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唐朝时期外来服饰对汉服饰的影响

2020-03-30李泽辉朱凌轩钟安华

关键词:唐朝服饰文化

李泽辉 朱凌轩 钟安华

摘 要:唐朝时期的汉服在性质、色彩上有很多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受到外来服饰影响并与之相融合而产生的结果。文章以文献资料、壁画、绘画等为依据,研究外来服饰对汉服的影响,指出唐朝时期汉服受外来服饰影响,一是外来使节、商人等在华传播其本土文化,二是唐人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是两者共同影响下所产生的结果。

关键词:唐朝;服饰文化;外来服饰;女着男装;胡服胡帽;袒胸裝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0)01-0042-04

唐朝在当时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盛唐是世界上最强的王朝之一,国事强盛,受到周边国家,甚至远洋国家的仰慕,他们纷纷派遣使节来唐学习。据《唐六典》记载,当时与唐王朝交往的国家有300多个,而长安作为唐时最大的城市,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土蕃人、回鹘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随处可见。上述外来者统称为“胡人”,外来民族的民风民俗统称为“胡风”。[1]在胡风吹拂下,汉人的服饰理念发生了变化,开放、自由、豪爽,大唐服饰胡气氤氲。

1    盛行女着男装

《礼记 内则》记载:“男女不通衣裳。”女着男装这种现象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但是到唐朝时期,这一规矩被打破了,这种现象在初唐时就产生,《新唐书 五行志》记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此风更炽,“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武宗时,武宗宠爱王才人,经常令其与自己穿一样的服装,当他们一起在禁苑射猎时,“左右有奏事者,往往误奏才人前,帝以为乐”。察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使节、商人等大量胡人涌入长安,他们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展示自己本土的文化。很多胡族男女服饰差异甚微,[2]因此一些追逐个性时尚的汉族女性也学着胡人女扮男装,头裹幞头,身着圆领袍衫,脚蹬乌皮六合靴,一身男士打扮;也有女子直接穿着胡人男士的翻领服饰,再配以女士发髻和妆容(图1)。其二,唐朝社会制度开放,他们对外来文化不但采取包容的态度,而且还以一种勇于进取、善于学习的精神,去学习、模仿;女着男装能够在唐朝成为一种时尚,也正是说明这一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宽容。其三,为了取悦达官显贵们的审美情趣。[3]从流传的古画、壁画中,我们看到相当多女着男装人物,且大多为侍女,她们以各不相同的装扮,出现在上层社会的活动场合,主要是为了取悦主人、迎合主人的审美情趣。

莫高窟都督夫人与女眷的盛装出行图(图2)中,都督夫人与其3个女儿,均着交领花襦裙,外面还罩有半臂,但她们身后的侍女,多着男士圆领袍衫。[4](118)莫高窟第45窟王后与宫女的盛装礼拜场景(图3),王后冠以鲜花,画桂叶眉,上衣着圆领衫,下着长裙,外披长袍,脚穿云头履,后面的宫女中有一位乍看全然一副男性打扮,但细看其妆容,却与王后和宫女极其相似,均是桂叶眉,红唇,其圆领袍衫没有加横襕,原是一位着男装的女侍从。[5](124)

2    竞衣胡服

唐代时期的女子还有着胡服的风尚。《旧唐书 舆服志》:“太常乐尚胡曲,贵人馔御,尽供胡服,士女皆竞衣胡服。”[6]这不仅因为胡服在当时是一种新颖的服饰,而且胡服相比汉服更加实用。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时就有胡服骑射的改革;东汉时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7](49)唐朝时期流行的胡服襟袖都是比较窄小的,从西域来的吐火罗人(今新疆一带)多穿窄小襟袖的衣服,印度妇女也穿类似窄袖的服饰。唐时男女皆爱穿胡服,上层社会的女士穿着胡服既为了迎合当时女子打马球的社交需求,同时还满足了追求个性时尚的心理需求。

除了小襟窄袖,胡服领子与中原服装有明显的差异,胡服领子一般为翻领,翻领又有大小之别。[8](52)与胡服配套的有尖顶胡帽,有的帽沿上卷;腰系蹀躞带;脚踩软底的锦靴。[9](20)西安南里王村韦顼墓中的刻线画女子(图4)可以说明这一点。画像中的3位女子着窄袖翻领上衣,束蹀躞带,有戴混脱金锦胡帽的,从后面2位人物像中,明显可见其下衣为条纹裤,脚穿锦靿靴。[10] 1977年扬州出土的唐代彩绘俑中也有着翻领胡服并束蹀躞带的贵族女侍从。[11]这种与中原服饰有着很大差别的胡服在唐朝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颇受唐朝士女的喜爱。

西域舞蹈对胡服在中原流行起到了很大作用。唐时很流行的3种舞蹈,分别为“胡旋舞”、“胡腾舞”和“柘枝舞”。据《南部新书 己5》记载:“天宝末,康居国献《胡旋女》,盖左旋右转之舞也。”以及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出康国”的诗句,可以断定胡旋舞是出自于康国(今中亚细亚撒马尔罕)[12](119),属于西域一带,胡旋舞节奏明快,动作矫健,豪放豁达。因为此舞传递的精神风貌与唐朝时期所追求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趣味相一致,得到了很多人追捧,尤其是达官贵人,所以在初唐就开始被接受和流行。[13](268)在《通典 康国乐》中有有关胡旋舞者的服饰记载,“绯襖、锦袖、绿凌浑裆裤,赤皮靴,白裤”。在莫高窟220窟有初唐时期舞妓献舞的壁画。

