猪体重低于110kg的阶段,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母猪也是可以的(注:要求最大ADG 725g;第2次发情约8月龄,体重约135~150kg)。方案三为一阶段培育,即在90kg时选种(相当于从肥猪中选留母猪),在此之前用育肥猪料,然后在90~150 kg阶段用后备母猪料饲喂。

图1 后备母猪:3种营养方案(NE2300Kcal/kg)

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营养水平推荐可简要概括如下图1所示。

不同后备母猪培育方式的营养推荐标准如表23。

3.2 哺乳母猪和妊娠母猪的营养推荐标准

标准给出了妊娠母猪、空怀母猪、哺乳母猪的可消化氨基酸标准及哺乳母猪饲粮的理想氨基酸模式(表24和表25)。值得注意的是:哺乳母猪标准适用于泌乳高峰期,即哺乳12-28d这个阶段,且日采食量在约7.5kg以上时。若母猪的采食量低于这个标准,则需要提高哺乳母猪料的氨基酸水平(%)。

4 维生素和矿物元素

各阶段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推荐标准见表26。

5 植酸酶和饲粮总磷最低水平指南

表26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推荐标准(每kg全价料含量)

表27 不同植酸酶产品的酶活和添加水平

表28 植酸酶不同添加剂量时全价料中总磷最低含量指南(%)

在欧洲,绝大多数植酸酶都是通过相同的官方方法测定酶活,测定酶活时的pH为5.5。Optiphos例外,因为这个产品依照公司自己的方法标注酶活,酶活单位表示为OTU。由于植酸酶必须在胃中起作用,胃的pH为3.0~4.5,因此标注的酶活应当是在这个pH条件下,并考虑了植酸酶对猪胃肠道中酶和其他酶的耐受性。下表中给出了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各种植酸酶的相对添加水平。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颗粒料中植酸酶的检测结果可能比添加量高150~300FTU,因为谷物原料中约有150~300FTU的植酸酶在制粒过程中保持活性。相应地,家庭自配料的植酸酶检测分析结果会比添加水平高约400~800FTU。

然而,事实上,谷物来源的500FTU酶活的作用效果却要显著低于外加的500FTU,因为谷物源的植酸酶在胃中低pH条件的活性降低。

由于不可能对饲料中的可消化磷进行检测分析,因此必须对饲料的总磷含量进行评估。表28给出了添加植酸酶的情况下饲料中总磷的含量指南。

使用最低推荐水平的前提条件:谷物-豆粕型饲粮,不添加菜粕、葵花粕,母猪料配方中小麦用量接近50%,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料中小麦用量不低于谷物总量的2/3。磷源为磷酸二氢钙(MDCP)。对于其他类型的饲粮,总磷水平应适当提高以达到可消化磷的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