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0-04-02作者许甲平

广东饲料 2020年2期

◆作者:许甲平

微量元素直接或间接参与动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形成与激活,从而影响着动物的生长、代谢、免疫和繁殖。虽然在动物饲料中所占的添加比例不到0.5%,但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在营养作用的基础上,药理剂量添加高铜、高锌所发挥的功能性效果,也解决了很多配方师的实际问题。由于传统形式的无机硫酸盐吸收率低,所以在生产过程势必大量添加,从而导致了饲料中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氧化以及对肠道绒毛的破坏。在此情况下,饲料企业不得不寻求更为优质的微量元素添加形式。

有机微量元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由于其稳定性好、生物学效价高、易于消化吸收、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迅速被饲料企业认可,并广泛应用于配方之中。有机微量元素产品形式由早期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蛋白盐到今天性价比较高的单一性氨基酸螯合物,其发展历程也仅仅在这10年之间。但是,由于单一氨基酸螯合物的广泛应用,使得国内大大小小的有机微量元素厂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在市场上出现。有机微量元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开始的产品质量竞争逐步过渡到概念炒作和低价的血拼。在这种竞争模式之下衍生出来的现象就是饲料企业在选择和评估有机微量元素产品时显得很困惑。由于饲料企业的配方师多为饲料营养专业出生,而有机微量元素产品为精细化工范畴,加上不同企业为了营销的目的,把有机微量元素故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力求混淆视听,从而使得各种观点、论断充斥着整个市场。

但是大浪淘沙,经过这10年市场的竞争和使用客户的深入评估,最后剩下的专业的有机微量元素企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企业在竞争中淘汰的主要因素是,客户的需求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和升级的,那么伴随而来的有机生产企业的有机产品是否也持续进行了革新和升级?

1 行业现状

1.1 单一氨基酸螯合产品占据主流

有机微量元素在国内饲料的使用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代的演变,第一代无机微量元素(如: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等);第二代有机酸络合物(如:富马酸亚铁、乳酸亚铁、乳酸锌等);第三代氨基酸螯合物(如:甘氨酸亚铁、甘氨酸锌、蛋氨酸锌、复合氨基酸螯合物铁等)。第一代无机微量元素均来自工业副产物加工,由于附加值低,国标监控项目少等原因,导致品质参差不齐,对饲料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第二代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螯合盐走上舞台,虽然有机酸螯合盐解决了饲料氧化的问题,但未解决应用效果的问题。所以催生了第三代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盐。氨基酸螯合盐经过10年左右厂家的推广和市场客户的验证,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迎合了行业的需求,高铜、高锌的添加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农业部逐渐降低了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限量。在此情况之下,要满足动物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功能性的需求,必须要选择一个高效吸收率的微量元素产品,恰好此时又是国内有机微量元素推广的高峰时期。第二,解决了技术的需求,有机微量元素主要在猪料中使用,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甘氨酸铁、甘氨酸锌两个产品,这是因为养殖端始终有一个需求,就是让乳仔猪皮红毛亮,因为这被视为乳仔猪健康的一种表现。在此之前配方中大量使用胂制剂来实现皮红毛亮,但胂制剂由于副作用被农业部限用之后,甘氨酸铁很自然的被认定为最佳替代产品。第三,满足了老板的需求,由于单一氨基酸生产工艺明确、结构清晰、评估方法快捷,从而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加之,甘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分子量最小的,能够螯合较高含量的微量元素,再者,甘氨酸价格稳定,性价比高。

1.2 使用效果未达预期

目前国内有机微量元素主要集中在乳仔猪料、母猪料、少量蛋禽料上使用,客户选择有机微量元素,主要看重它三点:第一,吸收率高,可以少添加;第二,重金属低、氧化性小,保护饲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三,也是重点关注的,解决特殊阶段的功能性的需求。如:解决乳仔猪的皮毛问题,解决母猪的蹄裂问题、解决蛋鸡的产蛋后期蛋壳品质问题。但经过10年左右的验证得知,未能充分达到客户的心理预期。虽然第一、第二点都有显著改善,但对于特殊阶段的功能性改善,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才衍生出了国内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复合型的功能性产品,尤其在改善皮毛这个需求上,成就了不少企业,个别企业还因此卖成了爆品。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问题,是客户选择的有机微量元素剂型的差异所致。国内目前单一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主要分1∶1mol和2∶1mol螯合两种类型。客户为了追求最佳性价比,主要选择1∶1mol螯合居多。但通过实际验证,要达到功能性的改善程度,2∶1mol螯合的要显著优于1∶1mol。

