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020-03-30尹秋艺
尹秋艺
摘要: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明确两方面的有内容,一是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质疑、解疑,激励学生大胆创新,树立他们积极向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探索中领悟到真正的数学思想,深入挖掘数学的本质,掌握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特点的学习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地领悟。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大纲中的任务,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发展,取得课堂教学的实质性进展。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一、注重课文提问的层次性,调动全体学生的活跃性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新课改理念下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透过观察、分析、想象等不同的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严密性。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必备环节,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提出有层次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这样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以《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为例,指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条件反过来,即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画出三条直线,其中两条直线平行,另外一条直线分别与其他两条直線相交,按照顺序标注出各个角的序号,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记录下结果,根据数据进行猜想:同位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内错角及同旁内角呢?再次画出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运用不同的画法,检验猜想结果,如果两直线不平行,猜想是否继续成立,组织学生自主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最后结合综合性的练习题进行巩固,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引导他们回顾课堂所学,对知识进行沉淀和吸收。通过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直观、具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初中数学知识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例,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驾驭知识,进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充分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理性认知能力。比如在《直方图》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确定组距和组数的方法,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锻炼学生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师引入生活情境:学校要挑选出50名身高差不多的学生参加广播体操比赛,为此搜集了100多位学生的身高,投影模仿一组数据,请学生思考:“该如何确定身高范围?”组织学生观察数据,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依据范围差来决定组距和组数,每个学生确定组距和组数的范围不同,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分法来绘制频数分布表,从中确定出参赛人员的身高范围。因为学生的方式不同,部分学生会有些疑惑,教师则依照着组距恰当的数值来讲解,让学生重新整理数据,并画出频数分布的直方图,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出频数的分布图,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借助生活实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了知识的探索中,培养了他们的思考与动手能力,较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三、合理设置作业练习,巩固学生所学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有效途径,从作业批改中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思维偏向等内容,有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指导方针。以往的作业练习中,学生是以量来进行知识的巩固,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就要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技巧,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让学生对熟悉的练习题进行改编,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解答,这样可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亦或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证明类的题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比如日常的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这道题可以采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证明,还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和、三角比等多种方式来证明,检验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及灵活运用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需立足学生实际、教材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开设多种形式的引导活动,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双重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 (S1).
[2]张文生.将“实质”进行到底——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23).
[3]安恺祥.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