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0-04-02作者陈翔曾庆节江青艳
◆作者:陈翔曾庆节江青艳
◆单位:1.江西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3.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熊果酸(Ursolicacid)又称乌索酸,分子式:C30H48O3,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在植物界分布极为广泛,已知发现至少上百种植物中含熊果酸,其中许多植物为传统的中药材、香草植物和果树等。Liu等(1995)和Wang等(2009)研究表明苹果皮中蜡质的主要成分就是熊果酸,对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动物模型有较好的疗效。RizhenYu等(2017)发现熊果酸还能缓解禁食、慢性肾病和去神经导致的肌肉萎缩;Lai等(2004)和Izumiya等(2008)在小鼠上的研究表明,熊果酸通过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增强Akt磷酸化,分别促进小鼠肌肉肥大和抑制脂肪沉积。熊果酸还存在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抗炎、抗氧化等作用。Tueller等(2017)联合使用熊果酸与姜黄素能有效提高成肌细胞线粒体解偶联效率和降低过氧化氢的释放。枇杷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包含熊果酸,Bing-XinTan等(2017)研究表明枇杷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磷酸二酯酶-4D(PDE4D)的活性,后者被认为是炎症疾病的治疗靶点。孕烷X受体(PXR)是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靶点,Seow等(2017)研究结果暗示熊果酸作为PXR的天然激动剂,在抗炎方面存在重要作用。金丝枣提取物中富含丰富的熊果酸,Kawabata等(2017)研究表明金丝枣提取而来的熊果酸促进大鼠骨骼肌细胞L6摄取葡萄糖的能力,这一效应可能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依赖的信号通路来完成。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试验以(35日龄)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枇杷叶提取而来的熊果酸替代泰乐菌素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分组
选取35日龄温氏矮脚黄羽肉鸡144只(母鸡),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鸡,试验期为35天。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基础日粮+泰乐菌素(300g/t);C为基础日粮+熊果酸(500g/t)。
1.2 试验日粮
基础日粮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参照美国NRC(1994)和中国(2004)家禽营养需要量中推荐的肉鸡日粮营养水平设计配方,日粮配方与营养水平见表1。熊果酸购自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纯度25%。泰乐菌素由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00万单位/100g。
1.3 饲养管理
试验前开展预实验7天,试验期35d,采用3层笼养,第一、二周用保温灯保障温度适宜,环境湿度70%,肉鸡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09:00、17:00投喂饲料并称重,每次投料前收集余料并称重。每日记录每个重复的采食量,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和健康状况。饲养期间按照常规要求进行免疫、消毒和清洁。
1.4 试验测定指标
1.4.1 生产性能
正式试验期间每日对每个组清算余料并统计每组鸡的采食量,隔一周对每组鸡进行称重,称重前一天晚上20:00对每组鸡进行断料,自由饮水。根据记录的采食量和体重,计算试验期间黄羽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
平均日增重(g/d)=(末重-初重)/试验天数
平均日采食量(g/d)=总采食量/试验天数
1.4.2 屠宰性能
参考农业行业标准《肉鸡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823-2004)测定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1.4.3 血清样的采集和制备
试验结束后,采样前一天晚上20:00对每组鸡进行断料,自由饮水。采样时颈静脉采血,采血后将血液注入洗净的10mL玻璃离心管中,盖好呈45°倾斜放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30min,再转移至4℃冰箱中静置30min,在离心机中以3000rpm的转速离心15min后分离血清并分装保存于-20℃冰箱中,用于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表2 熊果酸对肉鸡死淘率的影响
1.4.4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血清中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测定步骤参照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试剂盒说明书。
1.5 数据分析
本试验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分析并进行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mean±S.E.)的形式表示,取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熊果酸对肉鸡健康度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熊果酸能降低肉鸡的死淘率,提示植物来源的熊果酸对改善鸡群健康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2 熊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如表3所示:泰乐菌素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熊果酸组耗料增重比降低了3.05%。
2.3 熊果酸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如表4所示:泰乐菌素和熊果酸均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屠体重、半净膛和全净膛重(P<0.05);熊果酸还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胸肌重(P<0.05),有增加腿肌重的趋势(P≤0.10)。