1.3 添加成本偏高

有机微量元素的使用优点众所周知,但中国有机微量元素的使用比例仍然很低。饲料中占比很高的中大猪料、肉鸡料、肉鸭料、蛋鸡料中仍然没有使用起来,不是这类客户信息不灵通,不了解有机微量元素的优点所在,只是使用有机的添加成本使得他们无法选择。尤其国外进口的有机产品,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就是乳仔猪和母猪中都会慎重考虑。国内单一氨基酸螯合产品价格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的原料成本偏高,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就是甘氨酸和蛋氨酸作为配体的螯合物。其中原料甘氨酸、蛋氨酸均是高纯的饲料级产品。作为配体,氨基酸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结合微量元素防止胃中解离,提高它的吸收率。然而,在动物的整个营养体系中并未考虑它的价值。所以,如何选择既能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率,成本又能让大家接受的氨基酸配体,是我们专业有机生产厂商的主要研发方向。

表1 不同种类畜禽粪便中金属含量(mg/kgDW)

2 发展趋势

2.1 有机微量元素精准营养

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含量多与少都不合适,那么微量元素如何有效使用才能发挥动物机体最佳的生产与生长性能呢?有机微量元素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又是什么呢?答案是,第一,选择优质高效的微量元素添加形式;第二,必须要走精准定位路线,动物需要多少,饲喂多少。既不能造成原料浪费,也不能给环境带来压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丰富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很庆幸,近5年来德邦陆续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从产品的结构、评估方案、到不同动物上最适添加剂量进行立项,与上述机构达成项目合作。

2.2 “环境友好型”产品是趋势

“低污染”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畜牧业养殖必须遵循的两大原则。而由于微量元素的超量添加,导致畜禽机体和粪便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残留非常严重。所以农业部2625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大幅降低了微量元素的添加上限,尤其是铜、锌两种元素的添加量。

高铜、高锌和无机微量元素的广泛使用,加之畜禽对无机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低,大量金属随粪便排出,铜和锌在粪便中排泄量占95%以上。估略统计,我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原料约15万~18万t,其中约10万t未被动物利用,随着粪便排出进入土壤之中(见表1)。

综合上述数据,参考我国畜禽粪便旱田作物和蔬菜安全使用准则相关控制标准,猪粪中铜、锌存在严重的超标现象,部分猪粪砷超标,鸡粪中也存在砷和锌含量超标现象。所以说要解决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国家政策干预、养殖场营养理念转变和精准有机微量元素的广泛使用变得格外重要。

2.3 增效降本才是发展的根本

中国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的老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东西再好,价格不合适,我还是不会用,或者不会大量使用。因为人的命是无价,而猪、鸡的命是有价的,我们做的是商业饲料,需要算料肉比和料蛋比的。这两句话刚好验证了有机微量元素近10年来的发展状况。该用的动物都用了,用不起的动物一直都没有用。上文讲到,目前有机微量元素价格贵在氨基酸原料,然而饲料中需要的不是有机微量元素中的氨基酸,只是稳定的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只是配体,它的作用在于完整地把微量元素送入机体即可。我司技术部一直按照这个思路潜心研发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集中突破了高吸收率、高稳定性、高性价比三个主要问题。优选食品工业副产物作为配体,利用我司核心螯合工艺,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最终得到了最佳的螯合产品,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有机微量元素的添加成本。在当前增效降本的背景之下,无疑给所有饲料企业提供了最佳的使用方案和优选产品,也借此实现饲料全有机微量元素时代的到来。

3 未来展望

当今社会,一味追求农产品产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追求规模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生态循环和养殖健康。畜禽营养的精准供给或许在供给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可能也是接下来几年研究的热点。要解决“精准营养”,就需要准确而系统的回答几个问题。①动物真正需要多少?②原料的有效价值到底是多少?③如何实现需求与功能的精准对接?④如何通过大数据来定位畜禽的需求?

作为有机微量元素的生产型企业,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为畜禽提供健康高效的有机微量元素,同时通过工艺的创新和升级,降低微量元素的添加,降低畜禽脏器中金属的沉积,降低粪便中微量元素的代谢,降低有机微量元素的添加成本,从而让所有养殖动物都能够用得起有机微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