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2020-03-31龙玉冰王北海
龙玉冰 王北海
〔摘 要〕《形体训练》课程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优美的形体仪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从“五育”的角度论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目的与任务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枢纽的不断完善,国民消费观念的持续更新,使得国内的旅游业逐步盛行。全国各地旅游风景区对相关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上升,旅游业的规范和完善更是对相关专门人才提出了高要求。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景区。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操经验、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旅游从业人员代表着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形体训练》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塑造得体的职业形象、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
以“形”健体,增强体质。形体训练是一项优雅的健身项目,主要结合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身韵、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综合训练,通过舒展优美的舞姿,塑造人们优雅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良的姿态。《形体训练》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思想情操、思维方式、文化和审美修养的重任。近年来,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规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走上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职业学校以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学生的体态与形体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时间的站立是服务业人员必备的体能素质,作为服务行业的学生,应通过形体训练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肉的抗疲劳能力,满足他们对职业特殊性质的需要。例如航空、旅游、饭店服务等服务专业都需要员工有长时间站立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应配合市场的需要,通过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形体训练课程的基本训练以芭蕾基训为主,它的基本形态和语汇是以开、绷、立、直为主要特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姿态训练,通过对学生的坐姿、蹲姿、站姿、走姿的训练,改善斜肩、含胸、松垮等不良体态。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地面、把杆的形体练习,对人体的肩、胸、腰、腹、腿等部位进行训练,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骨骼的柔韧性。基本舞姿练习,学习芭蕾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塑造学生高贵、挺拔、纤美的身体形态;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和舞蹈组合,提高学生的乐感、韵律和肢体的协调性。
以“形”立德,教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和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着眼全局、把握关键、立意深远,鲜明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拥有人格和品格的正向自觉。德育,旨在塑造人的高尚灵魂,以培养人高尚的道德品性为目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在人才培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大学生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高校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先秦的典籍中,美即善,善即美。但在孔子看来,善比美更加重要,善是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社会、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伦理、传统文化中的礼、三纲五常皆是善。在中国美学史上,“贤人”非常重视艺术与道德之间的联系以及艺术的社会道德功能。一方面道德影响着艺术。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一定时代的社会道德水平既能促进艺术的发展也能制约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因此,艺术作品常常包含有道德的内容,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另一方面艺术承载着道德,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道德基础之上的。在艺术的盛宴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它是时代精神的积淀,它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对人们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堂精湛的技艺课程,都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在形体训练课程中,教师一定要选取思想健康、积极向上,能塑造学生高尚灵魂、净化学生美好心灵,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的教学内容,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獻社会。
以“形”促美,净化心灵。美育是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美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够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内在气质、道德品格产生影响,在精神上激励学生,在心灵上温润学生。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学校教育中,美育的核心和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它包括审美意识,即在审美活动中,学生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审美感受,学生通过感官去感知音乐的美、形体的美;审美体验,也就是教学方面的审美体验,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的共同参与中领略课程的美;审美趣味,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上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审美理解,学生形成了对美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审美评判,对自然、社会、学校、学科的美的评价。学生美育的实施不是某一位学科老师的责任,每一位老师都是美育的贯彻者和实施者。实施美育又是所有学科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做一个去挖掘学科美、传承知识美的老师。学生的美育贯穿着学生生涯的每一个阶段,乃至一生。因此,它的实施途径是全员、全方位、全程的。
《形体训练》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跟所有课程一样对学生的美育担负起共同的责任。用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柔美妙曼的舞姿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的美、形体的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民由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地域环境的不同,民族民间舞蹈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风格,虽然在风格特征上略显差异,但都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教学生跳蒙古族舞蹈的时候,先要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在内蒙古草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柔臂”是蒙古族舞蹈最基本的动作,其基本动律是由肩依次带动大臂、肘、小臂、碗、手的波浪运动,手臂的舒展延伸,动作的柔美连贯、绵延不绝,就像内蒙古的大草原一样辽阔宽广、浩瀚无疆,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在教学生跳维吾尔族舞蹈的时候,让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和轻快活力的动作中体验到快乐和美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柏拉图认为音乐不是无谓的消遣和享乐,而是使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陶冶人们的情感。学生通过形体训练使其用美来浸润心灵,从而变得高尚、优美、善于辨别美丑,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保留那份淳朴、善良、原始美的初衷。
