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西昌学院体育学院为例

2020-04-02刘平凡郎朝春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9期
关键词:西昌考研双一流

刘平凡 郎朝春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1],将学科建设推向了新的国际竞争高度,同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的重视及政策的支持,无疑是给高等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改革与创新,是适应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遵循体育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

一、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人才培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永远的主题,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然而它的落脚点始终是为人才培养服务。西昌学院体育学院身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地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的培养原则,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注重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专业技能的提高。

1.体育学院近五年考研成果显著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领导及教师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考研工作,尽全力支持学生继续专业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软硬件设施都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考研学习服务,因此,西昌学院体育学院近六年考研成就十分显著,如表1所示。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学生的考研报名人数、报考率、上线率以及录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学生考研的报考学校及录取学校由西南地区逐渐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渐扩散,由四川周边地区向北上地区辐射,证明学生的考研实力与决心。

2.“走出四川,跨步西南”,体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在省部委共建工作中建设西昌学院成为国内高水平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指引下,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全省所有体育教育专业院系中率先将集中统一实习基地走出四川,跨步西南,以此成为“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的专业办学定位重要支撑。坚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同促进发展,就目前国家颁布的“体教融合”发展机制,结合实践经验,积极探索融合之路。与重庆市实验中学、重庆市鱼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等57所(不包含正在洽谈中的学校)中小学进行校校合作;与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中国乒协西部国际培训中心等体育部门进行校地合作;与西昌西马有限责任公司、西昌融创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社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体育文化、专业训练、体育科研、体育教学、体育产业等各方面长期战略合作意愿,积极推动“产学研”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整合当前各方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最优化。

(二)科学研究,凝聚特色专业方向,合力共建科研团队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体育学院本着根据自身学科建设的目标及定位、办学底蕴、民族区域特色、师资力量优势实际情况等,凝聚3个特色专业方向,形成相对固定的科研团队——体育教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竞赛组织3个学科发展方向,确定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专业学科方向及研究方向。

(三)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彰显体育独特魅力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致力于为凉山州、西南地区等所有与体育相关的教学、民族体育文化、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服务,成立攀西体育赛事文化研究中心,负责攀西地区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服务工作。因此,体育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地方性”特色和当地体育资源相辅相成,与生俱来的这种属性决定了体育学院与凉山州周边地方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见表2)。

表1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近六年考研基本情况分析

二、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困境与挑战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双一流”计划的启动,新一轮西部开发战略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有效实施,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和中财资金的大力扶持,这都是民族地区高校发展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同样也是体育学科发展的大机遇。但是高等教育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高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四川成都周边地区同层次同类型高校异军突起,区域经济相对落后、高级人才引进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科建设经验不足,基础相对薄弱等诸多发展困境依然客观存在,离“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量化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学科的快速发展面临巨大挑战[3]。

表2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承办及学生参与赛事基本情况一览表

(一)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先天资源既是优势,同时也是阻碍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泸山脚下、邛海之滨,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四季如春,同时为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西昌国际帆船赛、西昌高原体能赛、环邛海自行车公路赛等体育赛事提供最原具地域性的原生态资源。

但是,凉山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离成都经济发达地区太远,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崎岖,峰峦重迭,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交通出行不太便利,火车、高速公路等交通道路经常遭受到山体滑的破坏,曾一度交通瘫痪,对出行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

因西昌学院体育学院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市距离较远,地处凉山相对偏远地区,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且教育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机会有限,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师资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人才流动大。当今,人才本身就是教育界的稀缺资源。高层次人才被重点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等以高额的人才引进费用、科研启动资金、住房补贴等丰厚待遇挖走的不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资金本身就比较紧张,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体育学院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高层次人才流动性太大。

三、“双一流”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路径分析

(一)认识局势态势,立足学校,瞄准“省一流”,推动学科建设

“双一流”学科建设是有一定层次性的:由“省一流”—“国内一流”—“世界一流”层层递进。目前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已成功申请为西昌学院校级科研团队及科研平台建设,因此,下一步的目标及计划就需要再进一步向“省一流”学科建设并进。由“校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层层递进式的方式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工作。

(二)优先发展特色学科

国家的“双一流”建设将“扶优扶强”的思路扩展至“扶优扶需扶特扶新”[4],为民族地方高校传统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注入活力。体育学院应紧贴国家发展战略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接国家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目标,面向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和关键技术,遴选建设特色学科,优化学科布局。加强资源整合、突出优势特色,按照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规律,形成富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以学科优势方向的突破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5]。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方向。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应用性和新兴交叉学科。以一流学科支撑引领一流专业建设,把一流学术团队和一流研究成果转化为一流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科培养人才的能力。

(三)推进学科学术交流

强化“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术交流的统筹规划,积极推动学科团队成员参加本学科重要的学术会议,积极推介学科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为依托,打造学术研究的“飞扬学术”“飞扬特色”“飞扬风格”“飞扬学派”,提升学科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学科成员国外访学,鼓励学科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参与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开设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工作坊,提升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西昌考研双一流
西昌:监督“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我的考研故事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西昌过年,吃李小肠烧烤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How might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of employees affect the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九年级英语期末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