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羽毛球教学为例
2020-04-02李利华信阳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李利华 信阳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一、前言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要部分。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学生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的方式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大学体育教师也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模式。目前,在教学中逐渐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这进一步促进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应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选取高校大学二年级羽毛球项目的两个行政班级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平台查阅与中国学术期刊文献及著作书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思路。
2.问卷调查法
主要围绕公共体育线上-线下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进行设计主题,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电子问卷60份,收集60份。
3.实验法
本文主要对大学羽毛球课程学习进行教学实验,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两个班各有62名学生,实验周期为18周羽毛球课程教学。
4.数据统计法本研究主要使用EXCEL软件和SPSS数据两种软件对问卷数据和教学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在大学公共体育课应用的实验流程
1.实验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9级大学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根据信阳学院2019级公共体育课程第一学期课堂教学授课内容作为测试内容,我们选取公共体育课程的羽毛球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实验分析。为本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验组采用本研究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了保证两个班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基本技能水平的一致性,实验前通过问卷调查了两个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水平,并测试了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2.实验时间安排
实验班和对照班上课时间都安排同一天,同一地点,实验时间自 2019 年 9 月 7 日开始至 2020 年 1 月 2 日结束,总计18周。
3.实验设计过程
实验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为提前预习、课堂实践和课后练习。课前实施环节主要是利用钉钉平台给学生发放提前录制或剪辑的技术动作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并在钉钉教学平台在线讨论、体育教师在预定的时间段解答学生的问题、统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技能学习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多于学生交流掌握每个同学的课前预习情况,对于还没有完成课前预习的同学进行督促和提醒。课中实施主要是采用线下实践练习,教师针对课前遇到的技术学习问题进行分组教学或一对一指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设置羽毛球比赛或拓展类项目来锻炼身体素质,教师最后进行评价总结。课后实施环节主要包括两项:课后练习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练习情况的反馈。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主要环节包括体育教师对动作的分析讲解与亲身的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和体育教师巡回指导、依据课堂情况适当安排讨论和小型教学比赛、整理活动和教学总结。由于对照组运用讲解与示范所占据的课堂时间较多,加上学生练习、纠错,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较实验组相对简单。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灵活安排教学环节比如适当运用探究学习法。在每次课程教学结束之后,体育教师要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及预习要求以及做好教学反思。
4.实验条件的控制
(1)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
(2)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测试,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体素质水平、羽毛球技能水平、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基本一致。
(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场地上课,实验班上课时间安排在5.6节,对照班7.8节。
5.实验测试标准
为了验证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大学公共体育羽毛球课程教学各项学习指标的影响,提高教学实验效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身体素质的测试和专项技能的测试,以及实验后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调查。格局专家的分析,筛选身体素质测试包括1分钟跳绳、800米、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专项技能测试总计100分,包括正手击高远球(50分)、正、反手挑球技术(25分)、全场四点移动步伐(25分)。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公共体育羽毛球课程的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比较分析
如表1所示。
为了保证实验对象选取的可靠性,实验前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进行检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800米、仰卧起坐)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整体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羽毛球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分析
实验前实验对象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羽毛球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因此通过设计学习兴趣问卷测试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程度,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羽毛球技能学习兴趣的测试平均分分别为70.32和70.97,经过SPSS数据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对于羽毛球技能学习兴趣基本持平,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的P值大于0.05,两个班级无显著性差异。
3.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水平比较分析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速度快、变化多的项目,因此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更为严格,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羽毛球技能的学习。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分析
表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分析
由表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的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经过18周羽毛球课程的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实验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实验后两个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数据分析结果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实践教学,在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且作用基本相同,并没有凸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优势作用。分析原因,虽然学生在线上完成课前基本动作技术的模仿练习,以及动作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在课堂中并没有把这部分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学生进行课堂身体素质练习的时间和方式相较传统体育实践教学基本相同。这就需要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给学生课下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的练习,并做好线上的监督措施,不断体现线上教学的优势,并结合线下实践课程,分配一定时间提高身体素质的负荷练习。
4.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技能水平比较分析
在学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了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的集中测试,主要从后场技术(正手击高远球)、前场技术(正、反手挑球技术)、移动步伐三个技术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为期一学期的羽毛球课程的学习,实验班学生在技能学习方面以及专项身体素质方面测试成绩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总评成绩实验班平均分威82.5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9.4分。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经过18周的羽毛球课程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分析,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实践性教学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每次课前通过钉钉平台在建立好的教学班里发送本次课主要技术的分解视频和完整视频,并对学生指出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练习的次数,使学生能够对基本动作进行预习,具有一定的理解以及能够模仿完成练习要求。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解决课前练习技术动作的疑惑之处,并分组和集中答疑,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显现出一定的天赋,通过课前的线上学习环节基本可以掌握技能,在通过线下实践练习,更好的去熟练技能,作为老师线下教学的好帮手,更好的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经过18周的实验教学,发现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通过试验后和实验前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得分的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兴趣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实验班平均分由70.32分提高到了81.10分,对照班平均分由70.97分提高到了73.32分。同时对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评价得分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值明显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学习的资源可以更生动,形象、直观的给学生提供学习和观摩,同时线上网络平台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及时的指导交流,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表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公共体育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公共体育实践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增加课前预习技术动作线上的学习与交流,监控课后练习内容与评价,使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创新性。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课程实践中能有效提高技能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模式反应较好,但是对于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不明显。由于这种模式制度不成熟,在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仍会遇到网速问题、平台使用的问题,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推送,线上互动的及时性都需要进一步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