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研究综述与基本框架构建
2020-04-02王宇菲
田 虹,王宇菲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动态改变,企业在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环境的威胁,消极被动的反应型环境战略已经不能解决企业的环境危机,只有积极主动地面对环境问题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转机。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化解环境问题为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认识到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共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在企业环境战略的概念探索阶段,Hart[1]提出自然资源基础观,从污染预防、产品责任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论证了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性,使企业环境战略这一概念在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同;在企业环境战略研究的初期,学者们主要从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压力角度入手,认为强制力量、规范性和模仿度是驱使企业制定环境战略的重要驱动因素[2];在企业环境战略研究深入阶段,更多学者基于核心能力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提出,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污染防治能力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企业可支配的资源能力水平是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结果的关键[3]。
现在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大都聚焦于企业环境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企业绩效和企业竞争优势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上,试图证实企业环境战略在企业战略整体框架中的积极作用。但实际上,当企业在动态环境中面临环境问题挑战时,最先做出的决策改变应该是环境战略转型[4],不同企业内部可能会采用不同类型的环境战略,不同类型的环境战略又会为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而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在动态环境中的内部演化和转型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这种研究深度的不足直接导致管理者没有办法深入了解影响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因素,也无法在企业内实施环境战略的具体路径,更意识不到企业环境战略转型对企业可能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为了深入认识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内容,探究在企业内部环境战略的转型路径,并厘清环境战略的转型效果,本文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内涵,梳理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中不同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清晰地界定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步骤和体系。同时,本文也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多种不同路径进行了研究,并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之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述评,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框架。本研究丰富了中国对于企业环境战略转型驱动和实施路径的相关理论,并且能够帮助管理者厘清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如何平衡各种影响因素,完成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以及如何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这一战略行为转化为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基本内涵
企业环境战略是企业旨在减弱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围绕环境问题而形成的企业战略[5],是一种企业兼顾商业利益与自然环境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为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主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带来的后果[6]。对于企业环境战略的不同类型,现今普遍认可的方式是将环境战略划分为反应型环境战略、防御型环境战略、适应型环境战略和前瞻型环境战略四种类型[7],本研究也将借鉴这种分类方式,针对这四种环境战略形式进行转型研究。这四种环境战略类型代表着四种不同的环境处理方式和态度,其中,实施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企业认为环境管理只是企业在面临环境规制时做出的被动应答,将环境管理视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负担,认为环境战略不仅不是企业战略框架中的主要构成[6],还会引发资源过度消耗和成本提高等问题;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则将环境管理作为一种机遇[3],他们认为落实前瞻型环境战略意味着主动承担企业环境责任,积极制定相应措施以避免在经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任何伤害,这种对待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能够提升企业的绿色管理能力,并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8];而防御型环境战略和适应型环境战略则是从反应型环境战略到前瞻型环境战略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通常能够意识到主动实施环境战略的重要性,但却受制于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而无法更好的实施[9]。
为了更加清晰地界定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基本内涵,本文将从环境战略转型内容变化和环境战略转型路径两个方面来定义企业环境战略转型,并从员工、组织和领导者三个层面来阐释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具体表现。
1.1 从战略内容变化定义企业环境战略转型
1.1.1 员工层面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基本内涵
员工层面的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主要体现为员工对于企业环境治理的参与。当员工感知到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愿且对这种环境战略决策表示认同时,会更倾向于将组织的环境目标视为自身的环境目标,并为了目标的实现采取相应的亲环境行为[10]。亲环境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节约资源、避免浪费、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11],通常情况下,在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中,员工会更加自愿且积极地参与到亲环境行为当中[12]。在企业内部,员工亲环境行为与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亲环境行为的产生源于企业环境战略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而积极、主动的环境战略决策则能够激励员工产生更加有效的亲环境行为[13]。不仅如此,员工的亲环境行为还会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当管理者的环境决策与员工对组织的环境期望不谋而合时,员工会更加倾向于在工作场所中尽可能地落实亲环境行为,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企业实现环境战略的转型,将前瞻型环境战略这一宏观战略决策转化为实际的环境治理效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本研究将员工作为一个单独的群体研究环境战略转型的内涵,是因为员工在看待环境治理问题时,与绝大多数外部利益相关者不同,他们会更多的从伦理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环境责任,他们希望企业能够塑造一个值得信赖且非常正面的形象,因此绝大多数员工会对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并通过亲环境行为来帮助企业实现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转型[14]。