2.4 熊果酸对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如表5结果所示,日粮中添加熊果酸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
表3 熊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4 熊果酸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表5 熊果酸对肉鸡血清中相关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熊果酸能有效提高肉鸡的生产和屠宰性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降血糖、抗氧化的生理功能有关。Chen等(2008)发现熊果酸具有抑制与肝脏糖异生相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基因转录,防止β细胞凋亡,增强β细胞功能。Jang等(2009)发现熊果酸在处理高脂饮食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水平,通过调节T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因子(IL-2、IL-6、TNF-α)的产生,从而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Jung等(2007)研究结果显示熊果酸不仅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胰岛素受体β亚基、蛋白激酶B(PKB)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的磷酸化,促进糖原合成,而且还增强3T3-L1脂肪细胞中胰岛素对GLUT4的转位。Sundaresan等(2016)发现不同剂量的熊果酸具有不同的作用,大剂量时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小剂量时可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王冠梁等(2012)研究表明,熊果酸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IR的HepG2细胞糖摄取和PEPCK的表达。综上所述,熊果酸促进肉鸡肌肉生长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肌肉糖原合成,提高血糖的利用水平有关。
熊果酸在调节机体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Kim等(2015)研究结果表明,0.5μM熊果酸与10μM的亮氨酸联合处理C2C12细胞,显著促进成肌细胞分化,提高肌细胞中肌酸激酶活性和肌球蛋白重链的蛋白表达,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生肌因子Myod和myog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Ebert等(2015)研究表明,熊果酸对助于缓解衰老引起的肌萎缩和肌无力,这一效应是通过降低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transcriptionfactor4,ATF4)的表达来实现的。Chen(2017)等研究表明,熊果酸通过激活AMPK和PGC-1信号通路可以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提示熊果酸有助于耐力运动和改善疲劳。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日粮中添加熊果酸能有效降低肉鸡血清中的丙二醛的含量,提高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示熊果酸促进肉鸡生长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有关。陈玲等(2011)报道给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灌胃熊果酸35mg/kg共8周,在降血糖同时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肾脏组织中低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抑制丙二醛生成和TNF-α、IL-6表达。Wang等(2011)发现革兰性阴性菌细胞壁产生的脂多糖可以诱导小鼠脑部炎症反应,而熊果酸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其关键酶IκBα的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此外,Lu等(2010)发现熊果酸还能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NF-κB通路的活化,减少环氧合酶-2、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产生。
多项研究表明植物来源的熊果酸在肠道健康方面也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马浩然等(2017)使用50%(V/V)酒精8mL/(kg·bw·d)灌胃2周建立酒精大鼠模型,给予150mg/(kg·bw·d)UA熊果酸额外处理后结果显示,酒精模型组大鼠小肠绒毛结构排列稀疏,紧密连接肿大,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而熊果酸处理组大鼠小肠绒毛结构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更接近于正常组。结果表明,适量的熊果酸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碱性神经鞘磷脂酶作为肠道胆盐循环中水解鞘磷脂的关键酶,是结肠癌的抑制因子。Andersson等(2006)研究结果显示熊果酸呈剂量依赖性促进大鼠小肠中碱性神经鞘磷脂酶的活性,表明熊果酸对肠段的消化鞘磷脂有促进作用,对维持肠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Huang等(2009)研究结果也显示由蔓越橘中提取得到的熊果酸可以显著减少肠道中大肠杆菌的粘附,缓解大肠杆菌导致的炎症反应。Wojnicz等(2013)熊果酸也对致肾炎大肠埃希菌有显著的抗生长效应,抑制细菌P菌毛、库利纤维和α溶血素的产生,表明熊果酸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此外,Magdalena(2017)等也发现苹果皮来源的熊果酸对空肠的亚临床肠病有显著预防和治疗效应。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肉鸡日粮中添加500g/t熊果酸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耗料增重比,提高肉鸡的屠宰性能,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