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PCI治疗的影响

2020-04-01徐艳秋户学敏

临床荟萃 2020年3期
关键词:胸痛心电图导管

徐艳秋,户学敏,张 伟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安徽 宿州 234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出现障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坏死。STEMI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目前胸痛中心的建设就是为STEMI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我院自2017年11月胸痛中心正式启动后,在院内、120、及基层网络医院进行培训和演练,制定急性胸痛分诊、救治及鉴别流程图,不断完善胸痛中心工作机制和STEMI患者救治流程,在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绕行急诊和CCU比例、D2B时间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明显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本研究通过观察PPCI患者的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微信传输比例、绕行急诊和CCU比例、D2B时间,探讨胸痛中心工作持续改进对STEMI患者救治的关键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查阅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胸痛中心数据库,STEMI患者接受PPCI治疗90例,分组:①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我院胸痛中心创建初期,为对照组(A组),共46例,男37例,女9例,平均(61.91±5.43)岁,其中29例为经120来院,17例为自行来院;②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为持续改进后观察组(B组),共44例,男3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20±6.16)岁,其中22例为经120来院,22例为自行来院。所有病例STEMI的诊断和PPCI术过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和相关指南进行[1-3]且PPCI治疗成功。两组在性别、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呼救120例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流程 A组纳入的可供参考的STEMI患者为我院胸痛中心创建后,按胸痛中心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流程诊治,具体流程包括:①自行来院STEMI患者,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抽取相关血液检测肌钙蛋白等,心内科住院总医师会诊、启动导管室、签署知情同意书、护送至导管室实施PPCI手术。②经120入院的STEMI患者部分经微信传输,同意PPCI直接送入导管室,一部分未能及时心电图检查(10 min)及传输,送至急诊科或心内科后谈话,延误诊断及启动导管室时间。

1.2.2改进 B组持续改进,我院胸痛中心每季度组织联合例会、典型病例讨论及质量分析会,总结上季度工作,提出问题及改进措施。具体改进措施包括:①对120人员及急诊科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强化胸痛意识,要求首次医疗接触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心电图及时微信传输。②提高急诊及120医师心电图判读水平,一旦发现STEMI,及早诊断,及早与家属沟通,争取绕行急诊和CCU,直接送至导管室行PPCI治疗。③建立院内胸痛群,自行来院的STEMI患者,由急诊科医师传输心电图至院内胸痛群,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口服负荷量药物(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由中国红十字会捐赠)、建立静脉通路、抽血等,心内科住院总医师接到微信后一键启动导管室,在急诊科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直接护送患者入导管室。④组织120和急诊科多次进行实战演练,对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逐一改进。

2 结 果

2.1获取时间 通过90例患者的研究发现,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可提高STEMI患者的微信传输比例、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明显缩短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和D-to-B时间。

2.2微信传输 持续改进前呼救120的STEMI患者29例,微信传输11例,绕行急诊和CCU行PPCI 1例;持续改进后呼救120的STEMI患者22例,微信传输17例,绕行急诊和CCU行PPCI 10例,两组之间微信传输比例和绕行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微信传输比例的比较[例(%)]

2.3改进效果 持续改进后,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D-to-B时间,较改进前显著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D-to-B时间的比较

3 讨 论

STEMI患者的救治要以缩短 总的心肌缺血时间、恢复有效心肌再灌注为根本治疗理念[4]。为了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需要不断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整改。我院根据胸痛中心要求持续改进的宗旨,不断优化流程,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微信传输比例、绕行急诊和CCU比例、D-to-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等必备指标均逐渐达到胸痛中心要求。我院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体现和包含在胸痛中心创建的整个体系中。通过持续改进,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D-to-B时间较成立初期显著缩短(P<0.05),微信传输比例、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明显提高,主要与如下因素有关。

3.1联合例会 胸痛中心创建初期,各方面制度和流程不完善,为保证胸痛中心工作顺利开展,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出台了相关支持和任命文件,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每季度按时组织包括院领导参加的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及典型病例分析会等,不断改进流程,寻找不足逐步改进。积极派人到各地参观学习和参加现场核查观摩,积累经验。

3.2终极目标 在中国胸痛中心成立之初,向定成教授就提出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的终极目标,不仅要强调缩短D-to-B时间,还要重视发病-再灌注时间,更要重视院前的急救和转运工作以及社区培训工作[5]。近年来的一项研究发现,缺乏院前心电图诊断是导致大量STEMI患者没有绕行CCU的主要原因,院前心电图的获取和诊断可增加绕行率,明显减少时间延误(如 D-to-B 时间)和院内病死率[6]。Brunetti等[7]将11 项关于院前心电图传输对救治时间影响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将院前心电图传输后诊断为 STEMI 的患者直接转运到 PCI 医院,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了近一半。总结其他医院胸痛中心的经验,结合实际,我们更改胸痛救治大群为各个网络医院间建群,既提高传输效率,同时保护患者隐私,还可传播急救知识,及时答疑解惑。

国内外各大心脏中心在实践中发现D-to-B时间仅反映院内急救情况,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应把抢救时间窗前移,提前到院前急救。提高急救人员和基层医务人员对胸痛识别和诊断的能力,可以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降低胸痛患者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8]。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强了急救人员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包括急救知识、高危胸痛的识别和诊断、胸痛的处理流程等;邀请急救人员和基层医务工作者参加联合例会和质量分析会,有效提升医务人员对于胸痛患者的重视与救治目标的认识,以及对急性胸痛患者处理流程的熟练度。

3.3就诊效率 简化胸痛中心环节,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 在未改进流程前,自行来院的胸痛患者大多未引起分诊台的充分重视,大部分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后挂号进入心内科就诊,使患者的救治时间延长。基于此,我们不断对分诊台人员进行培训,充分重视急性胸痛患者,及早填写时间节点,予以佩戴胸痛标识的袖带,护送至急诊胸痛诊室,从而缩短患者入门至救治时间。

缩短STEMI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有赖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就诊等待时间、心电图获取及诊断时间、是否绕行直达导管室、患者的病情、导管室是否占台、家属知情同意时间等。每一部分时间的延误,都会导致救治时间的延长。我们胸痛中心通过持续改进,优化流程,使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D-to-B时间不断缩短,为挽救更多STEMI患者赢得机会。

猜你喜欢

胸痛心电图导管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