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9-2018年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室)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2020-03-30王旭州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档案馆

【摘 要】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以陕西省33所公办本科高校为分析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时间、单位、期刊、作者、发文数量、被引次数、下载次数、基金资助和研究主题等方面,对1989-2018年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室)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6点结论,揭示了陕西高校档案馆(室)的科研状况。

【关键词】 陕西高校;档案馆;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科研论文是衡量高校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对1989-2018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发表的科研论文从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为陕西高校档案工作行政管理部门、各高校档案馆(室)以及档案专业人员提供借鉴和量化依据。

一、样本、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分析样本

2017年6月14日,教育部門户网站公布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陕西省共有55所本科院校,其中公办高校34所,民办高校21所。[1]本研究选取其中33所公办本科高校作为分析样本,以期全面地反映陕西高校档案馆(室)的科研状况。

2、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1)数据来源。首先以1988-2017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科研成果为基础,[2]剔除在非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按单位、作者确定出初始数据来源;然后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最终的数据来源。

(2)检索策略。首先,依据初始数据,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期刊库中按照“作者(包括合作完成的其他作者)”+“单位”进行检索。其次,对按上述方法检索不到的论文,按照“篇名”进行检索。最后,剔除重复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同时剔除非学术论文,包括新闻报道、工作介绍、采访稿等。数据检索日期为2019年3月11日。

3、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EXCEL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制作图表、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陕西高校档案馆(室)的科研现状。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发生变更的,均按照变更后的名称进行统计。文中所讲的核心期刊是指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所收录的期刊。[3]

二、结果与分析

1、年代分析

1989-2018年,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共发表论文644篇①,其年代分布见表一。从表一可以看出:第一,年均发表论文23篇,发表论文最少的年份是1989年和1993年的1篇,最多的是2016年的67篇。第二,每十年发表论文的增长幅度大,分别增长138.71%、193.24%。第三,1989-1998年共发表论文62篇,占发文总数的9.63%,年均发表论文6.2篇。这一阶段高校档案专业人员科研素养不高,发表论文数量较少,可以看作是陕西高校档案馆(室)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第四,1999-2008年共发表论文148篇,占发文总数的22.98%,年均发表论文14.8篇。这一阶段随着高校档案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个人职称晋升的需要,档案专业人员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较起步阶段有大幅度提升,可以看作是陕西高校档案馆(室)学术研究的成长阶段。第五,2009-2018年共发表论文434篇,占发文总数的67.39%,年均发表论文43.4篇。这一阶段随着陕西省教育厅对高校档案工作检查力度的提升,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以及档案专业人员素质的持续提高与职称晋升的需要,发表论文的数量急剧增长,可以看作是陕西高校档案馆(室)学术研究的发展阶段。

2、单位分析

1989-2018年,平均陕西每所高校发表论文19.51篇。统计发现:第一,33所高校档案馆(室)发表论文呈现不平衡性,而且差异较大。发表论文最多的西安交通大学为116篇,西安航空学院最少为1篇。第二,发表论文的高校比较集中。超过发表论文平均数的高校有11所,共发表论文471篇,占发文总数的73.14%;低于发表论文平均数的高校有22所,共发表论文173篇,占发文总数的26.86%。第三,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中,“双一流”建设高校仅有4所,共发表论文280篇,占发文总数的43.48%;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宝鸡文理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商洛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共发表论文210篇,占发文总数的32.61%。

3、期刊分析

1989-2018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发表的644篇论文分布于125种期刊上,其中:在档案学期刊上发表论文399篇,占发文总数的61.96%;在非档案学期刊上发表论文245篇,占发文总数的38.04%。发表论文最多的《陕西档案》为127篇,占发文总数的19.72%;《黑龙江史志》等64种期刊发表论文最少,均为1篇。