1.1.2 组织层面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基本内涵
组织层面的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体现在企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运营过程,涉及到组织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旦企业决定从被动、消极的环境战略转化为主动、积极的环境战略时,一方面意味着企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绿色研发、绿色生产、绿色创新和绿色消费等,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要在市场上积极地获取绿色知识,以保持自身的可持续竞争优势。Aragón-Correa等[6]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变依赖于具体的,可辨识的运作过程,包括复杂的持续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知识获取和组织学习等内容。Hou等[15]在对中国制造企业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如果想要在组织层面通过绿色创新的手段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就要求企业在知识获取与技术研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一方面致力于提高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优化绿色生产和技术条件。Wong[16]从波特假说的角度出发证实了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只有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才能帮助企业实现在环境管理上的成功。Lin等[17]也提出在动态环境中,企业无法依靠陈旧的方法来获得收益,只有在组织层面实现不断的变革和创新才是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本研究在对绿色竞争优势研究中发现,绿色知识共享和绿色创新是企业战略变革的核心力量,并且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塑造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1.1.3 领导者层面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基本内涵
领导者作为企业中的直接决策者,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定息息相关。领导者对于企业环境战略类型的认知和判断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于环境治理的态度和行为,当领导者表现出对保护环境的偏好时会更倾向于选择环境友好的前瞻型环境战略,而当领导者认为环境治理对企业利益弊大于利时,就会相对消极地应对环境问题。但是由于领导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在制定环境战略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即在动态环境中,领导者通常要面临变化速度快、非线性、不可预知性、市场边界模糊和参与者行为不确定等挑战,因此很难对其所处环境有一个清晰、深入的理解[18]。在这种情形下,管理者环境认知就成为决定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关键因素,基于认知具有选择性偏好的特点,可以知道在动态环境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环境认知会筛选到不同的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进行环境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最终决定企业战略行为的往往不是动态环境本身,而是管理者对于动态信息的认知,即管理者认知在环境动态化和企业战略决策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19]。本文将管理者环境认知定义为管理者对于自然环境问题的解释和识别[20],当管理者将环境挑战视为一种机会而不是威胁时,更倾向于做出前瞻型的环境决策,推进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3]。
表1总结了不同维度和层次下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内涵的基本界定。
表1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基本内涵
1.2 从战略转型路径变化定义企业环境战略转型
本研究在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进行研究时发现,企业环境战略的最初产生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强制性,是环境规制下的一种被动反应[9,21],此时企业通常无法预见到环境议程的变化,也不需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以及对环境优先事项进行控制。但随着自然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制约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2]。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在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环境战略的转型进程与结果也各有不同,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在实际环境战略转型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转型路径对环境战略转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路径模型
注:虚线表示实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很难实现的环境战略转型路径。
1.2.1 反应型环境战略—防御型环境战略—适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
很多企业在环境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在这四种环境战略中,反应型环境战略通常会尽可能的规避企业环境责任,且在环境战略的演进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自由裁量权或控制权[9]。与之相似,运用防御型环境战略的企业也不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实施环境战略的意愿,虽然高层管理人员会参与到企业环境战略的制定,但只有在环境问题出现时才会在企业内部得以重视。相比之下,适应型环境战略在环境问题的处理效率及积极性上都有了质的提升,在管理者参与的同时还加入了员工的环境培训和内部报告等,但在外部报告方面还有所欠缺。最后,前瞻型环境战略作为环境战略的高级阶段,弥补了环境战略制定和执行层面的绝大部分不足,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会尽可能寻求将环境管理系统集成到业务策略框架中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式对公司环境绩效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同时对环境优先事项做出关键判断[21]。
1.2.2 反应型环境战略—防御型环境战略/适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
从反应型环境战略过渡到防御型环境战略的管理者通常会将主要的战略目标放到满足环保法规上,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在制定环境战略时会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市场机遇以及环境风险或负债,对市场形势进行充分判断,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来处理环境问题。与之不同,从反应型环境战略过渡到适应型环境战略的企业通常会采取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当企业面临来自社会公众和立法机构的压力时,管理者会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在法律要求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技术,并试图开发全新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公司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能够高效的工作[9]。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环境战略转型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路径,但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终都必须要将环境战略进化到前瞻型环境战略的高级阶段。前瞻型环境战略通常意味着公司环境方面的重大变化,公司会专注于自我提升和变革,包括管理实践的变化,产品和供应链的变化以及管理模式的变更,并试图通过这种变革兑现生态创新的战略目标,实现环境绩效的改善,提高自身竞争力[23]。
1.2.3 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