胡腾舞来自于西域石国(今塔什干)[14](121)的波斯人,跳此舞者多为青年男性,唐 李瑞《胡腾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正是描述胡腾舞者的模样。舞者头戴缀有闪亮珠子的尖顶蕃帽,身着窄袖“胡衫”,脚穿华丽的锦鞋。胡腾舞节奏快、动作幅度大,以致于“红汗交流珠帽偏”。[15](270)

柘枝舞是中亚江布尔一带的民族舞,舞者一般为女性,着窄袖“胡衫”,戴尖顶胡帽,并把帽檐卷起来,帽上系有铃铛,或点缀一些闪亮的珠子。柘枝舞节奏轻快,较烈,但却又能表现出一个女性的柔美,“帽转金玲雪面迥”(白居易《柘枝伎》)、“地衣初展瑞霞融,绣帽金铃舞舜风”(唐 和凝《宫词百首》之四十七)“红铅拂脸细腰人,金绣罗衫软著身”(张祜《李家柘枝》)等等都是描述柘枝舞的诗句。

这3种舞蹈均来自西域,因具独特的魅力使其在唐朝流行甚久,这也极大地向唐人传递了胡服的魅力,使得胡服在唐朝服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3    流行戴羃篱、帷帽

《旧唐书 舆服志》:“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云:“羃篱之象类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缯帛为之”即类似一块大方巾,用缯帛织成,遮蔽身体,其形式与西域的大衫和大帽帔相似。[16](50)关于羃篱的形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黄正建在《唐代衣食住行》中言:“羃 似来自西域,样子是笠状帽,帽檐周围下垂有布帛,长可过膝,将全身遮蔽。”[17]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认为羃篱“有如软胎观音兜风帽”;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羃 的长大、短小完全可以因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帽胎有硬有软。”[18]谭蝉雪《解读敦煌 中世纪服饰》有关于帷帽形制和来历的描述:北齐妇女远足时,用纱帛罩着头部、脸部,甚至全身,最早出现在西域一带,疑属羌戎的遗风。这里所提到的帷帽,从形制上看应是羃篱。羃篱在初唐武德、贞观年间便已流行,而帷帽的盛行是在永徽以后,初唐时宫中女官或王公之家妇人出门戴羃篱,主要是为了防止路人窥视。帷帽是用韦编支撑帽顶和帽沿,帽沿垂以轻薄网纱,男女通用,女用帷帽还可在帽上装饰珠翠等其他饰物。《事物原始》中有记载“帷帽创于隋代,永徽中拖裙及颈。”裙,便是指帽沿下的薄纱,长达颈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有戴高顶帷帽的骑马女俑(图5)。在壁画和绘画中也有很多唐代妇女戴帷帽的作品。莫高窟第217窟唐代壁画中有位戴帷帽女子,帽裙至肩,上着红袍衫,下着蓝边长裙(图6)。在敦煌五代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中也有不少戴帷帽的人物。

4    爱着袒胸装

白居易《吴宫辞》:“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向阳白发人》:“脸似芙蓉胸似玉。”施肩吴的《观美人》:“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崔钰《有赠》:“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等等,都是描写唐朝宫女或贵族女子袒胸装形象。周濆《逢邻女》:“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这是邻家妇女穿着袒胸装的形象描写。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影戏赠/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中有描写歌姬的形象,“胸前瑞雪灯斜照。”甚至连唐朝的女道士都在追逐袒胸装的“时尚”,李洞的《赠庞练师(女人)》中有写到:“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酥嫩白云饶。”

在壁画和绘画中也有很多着袒胸装的妇女形象。榆林窟第25窟北壁“送别”场景的妇女多穿袒胸装,乳沟清晰可见(图7)。唐周昉《簪花仕女阁》(图8)中6位女士均着高腰袒胸的襦裙,他的《挥扇仕女图》中也有穿着袒胸装的女子。

对于袒胸装源自何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袒胸装是受到西域石国胡旋舞的影响,胡旋舞在唐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原,舞者裸臂袒腹。也有的认为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到唐时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了鼎盛的状态,在敦煌壁画中有不计其数袒胸露臂的佛教形象。上述服饰都是外来胡族服饰,这些胡族服饰涌入中原,对生活在思想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环境中的唐朝妇女有着极大的冲击,爱着袒胸装便是外来服饰文化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郭岚.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唐代胡风文化传播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6.

[2]谭融.唐代图像中的女作男装[J].东方收藏,2012(01)

[3]朱笛.女儿爱作男装样――唐代的男装女子[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01):39-48.

[4][5]谭蝉雪. 解读敦煌 中世纪服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刘昫.旧唐书 舆服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8][12][14][16]管士光.唐人大有胡气[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2.

[9][13][15]李斌城.唐代文化(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310

[11] 李万,张亚.扬州出土一批唐代彩绘俑[J].文物,1979(04).

[17]黄正建. 唐代衣食住行[M].北京:中华书局,2013:21.

[18]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1.

猜你喜欢

唐朝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楚雄彝族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文化交融发展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