统计发现:第一,发文数排名前十的期刊分别为《陕西档案》《兰台世界》《机电兵船档案》《中国档案》《山西档案》《档案管理》《档案》《黑龙江档案》《档案学研究》《城建档案》《云南档案》和《才智》,共发表论文407篇,占发文总数的63.2%。第二,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陕西档案》《兰台世界》《办公室业务》和《机电兵船档案》等4种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86篇,占发文总数的44.41%。第三,发表的论文以档案学期刊为主。排名前十的13种期刊中,共有11种档案学期刊发文355篇,占比87.22%;2种非档案学期刊共发文52篇,占比12.78%。第四,陕西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发表论文以档案学期刊为主,共在20种档案学期刊上发表论文399篇,占发文总数的61.96%。第五,发文数最多的《陕西档案》为127篇,占档案学期刊发文总数的31.83%;发文数最少的《湖北档案》为1篇,占档案学期刊发文总数的0.25%。第六,发文数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陕西档案》《兰台世界》《机电兵船档案》,共发表论文252篇,占发文总数的39.13%,占档案学期刊发文总数的63.16%。表明这三种期刊已经成为陕西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发表论文的首选期刊。第七,共在16种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72篇,占发文总数的26.71%。其中:在9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7篇,占发文总数的24.38%,占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91.28%;在7种非档案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占发文总数的2.33%,占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8.72%。这表明陕西高校档案专业人员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以档案学核心期刊为主。第八,陕西高校档案专业人员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偏少。“《档案学研究》与《档案学通讯》代表着国内档案学领域期刊最高水平”,[4]也是衡量高校档案馆(室)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两种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7篇,占发文总数的2.64%,占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9.88%,占档案学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10.83%。其中,在《档案学研究》发表论文13篇,占发文总数的2.02%,占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7.56%,占档案学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8.28%;在《档案学通讯》发表论文4篇,占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0.62%,占档案学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2.55%。第九,《兰台世界》发表论文最多为83篇,占核心期刊发文总数的48.26%。其余的期刊依次为《中国档案》《档案管理》《档案》《档案学研究》,这五种期刊成为陕西高校档案专业人员发表论文的首选核心期刊。

4、作者分析

(1)作者数分析。所检索到的644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含独立作者)164人,人均发文3.93篇。从表二可以看出:第一,随着作者人数的增加,论文的占比呈逐渐下降趋势。第二,完成的论文作者总人数为892人,合作人数最多为5人。第三,独立完成的论文有447篇,占发文总数的69.41%;合作完成的论文有197篇,占发文总数的30.59%。第四,合作完成的论文中,由2人合著的论文比例最高。

(2)合著率与合作度分析。“科技论文的合著率与合作度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最直观和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也是研究不同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因素。”[5]“合作度=(一定时期内相关文献)作者总人数/论文总篇数;合著率=(一定时期内相关文献)合著论文总篇数/论文总篇数×100%。”[6]陕西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发表的论文合作度为1.39,即每篇论文平均由1.39人完成,低于2012年国内档案学科的1.6667和国外档案学科的1.4157;[7]合著率为30.59%,低于2012年国内档案学科的45.29%,[8]高于2012年国外档案学科的19.10%。[9]

(3)核心作者分析。第一,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确定。在文献计量学中,确定“入选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最低发文数,二是最低被引量。”[10]根据普赖斯定律公式计算核心候选人的最低发文数和最低被引量,[11]只要符合以上标准之一的作者即可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

标准一:计算最低发文数。

普赖斯提出的最低发文数计算公式为:

公式mp中是统计阶段内核心作者最低发表的论文数,npmax是统计时段内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

1989-2018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以第一作者(含独立作者)发文最多的作者共发文19篇。根据公式(1)计算出mp=3.27,按照取整原则即发表4篇或4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入选为核心作者候选人。

标准二:计算最低被引量。

普赖斯提出的最低被引量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mc是统计时段内核心作者发文累计最低被引量,ncmax为统计时段内发文累计最高被引量。

1989-2018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作者发文被引频次累计最高为69次。根据公式(2)计算出mc=6.22,按照取整原则即发文累计最低被引7次或7次以上的作者可以入选为核心作者候选人。

对符合上述两个标准的作者进行统计并查重,最终确定1989-2018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核心作者候选人为36位。他们共计发表论文306篇,占总发文数的47.52%,其中所发论文的被引篇数为186篇,占被引论文总数的59.05%(186/315);核心作者候选人所发文的总被引频次共计691次,占总被引频次的64.04%(691/1079),表明这些作者对1989-2018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档案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第二,综合指数计算。按如下公式计算每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100:

公式zi中为第i候选人综合指数;x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平均发文量;y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平均被引量;xi为第i位候选人累计发文量;yi为第i位候选人累计被引量。[12]

统计显示,本文中x(306/36)为8.5,y(691/36)为19.19。根据公式(3)计算36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并排序,其中综合指数大于等于100的作者共计14位(见表三),他们是1989-2018年陕西高校档案馆(室)发表论文的核心作者。