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会为了尽可能地缩短环境战略转型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试图通过直接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绩效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实施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企业通常很少或根本不会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管理者只是设法应付立法机构或利益相关者的最低环境要求,在不招致行政处罚和满足利益相关者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做[23]。而在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中,管理者通常更容易做出有利于自然环境的决策,敢于挑战现有的管理模式,并鼓励组织进行变革。在这种环境中,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组织身份、形象和声誉,还可以在环境战略这一日益重要的战略领域中塑造行业标准和准则,从而获得勘探者的先动优势[9,21]。可以看出,反应型环境战略和前瞻型环境战略在管理理念和战略执行框架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况且考虑到企业战略决策时的实际情况,即使在短时间内认识到了自然环境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也很难直接完成从反应型环境战略到前瞻型环境战略的直接转变,因此这一路径对于企业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2 多视角下不同要素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驱动作用
纵观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之前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驱动要素研究大都集中于环境规制、利益相关者压力和组织价值观以及组织文化等,很少有文献会将环境战略转型中的各种环境要素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但是现如今企业通常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中,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经营管理面临关键转折时,管理者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自身战略进行方向性调整,并通过组织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变动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克服经营危机[24]。为了系统地体现出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过程,本研究从企业战略导向、外在环境、动态环境、内在环境、战略转型过程和企业环境问题的管理者解释六个角度来研究不同要素对企业环境战略的驱动作用,如图2 所示。
图2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研究的基本框架
2.1 企业战略导向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
企业战略导向即企业内战略制定过程中的风向标,能够激励企业进行环境战略转型并帮助管理者充分了解环境管理系统的价值及其对公司的益处。Roome[21]认为将环境思考和企业伦理作为战略导向嵌入公司实践,是一种高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环境伦理的价值导向会驱使管理者将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与现行的环境规制进行匹配,并对环境优先事项做出决定性判断[2]。积极推进环境战略转型的企业会采取一系列举措以减少公司的生态足迹,促使企业在生产,运营和战略决策方面做出改变,具体包括减少能源浪费,环境保护,利用生态可持续资源等。完善的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引导公司找到减少环境影响的方法并进一步提升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的社会价值[4]。
2.2 外部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
基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在外部环境中对企业环境战略影响最大的就是利益相关者压力[2],而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和细分,选取了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环境规制、媒体和舆论作为代表研究了其对环境战略转型的影响。其中,利益相关者压力是指能够影响到企业目标实现,或者会受到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Henriques等[7];Buysse等[8]的研究就表明,为了维持良好的企业形象,管理者会更加注重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规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处于战略决策阶段的公司大都会自愿的调整环境战略以符合环境规制和行业惯例的要求[3]。相比较而言,媒体和舆论一直在外在环境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社会言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口碑。Sharma等[2]在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驱动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采用被动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受媒体制约较弱,而采用主动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则对于自己的外在评价格外关注。Porter等[25]就认为虽然在环境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成本,但是为了迎合环境动态变化而做出的环境战略转型方面的创新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口碑和社会效益。
2.3 动态能力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
在动态环境中,为了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资源的拥有和整合上占得先机[26],如果想要尽可能地先于同行业竞争者做出动态性战略应答,企业就必须在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等方面有所转变。基于这种理念,Teece等[27]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他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整合,建立和重新配置内在及外在资源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但伴随着近年来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呼声愈演愈烈,很多学者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引入到动态能力的框架中,衍生出了绿色动态能力这一概念。绿色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为了应对组织环境变化通过组织学习的方式对包括绿色资源在内的组织内外部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突破原有路径依赖形成新的组织惯例,以实现商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绿色动态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时,又有学者对绿色动态能力的维度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绿色环境适应能力、绿色变革能力、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28]。本文将借鉴这种维度划分的方式来研究绿色动态能力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影响。
由于绿色动态能力是从动态能力理论中孕育而出的概念,因此对于绿色动态能力驱动力的研究也应该从企业动态能力观 (DCV:Dynamic Capability View) 出发,探讨企业在特定路径依赖与市场地位的情境下获取创新性竞争优势的能力。其中,绿色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帮助企业熟悉动态环境的变化趋势,有助于管理者在正确的时间制定出合适的战略;为了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快速变革和整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27],绿色变革能力和绿色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清晰地认识企业外部竞争者的竞争战略,对环境战略转型的具体路径进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企业能够快速将外部信息整合成绿色知识并帮助企业创造新的知识。组织学习是企业通过拥有相似经验和见解的人或组织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会影响公司的行为和管理者的决策[29]。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在动态转型背景下,学习型组织通常能够在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解读和组织记忆等方面优于同行业竞争者,并更加快速地实现战略转型[30],并且对企业绩效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产生显著的影响。
