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比较研究

2020-03-30邓光庆王建利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文化

邓光庆 王建利

【摘 要】 我国的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章比较了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相同点: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与精髓;两者均需要不断创新与开发研究。分析了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相异点:价值观不同,食养与动养;侧重点不同,养性与养神。为养生爱好者提高养生健康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 茶道养生;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比较研究

中华传统养生是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与丰富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于世。为达到预防疾病与延年益寿的目的,世人采用了多种健康养生方法,其中当代社会最流行也是最推行的养生方法是食疗(营养)养生与运动养生,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养生方式又是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

一、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相同点

1、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与精髓

中国的茶文化伴随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茶道养生讲究是“天人相应”、“行性合一”的整体观念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品行与气质的协调一致。神奇的中国茶道,不仅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在中华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它俨然就是一种文化符号,道家以之养静、儒家以之养廉、佛家以之助禅,给品茗者一种心灵的涤荡,给修身养性者良剂。我国也是世界茶叶的故乡,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道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丝路与现代丝路中茶道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傳播与进步也具有特殊的贡献。

宇宙生成论、天人论、阴阳五行论、八卦九宫说以及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哲学和科学基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中蕴涵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人体科学思想和体育科学思想,道教、佛教和儒教三教养生中的导引、行气、吐纳、存思、坐忘、禅定以及参杂不少神秘主义的内容,但也不乏“合理内核”和人体科学与体育科学底蕴。可以说由于受过去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其中包含有一些宗教神秘主义的东西。为此,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眼光分析批判传统体育养生思想中掺杂的宗教神秘主义、巫术迷信内容,摈弃其糟粕,挖掘其中有现代价值的精华部分,古为今用。像现在仍然保存与流传的各派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及中华武术套路等等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发展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精华,“五禽戏”更是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科目。

2、两者均需要不断创新与开发研究

随着茶与养生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中国茶产业在当代社会不断取得发展壮大。为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在传统茶品的基础上诞生了奶茶、减肥茶、保健茶等等。在生物科技领域,针对茶的萃取物应用到生活领域已成普遍现象,对茶多酚和茶叶中其它成分的研究和利用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众多食品企业看准了茶叶中有预防疾病的有效成分,推出了一系列养生茶食品。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在我国也逐渐兴盛起来,从养生的角度对茶文化旅游开发展开研究,企业管理者从茶健体产品与茶文化艺术品入手,加强创新、开发养生茶文化旅游产业。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华传统武术及导引术,强调动静结合、形神兼备,重娱乐和表演,而缺少了本应该属于体育的竞争意识和现代社会的市场意识。因此,传统体育文化要发展必须要创新与改革,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中,首当其中的就是要更新思想观念,形成市场经济下竞争、效益、平等、自由的有利环境,并把有利环境同坚厚的传统体育基础相结合,创造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在学习中创新,印度的瑜伽能风靡全球、韩国的跆拳道能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追捧,中华现代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也能通过孔子学院、“一带一路”发展宏图的传播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二、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相异点

