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探究

2020-03-30林光贻

考试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摘 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以教材为依据,结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基础概念;数据概念;教学有效性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策略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应用中,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 理解教材,注重地理概念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学地理,培养建构地理知识思维智库,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首先输送的就是地理知识的一条条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因此,理解教材、注重地理基础概念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一)深刻理解教材,对重点内容要进行有效性地归纳小结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最基础的知识点,重点归纳起来就是五条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四条经线(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以及180°经线)。因此,让学生在七上P5(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上,找到这五条纬线,把它们涂黑并标上各自纬度,在七上P7(图1.9经线和经度)上找到以上四条经线的位置并标上经度,通过这样归纳式的教法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重点经纬线的空间概念,加强学生对重难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练习和测试加以巩固,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有效性还要注重地理基础概念教学

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听明白”,接受并理解了所学内容而且能活学活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达到了三维目标,教学才是有效的。比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这是基础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经纬的初步表象,而后进行抽象思维,但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恐怕还很难达到“听明白”的程度,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注重有效性教学,想办法用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能让学生掌握,达到效果,我用的是板书板画和教学语言,即板画三横三竖,“横纬竖经”。指出横线即纬线,竖线即经线。

板画的形象直观,语言的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学生很快就理解明白了,有效性就达到了。

在地球和地球仪教学中,讲解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的经线圈)时,用了“小东瓜,大西瓜”的比喻,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地理坐标半球位置的理解与判断,即点A(20°N,80°E)中,东经80°比东西半球分界线经线圈中160°E的160°小,即符合“小东瓜”中东的意思,东指的是“东半球”,A点就是处在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如点B(30°S,30°W)中,西经30°比东西半球分界线经线圈中20°W的20°大,即符合“大西瓜”中西的意思,西指的是“西半球”,B点就是处在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在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中,用了“凸低为脊”“凸高为谷”的精练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山脊和山谷的抽象概念,达到正确判读地形部位的教学效果。凸高凸低即等高线弯曲的方向,学生往往误認为图形的向上下或左右弯曲,而真正意义是指等高线上标明的海拔高度(数据),弯曲的方向是由海拔高度(数据)决定的。理解了这关键点,学生才是明白了要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学效果才能显现。

二、 化文字为图形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好办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课本上册P14页五带划分的教学,课文就一段话: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P14(图1.19):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如果就按文字叙述字面讲授以及课本P14图1.19地球上的五带阅读,毕竟是抽象思维的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还很难。而直观形象的图形,化文字为图形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如下图),A、B两点太阳高度角不一样,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就不一样;比如我国的南方北方,即使同是一月份,纬度低的地方(如广州)温暖花开,纬度高的地方(如哈尔滨)却是冰天雪地,很明显纬度低的地方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纬度高的地方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少,以此类推,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各地冷热就有差别。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讲述,文字与图形的结合教学,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 明晰数字概念,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明晰数字概念。数字数据以及数字符号,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及其重要。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当然并不陌生,但对于刚刚接触的地理学范畴的数字数据以及数字符号,却十分陌生。明晰数字概念,界定甚至直接给予学生有关地理数据以及数字符号,学生明白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反之,学生只能一知半解,甚至只能靠死记硬背。

(一)气温、降水量的数字概念与数量范围

气温(℃)、降水量(毫米mm)的多少是判读气温降水柱状图,归纳某地气候特征的重要依据。降水量是气候两大要素之一,是分析某地干湿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将这些数据以及数值范围直接教授给学生,并将这些数据以及数值范围与描述气候特点的地理语言对应起来。

多雨>100mm,50mm<湿润<100mm

少雨、干燥(降水稀少)<50mm

气温的高低是用数据(摄氏度)来表示,也是气候两大要素之一,是分析某地冷热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归纳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将这些数据以及数值范围直接教授给学生,并将这些数值以及数值范围与描述气候特点的地理语言对应起来。

学生只要听懂理解了上述内容,依据某地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的数值范围,通过判读,综合冷热和干湿(气温+降水)的状况,就容易归纳出该地的气候特征,如某地的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值范围

学生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对山峰海拔高度数值范围的取值,往往会出错,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判读山峰海拔高度的取值,就是最里面一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等高距,取整数但不存在接近值,山峰的海拔高度是500m~600m,而不是500m~599m,没有特别重视与提醒,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就差。

(三)地理分界线与数据的理解记忆

如秦岭—淮河作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既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一线;又是温度带中,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因此,学习理解这部分内容时,0℃等温线、800mm、400mm年等降水量线,这些气温,降水的数据,一定要记住,并对应结合这些重要的山脉,河流、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区的理解记忆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纲和目!

四、 强调地理公式、知识点、规律的记忆和背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记忆和背诵,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在初学的情况下,老师的特别强调甚至硬性要求就显得极其重要,也是学生增强地理学科素养,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与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公式的記忆和背诵

初中地理不比数学,经常用到的公式没有几个。如“地图的阅读”中的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人口与人种”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密度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等等。学以致用,地理学习中检测是检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一环。目前,检测的内容与形式不外乎两种即选择、填空(包括简答)。在选择题中经常有数字答案选项,这就要求用到地理公式,而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学生掌握较差,失分也较多,学生往往凭空随意选择答案,不经应用公式计算获取正确答案。还有“气温的分布”中,“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其实是个隐形公式,在实际学习应用中也经常用到,是解决气温垂直变化计算中必须记住的应用公式,否则这类问题无法解答。

(二)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

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并不等于传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而是依据地理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没有对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的记忆,就无法准确表示地球的大小;在“地球的公转”学习中,没有对二分二至所对应的时间、节气以及太阳直射点的记忆,就无法确定我国一些重要节假日(五一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地球在运动中的位置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没有对洲的分界线加以记忆和背诵,学生对洲的轮廓、分布以及相对位置,就不清晰,教与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学习“板块的运动”,一定要强调学生准确记忆和背诵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的相对位置,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分布,因为这是分析解决如日本火山地震多发,红海不断扩大,喜马拉雅山不断隆起等等地理现象的理论依据。

(三)地理规律的记忆和背诵

纵观初中地理内容,涉及的规律也不多。如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科学的人口观等等,强调记忆和背诵,对学好初中地理,提高学科素养,提高学与教的有效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 总结

总之,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有许多,理解教材、注重地理基础概念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化文字为图形教学;明晰数字概念,强调地理公式、知识点、规律的记忆和背诵等等,都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常汝吉.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林光贻,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凤城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