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勤奋 收获喜悦
2020-03-30孙彩霞
摘 要:本文以自身发展为例从知识的拓展、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的深化三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历史教师形象塑造的途径。
关键词:自身发展;历史教师;形象塑造
2007年9月走上教师这个神圣岗位的时候,我还是个刚从历史专业毕业的师范生。虽然十二年过去了,但还是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的手足无措……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也让我更加敬羡那些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优秀历史教师——“他们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专业水平、较深厚的知识涵养、完备的教学能力、新颖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崇高的敬业精神、全新的教育观念、独特的教学风格”。可优秀历史教师的良好素质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历史教师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为此,满怀豪情壮志、刚踏上教师这个神圣岗位的我特别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
一、 个人分析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铭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我认为要有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首先得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通过大学期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我已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师范技能——如:普通话讲得好、板书优美、历史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等,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步入教学岗位,我能保持一种饱满的热情,且时刻牢记着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自律,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感强,工作认真踏实。然而,淮阴中学的教学地位与人文环境以及本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让我感到了教学的压力。执教时,倍感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工作的思考。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想脱离稚嫩,远离平庸。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成为一名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欣赏、学生喜欢的优秀历史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必须“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增强专业修养”。
经过自我剖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具体途径来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 优秀历史教师形象塑造的途径
(一)不断积累、拓展知识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采用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它所涉及的知识——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古今贯通、中西对比——难度较大。《新课程》的教学不论是理性思维还是知识内涵,都已大大超过以往的历史教学。它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学生的知识要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得到,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所以,历史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響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型”的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型”的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教辅资料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也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
只有这样,在新课改开放式的课堂探究活动中,我们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调动课堂,做到从容不迫、厚积薄发,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完备的教学能力。”而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则体现在课堂内外,贯穿于历史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们的教学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得以提高。
1. 精心备课
不但备教材、教法而且备学生。首先,备教材。要认真研究历史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大纲,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其次,备教法。对于哪些内容需详述,哪些内容需略述,哪些内容须补充;或者哪里应置疑,哪里应启发,哪里应总结,我们心中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计划和安排。最后,备学法。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设计出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问题,让他们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智力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做好这些工作,从而拟写出一份翔实的教案。接着再去听老教师的课,吸取他们讲课当中好的地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去修改原先拟好的教案,等修改到满意为止再去上课。这样,每一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一气呵成,我们教师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2. 全心上课
首先,我们要增强自己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能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甚至于能通过讲述把一幅幅历史画面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同时我们也要熟悉丰富的史料,并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现代教育观,积极变“讲台上的圣人”为学生的启导者、合作伙伴、知心朋友。在课堂上,全心投入,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另外,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平时可将现代教学手段如投影、音像、计算机等应用于历史教学。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直观和动感,又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质上也是一个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
3. 细心批改作业
及时、细心批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地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 用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不要仅限于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侧重于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萌发对学习的兴趣。
5. 虚心请教资深教师
“向资深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同事借鉴教学工作经验是大部分初任教师的一条有效措施,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各类教学问题,帮助初任教师尽早地适应教学工作。”因此,可利用与资深教师师徒结对的良好条件,获得自我发展。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每一课、每一单元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经常邀请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6. 勤于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究竟如何反思?课堂是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生成性想法或做法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不及时抓住,可能以后很难想起来。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的形式,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亮点、疑点、难点、盲点和弱点等中的某一点或几点,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反思最原始的资料,及时深入反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改善的对策及预期可能生成的结果。这种在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有助于我们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还有就是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习与批判的态度去听课,比较自己与同事课堂教学的异同,吸纳优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发现并改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我们自己也要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因为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各种反思碰撞与交流,会使自身的反思达到更高层次。此外,可在学生反馈中反思。通过学生的反馈获取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信号;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总之,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三)深化教学研究
“中学历史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其自身成长的必要,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归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不管其实际教龄有多长,其真正价值也只是经验的重复,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我们不应该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育内容及其传授方法上,应该增强钻研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钻研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柱,广泛地借鉴各种教育理论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同时中学历史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我们的研究是对自身内部发展起来的改变教育教学的独特情景和所经历事件的研究。因此,我们在教学研究中要突出研究重点,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才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地探究才能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學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转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
三、 结语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一份份充实。然而时代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学习型的社会给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用我们自己的勤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使自己成为一名新课改下的优秀历史教师。
作者简介:
孙彩霞,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