2.4 组织环境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
在企业内部,组织环境、价值观、文化及组织能力都是影响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重要因素。组织环境中对环境战略转型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为包括股东、管理者、员工、供应商及消费者等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其中,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股东,管理者,员工等利益群体,相比于关注企业外部评价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更关注企业能否在绩效等方面拥有实质性改善[31]。在组织能力方面,由于环境战略转型涉及到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重置和整合,因此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污染防治能力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等企业可支配的资源能力水平都会影响到企业环境战略类型的选择[3]。在对影响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因素进行分析时,不仅要考虑到组织环境,组织能力等实质性因素,还要涉及到企业价值观、文化及员工感知等情感因素[3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在企业内部,能够与员工产生共鸣的价值观和文化会让员工对组织产生强烈的信任和依赖,即员工对于环境积极性和环境文化的感知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的亲环境行为[12,14],而员工环境行为的效果也会帮助管理者判断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意义和价值。
2.5 转型目的及时机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
Christmann等[33]提出环境战略转型过程中最值得深思的三个问题是认清环境战略转型的目的和动机、决定环境战略转型的时机和确定环境战略在战略群组中的作用。企业环境战略在产生初期主要受到制度因素、政府强制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被动消极而非主动积极的战略行为[3],而这种消极性也是企业环境战略实施效果一直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企业环境责任方面受到认可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主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并公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种行为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形象以获得政府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20]。而在动态环境中,由于信息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多元性等特点,更好地掌握战略转型时机的企业往往更能在市场中产生先动优势,形成行业领先。最后,明确环境战略在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中的角色和位置能够帮助管理者厘清动态环境中的复杂信息,通过对绿色动态能力“行为惯例”的强化,以达到环境战略转型的目的[18]。
2.6 管理者环境意识和环境领导力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
优秀的管理者是企业未来合理发展的保障,可以确保公司在战略行为没有按计划进行时仍然保持正轨[4]。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有权在企业内建立战略优先级,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分配资源并影响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环境战略进行研究时,Christmann等[33]发现管理者环境意识和环境领导力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环境战略选择,管理者对于环境治理的关注度越高,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前瞻型环境战略。Buysse等[8]在对197家比利时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检验之后,发现实施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企业管理者环境感知能力都比较弱,而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管理者普遍保持高度的环境敏感度,对动态环境中的环境规制变化感知非常及时,能够在最合适的时机采取相应的环境行为。在环境领导力的研究方面,Chen[34]认为环境领导力是管理者驱使员工成功实施环境管理和进行环境保护的动态过程,在企业内部,环境领导力通常意味着更主动的环境战略和更积极的环境行为。管理者的环境领导力通常表现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而这种管理者特质也会影响到员工态度、组织承诺、环境绩效和组织绿色化等一系列组织产出[35]。不仅如此,环境领导力还可以从管理者的角度激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过程中,积极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环境行为。
3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效果研究
企业环境战略之所以能够成为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还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源生产率,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升企业绩效,帮助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本研究认为,企业环境战略转型能够对企业的所有产出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并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基于这样的观点,本文构建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效果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效果框架
3.1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在职能层面的改善
企业职能层面的环境战略转型通常体现为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绿色产品和绿色市场、研发清洁技术、整合绿色商业投资以及进行绿色成本核算等[35]。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芦慧等[11]将环境行为视为环境战略转型的重要结果,具体行为包括对塑料包装或纸质用品的重复利用,在办公室自觉维护环境清洁,不给保洁人员制造清洁困难以及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等;在营销方面,为了更高效地对产品的可持续性进行权衡,企业会在最终检验时对产品的概念,设计研究和开发进行商业化和可持续性的双重检验,使得新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在环境性能方面显著提升,保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环境设计、精益生产、生命周期评估、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水足迹(water footprint)以及工业生态学方面满足自然环境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尽量减少环境影响[4];在运营方面,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和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方面。
3.2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结果研究