以“形”树礼,礼乐兼修。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礼乐,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何谓礼乐?“礼”,原是敬神的意思,引申为敬意。为表示敬意而举行的隆重的仪式,成为“礼仪”,进而成为贵族等级制的“礼制”。依儒家之见,相对于法制,实行“礼制”的政务,称为“仁政”。“乐”,一般系指音乐(声乐、器乐),作为歌词的诗和伴舞。周代建立初期,由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它将上层社会分成许多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规定其生活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其中也包括使用音乐的制度。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在授业中常把礼乐并称,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在儒家的礼仪文化体系中,礼与乐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关系形同天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求,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形体训练课程的开设可以与礼仪课程相结合,使二者相互渗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课程内容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塑造学生优美的体形还要结合旅游接待礼仪课程知识对学生规范要求,使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事。例如,在训练学生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时,不仅要求学生姿态优美挺拔,还要教授学生规范的礼仪动作。教学过程中,形体训练不能太专业化,一个动作的训练时间不能太长,以免让学生感到疲劳,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恰到好处的教学应是对形体舞蹈美的享受、对艺术的追求,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
课程设置的结合:很多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是《形体训练》与《服务礼仪》两门课程分开上课,这样很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脱节,成为了两门孤立的课程,没有形成联系和统一,从而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片面的、零碎的,导致学生在职业技能实操中容易忽略形体知识。对于这样一种弊端,我们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形体礼仪》课程,这样更有利于形体与礼仪之间的相互渗透。
课程形式的结合: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课与实操课是分开上的,容易造成轻实践重理论,或是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理论课与实操课结合起来上课,上课的地点安排在形体教室,在教室里放置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既能为实操课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场地,又能方便理论教学的开展。
以“形”促技,学以致用。杜威说,所谓教育,就是要在学校知识的获得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和职业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这是杜威做中学知识教育论的一个核心命题,也是理解杜威经验教育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在杜威看来,真正的知识教育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而是要让教材里的知识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和职业的媒介,或者就在直接的社会活动和职业中“活”起来,成为活动的力量,具有自动的生长性,与个体生命经验的增加和丰富融为一体。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是围绕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而展开的,在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运用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支撑。把学校教育办在现实的活动和职业场所,实现学校和市场的零距离接触。建立校企合作,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的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具体的职业技能操作中学习形体知识,训练良好体态。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第一个提倡和推广职业教育的,他确定了“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其中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办理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注重社会的需要;二是指办理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进行,需要向社会开放,需要全社会关心、参与和支持。他说:“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来参加全社会的运动。”黄炎培强调:“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所以,职业教育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黄炎培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犹如人的灵魂。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适应社会的需要,随时了解社会的需求。要充分依靠教育界、职业界等社会各方面力量,使教育融入职业,职业渗透教育。形体训练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在促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上起到了辅助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体训练课程通过教授不同地域、民族的舞蹈,帮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这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无论是自然景区还是人文景区,旅游从业人员应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掌握不同舞种的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明确它的目的与任务,正确理解和把握“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德、智(技)、体、美、礼是旅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育都有它特定的任务与作用,不能相互取代。以体育为基础、以德育为中心、以美育礼育为桥梁、以智育为终极目的。它们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所以各部分要全面发展,五育齐兴,五育并举。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龙海丽,李晓娜,宋勇,王爱辉.职业教育背景下地理专业转型方向的思考—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河学刊,2014(04).
[2]付桂英.体态礼仪与形体训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010(10).
[3]陈宝生.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体会[N].中国教育报, 2017-09-30(1).
[5]陳桂生.孔子授业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