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踩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腰椎曲度的影响研究*
2020-04-01杨仕年钟玉涛
杨仕年,钟玉涛,高 邈,陈 岑,刘 铭**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都江堰市医疗中心 康复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 LDP,以下均简写为LDP)为临床常见病,调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疾病已经上升到慢性病患病率的第7位。国内资料显示:本病临床发病率达到4 %~7 %,约占门诊腰腿痛的15 %[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主,虽然能缓解疼痛,但是长期口服面临着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受损的风险。针灸治疗具有操作便捷、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性价比高等优势,是有效的中医外治手段,针刺治疗LDP能缓解症状和疼痛,疗效确切[2]。踩跷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临床主要应用于LDP治疗。踩跷法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震颤效果,渗透力强,有利于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松解及椎间盘突出物的回纳[3]。但临床对于针刺结合踩跷治疗LDP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探讨将针刺结合踩跷治疗应用于本院LDP病例后对患者的疼痛、腰椎曲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2例LD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②年龄在18周岁~65周岁之间;③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④排除脊柱病变,如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压缩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结核等;⑤2个月前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止痛类药物者;⑥无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止痛药物过敏史者。符合《赫尔辛基基本原则》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对受试者的伦理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孕妇及严重多系统性疾病患者;②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明显,已经引起明显神经功能障碍;③2周前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止痛药者;④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止痛药物过敏史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给予电针针刺治疗。主穴取阿是穴(腰部压痛最明显点)、肾俞、大肠俞。经络辨证选穴:足太阳膀胱经型配秩边、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胆经型配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上述穴位周围皮肤处均常规酒精消毒,直刺,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接电针治疗仪(G-6805型),采用连续波,调整频率300次~400次/min,强度1 mA,留针25 min,1 d 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踩跷主要操作方法:于患者胸部及下腹部耻骨联合处各垫一软枕,术者双指并排踩压在腰4~5横突间棘突旁开2 cm处,抬起足跟,指用力下压并加顿挫力,如此依次趾压。踩跷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5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总共治疗4个疗程。
2.2 对照组
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国药准字J20140072,产自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 g×18颗/盒),0.2 g/次,2次/d,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观察受试对象疼痛程度,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强烈[6]。②腰椎曲度:本试验中采用标准Seze法[7]测量腰椎曲度,在X光侧位片上从胸12椎体后下角至骶1后上角作一连线,腰椎各椎体后缘的弧形连线与此线形成一弓,弓顶点在腰3。测量弓顶点和上述连线的距离。这个距离代表腰椎曲度。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及随访时进行测量。
3.2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相关标准的判定[5]。治愈:治疗后相关症状、体征等消失,直腿抬高试验结果为阴性,正常生活工作等不受影响;显效:治疗后相关症状、体征等有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日常生活恢复正常,可参与部分工作;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难以参加工作但生活能自理;无效:治疗后体征与症状均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3.4.3 两组患者腰椎曲度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腰椎曲度评分均改善(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腰椎曲度比较
4 讨 论
中医学认为,LDP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风寒湿三邪侵犯经络,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日久肾气亏虚,筋骨失养;劳倦损伤,气滞血瘀,经气不畅。上述原因常常互为因果。现代医学认为,LDP的成因主要有椎间盘退变、脊柱结构因素、生理因素等三方面。LDP的病理主要有椎间盘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学说、化学性炎症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等。我国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使用NSAIDs类消炎镇痛药、脱水剂、肌松剂对症治疗,但由于NSAIDs最常见的损害是胃肠道不适及溃疡,这种情况可能突然出现,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风险更大,且有一定的肾毒性;肌肉松弛剂的不良反应以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其次是头昏、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在老年患者中更应该警惕。由此可见,目前缺乏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来治疗LDP。
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塞来昔布胶囊属于NSAIDs类消炎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镇痛、解热和抗炎的作用,长期使用具有胃肠道溃疡、出血以及药物过敏的风险。中医学认为,针灸对治疗LDP有独到之处。本研究中选用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夹脊穴,可疏通腰部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阿是穴是根据《内经》中以痛为腧的原则来选用;肾主骨,选用肾俞可以强筋健骨[8];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位于LDP的多发节段,属于就近选穴。大多数研究认为,电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细胞代谢,促进炎性物质吸收,还可以促进中枢释放多种止痛物质如脑啡肽和内啡肽等,以达到止痛的目的。与传统按摩相比,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强、力量传递深的特点,能促进腰部肌肉的新陈代谢,加速局部炎性产物与水肿的吸收,有效松弛肌肉,缓解疼痛[9]。有研究提示,踩跷可以改善腰椎曲度[10],腰椎曲度与疗效关系密切[11]。针刺结合踩跷能达到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本文将针刺结合踩跷治疗应用于本院41例LDP病例,4周后的中医疗效显著,VAS评分及腰椎曲度评分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可达97.56 %,较对照组的80.49 %更高,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刺结合踩跷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腰椎曲度。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针刺结合踩跷治疗LDP是一种绿色安全的疗法,无使用NSAIDs类消炎镇痛药及肌松剂所面临的风险。虽然本次研究结果满意,但是本次临床观察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使用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估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在后面的研究中争取选择更为客观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