从表三可以看出:第一,陕西高校档案馆(室)1989-2018年的14位核心作者分布在8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有9位,占比为64.29%;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有5位,占比为35.71%。第二,14位核心作者共发表论文164篇,占发文总数的26.07%;14位核心作者发文被引频次总计为447次,占所发文被引总频次的41.43%。第三,14位核心作者中女性10人,占比71.43%;男性4人,占比28.57%。这与档案工作的特点、档案工作人员的结构相符。第四,14位核心作者中45岁以下有4人,占比28.6%;46-55岁有5人,占比35.7%;56岁及以上的有5人,占比35.7%。核心作者的年龄主要在46-60岁,这与学术研究需要长期工作积累相一致。第五,14位核心作者中研究馆员4人,副研究馆员8人,馆员2人。高级职称占比85.71%,中级职称占比14.29%。这与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相符。第六,有8位核心作者的研究时间持续超过10年(含10年)以上,他们长期奋斗在高校档案工作一线,是陕西高校档案馆(室)科学研究的重要代表;2011年以后新涌现出刘淑妮、赵钊等一批年轻的核心作者,他们科学研究的潜力巨大,会成为未来陕西高校档案馆(室)科学研究的领军者。

5、被引用和下载分析

所检索到的644篇论文中,未被引用的论文有329篇,占发文总数的51.09%;被引用的论文有315篇,占发文总数的48.91%。315篇被引论文总被引1079次,其中最高被引频次为35次,最低被引频次为1次。

本文分析的644篇論文均被下载,总下载次数为47896次,平均每篇论文被下载74.4次。下载次数最多为777次,最少为1次。下载次数越高,说明对该论文的关注度越高。利用Excel中的CORREL函数,计算出644篇论文的下载次数与被引量的相关系数r为0.666314,表明其相关性较为显著。

6、基金资助分析

有57篇论文获得69个基金项目资助,占发文总数的8.85%。获得1个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47篇,获得2个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8篇,获得3个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2篇。从基金项目的类别看,有6篇论文获国家级基金项目资助,占基金资助论文数的10.53%;有12篇论文获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占基金资助论文数的19.3%;有7篇论文获厅局级基金项目资助,占基金资助论文数的10.53%;有37篇论文获校级基金项目资助,占基金资助论文数的63.16%;有7篇论文获专业学会基金项目资助,占基金资助论文数的10.53%。

7、研究主题分析

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研究主题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又能紧跟档案学学科发展与档案工作实践。统计发现:第一,陕西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的研究既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既有国内研究,也有国外研究。第二,研究主题涉及50余个方面,其中信息化建设最多为94篇,占发文总数的14.6%,医疗档案等8个方面最少均为1篇。第三,研究主题涉及全部档案类别,其中排名前三的是学生类档案18篇、人事类档案17篇、科研类档案16篇。第四,积极围绕档案“三个体系建设”开展研究,其中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有34篇、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有63篇、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有32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高水平的论文偏少。第二,科研论文在单位、期刊、作者等方面的分布均呈现不均衡性,且差异明显。第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位居发表论文数量的前三名,宝鸡文理学院等高校在发文量方面表现突出;第四,发表的论文以档案学期刊为主,主要集中在《陕西档案》《兰台世界》《机电兵船档案》;《兰台世界》《中国档案》《档案管理》《档案》《档案学研究》是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重要园地。第五,14位核心作者群体结构合理、研究水平较高,是陕西高校档案科研队伍的核心力量。第六,研究主题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并能紧跟档案学科发展与档案工作实践。

本文衷心希望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室)专业人员的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注 释】

① 根据《陕西高校档案工作纪实(1988-2017)》统计,1989-1993年、2001-2003年,陕西高档案馆(室)专业人员在《陕西档案》共发表论文31篇。然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缺少这两个阶段相应年份的数据,因此,表一中的数据不包括这31篇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7-06-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634/201706/t20170614_306900.html.

[2] 郑勇.陕西高校档案工作纪实(1988-2017)[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269-331.

[3] 中国期刊数据库.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EB/OL]. [2018-12-21].http://www.cqivip.com/news/2684.html.

[4] 田利娟.從科学计量学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进展[J].兰台内外,2018(11)75-76.

[5] 杨红,杜辉,陶雪娟.《上海农业科技》2011~2015年载文、作者、基金论文等统计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7(5)19-21.

[6] 江银凤.基于CNKI的近十年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科研论文计量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5)62-66.

[7][8][9] 杨思洛,曹慧.中外档案学科合著模式比较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4(4)9-14.

[10] 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60.

[11]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4-209.220-232.

[12] 宗淑萍.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2)1310-1314.

【作者简介】

王旭州,西北大学档案馆馆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与校史研究.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档案馆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
档案馆人应免费利用档案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