1、价值观不同:食养与动养

以茶养生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从上古神话时期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到西汉时期的蒙山茶农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雅安蒙山五峰之中,得茶饮之,得以益脾胃、延年益寿;另据《旧唐书·宣宗纪》中记载的洛阳130岁长寿僧人,其长寿的秘诀就是长期喜好饮茶。其中无一不是透露着茶道养生的营养学和中医药学的重要知识,因此,我们只有在正确认识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了解茶与食疗养生的特殊关系,否则,便无法辨别和判断茶具有什么样的成分和功效。茶叶从加工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青茶。茶本属寒性,但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寒性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绿茶属寒性,而红茶与黑茶属温性。现代科学还发现:茶富于营养,坚持长期饮茶能治病与养生,是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它具有调节身体平衡、调节痛风、利尿、强心解痉、防癌抗肿瘤、抑制动脉硬化、抗菌抑菌、降血糖、消脂减肥、防龋齿、降血脂、抗辐射的作用。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缩影,养生家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他们通过模仿动物的运动的动作,创造出适合人们身体运动姿势变化,配以与之相适应的呼吸,再借助意念的导引,经过长期不懈的练习,最终达到增进健康、防病、治病的功效。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具有“医、意、动”相结合的特点,其中的“动”指的就是练习者本身的身体活动,而且赋予了压轴功效。名医华佗为使人民强身健体,根据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结合虎扑呼啸、小鹿飞奔、猿猴左跃右跳、鸟儿展翅飞翔、黑熊钝步行走创编的“五禽戏”,其根据五种动物分别创编了5种动作组成,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历史实践证明,“五禽戏”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八段锦”也是一套针对一定脏腑、病症而设计的伸展、前腑、后仰、摇摆等动作练习的功法,全套动作练下来,活动了全身肢体。另外还有各派太极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大小洪拳、咏春拳、通背拳、螳螂拳、罗汉拳、查拳等等中华传统武术无不有同样的特性与效果。

2、侧重点不同:养性与养神

茶道文化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茶道与人的处世哲学所产生的教化功能,仅局限在以茶雅致、以茶悟道、以茶养性。而自古以来,中国茶广泛被历代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客所接受与喜爱,也显然只是赋予了茶道深深的人文内涵:静心,习礼,修道、养生即养性也。唐韦应物称茶为“性洁不可污”;刘贞亮谓茶“利礼仁,表敬意,可行道,可雅志”;宋徽宗称饮茶可以“清和淡洁,韵高致静”;均赋予茶道“节俭、淡泊、朴素、廉洁”的品德,寄托思想和人格精神。历代文人雅士咏茶作诗,不可胜数,同样贯穿这种精神,如诗曰:“陆羽千秋清雅,杜康百代颠狂”便是生动写照。近代我国茶叶专家庄晚芳生前也曾赞言茶有“四美”,提倡“茶德”和“清茶一杯”。到了当代“以茶代酒”和“客来敬茶”仍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则说:中国茶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纵观现代中华茶艺,无论是宫廷型、寺院型、民族型或休闲型茶艺,无一不是通过茶道、茶艺活动,创造一种宽松气氛,或以交流友情,舒张谈兴为主题,使参与者达到某种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这个主题,必须融入“清雅、淡泊、礼仁、平和”的理念,才算达到宏扬中华茶道的真谛。

而现代传统体育养生是以习练者的身体活动与动作套路为手段,以自身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舒适、快乐体验为核心,以“强身健体”为目标。功法修炼时要求习练者身体姿态端正、呼吸应匀长缓慢,精神意念应贯注、轻松,总结起来也就是说锻炼时必须做到调身、调息和调心三要素,长期坚持习练,则可“形神兼

备”。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形”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外壳,指的是形体,包括了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其间的精血。“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形神之间的关系,又如魏晋时著名养生家嵇康所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即养形与养神,二者必须兼顾。但并不是意味着形养和神养是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中国历代体育养生家们,从来都视养神为首务,正所谓“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据《灵枢·天年》记载:“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神”在人的生命活动养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祛病延年;反之,神伤则病,无神则死。由于可见,形神兼顾、“养神”为先,乃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結论

茶道养生文化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两者都是我国人们在长期的反复的实践过程沉淀下来的对生命认知的精华,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顺其自然和“形神兼养”的养生内容与历史价值。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的养生文化也都需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开发研究,方能保持更大的生命力。

茶道养生与传统体育养生两者在养生文化特点上又各有千秋,传统体育养生主张“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健身”、“动静结合”,主张“动养”,侧重培养习练者的形神。而茶道养生则是通过茶文化中的物质、精神层面与食疗养生三者的结合体,来达到追求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4-98.

[2] 杨伟,张书柏.试论传统养生体育的人文特征[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3)105-108.

[3] 金东涛. 传统茶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作用探析[J].福建茶叶,2016(1)247-248.

[4] 金爱娜.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特点[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7)58.

【作者简介】

邓光庆(1973—)男,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