运用主动型环境战略管理体系的企业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浪费和提高生产率,还可以提高企业声誉,树立企业绿色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也会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自豪感,满足他们的社会情感需求[36],提升员工的工作参与度,加强员工对于组织的信任[37],而员工对于组织的满意和信赖会驱使他们为了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努力。除此之外,企业环境战略还是企业调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手段。针对环境问题及时沟通,制定环境优先事项,允许利益相关方实时跟踪企业在公司环境目标上的进展情况等[4],这些举措都会帮助企业更好的权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诉求,缓解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寻求一个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优解[1,25]。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为企业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即企业绩效的改善,其中,在经济绩效方面,部分学者认为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成本所产生的成本节约,从长期来看会遇到瓶颈,即企业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等方面的长期投资可能会超过企业因此提高的经济效益,得不偿失[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环境战略的制定表现出高积极性的公司更容易实现高经济绩效[6];在环境绩效方面,Theyel[31]通过大样本调研考察了环境管理实践对环境管理创新和环境绩效的影响,也证明环境管理实践(如全面质量管理、供应商认证、研发等)对于环境创新和环境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Judge等[38]就提出,企业将自然环境问题整合到战略计划过程中的能力会对企业的环境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社会绩效方面,学界普遍认为运用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会在利益相关者整合、组织学习和绿色创新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种做法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初始成本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导致了组织竞争优势和社会绩效的显著提升[2,6]。
3.3 企业环境战略转型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塑造
随着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外在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竞争优势是企业对抗同行业竞争者最有效手段的观点,但对于竞争优势的来源,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其中,Porter[39]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稀缺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其自身的成本及收益结构以获得竞争优势。而Teece等[27]又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动态能力,即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通过不断地获取、整合各种技术、资源和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很大的考验,因此能否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衡量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重要指标。
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尽可能的让其内部拥有的特异资源和能力具备四个特性:(1)价值性;(2)稀缺性;(3)不完全可模仿性;(4)不完全可替代性[40]。而企业环境战略转型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商业与自然环境协调共荣的模式,是企业为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主动采取环保措施的过程[3]。在企业环境战略转型过程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比竞争者更容易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优势[38]。因为,相比于实施被动型环境战略企业对污染控制方面的被动性投入,实施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在污染防治技术方面的投资更有可能帮助企业塑造可持续竞争优势[6]。不仅如此,运用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企业还会主动评估产品在材料选择、生产、分销、包装、使用到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压力[41],主动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对自然环境提出的挑战做出及时性应答,这种从污染防治到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4 研究总结及展望
4.1 研究总结
本研究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内容、路径、转型过程中的驱动因素和结果效应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员工、组织和领导者三个层面界定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内涵及在企业内部的具体表现,阐释了环境战略从消极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决策转变历程,从企业战略导向、内在环境影响、外在环境影响等方面揭开了企业进行环境战略转型的初衷,同时表明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对于企业绩效、企业形象、可持续竞争优势等的正向显著作用,弥补了国内在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研究领域的理论不足。
4.2 研究展望
鉴于现有对于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研究的贡献及不足,本研究认为,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未来研究可以主要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两个方向进行深入,后续研究有望进一步夯实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并推进企业环境战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一,在理论探讨方面,探究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理论支撑并拓展企业环境战略转型在其他研究领域中的作用机制。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对环境战略转型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纵向深入,多维度、多视角的看待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问题。本研究虽然从员工层面、组织层面和管理者层面分析了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内涵,但实际上环境战略的转型还会受到竞争者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环境战略转型的内涵,今后也可以考虑从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等多种角度来探讨环境战略转型问题。同时,未来研究应该深入探索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打开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不同路径中影响因素的“黑箱”。虽然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会受到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企业的转型路径可能各不相同,但在动态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相互模仿和路径依赖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本文认为可能会存在一个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战略转型过程机制可供未来学者进行深入探究。
第二,在实证检验方面,通过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检验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可行性,进一步论证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效果。
未来研究应该开发能够度量环境战略转型的相关指标和量表。现有针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概念或过程的开发及探索,很少有学者关注如何对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效果进行测量。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针对环境战略转型的特殊性开发量表或其他有针对性的度量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论证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效果对于企业环境战略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环境战略转型的作用效果进行探究时,提出企业环境战略转型会为企业塑造绿色形象、改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升员工忠诚度和自豪感、提升企业绩效并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竞争优势。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进一步证实环境战略转型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