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策略探究
2020-03-30陈端春左雪琳
陈端春 左雪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教育价值,提出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教育价值,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对策。要明确合格党员标准,严把入口关;扎实开展入党培训,规范培养关;建立发展长效机制,保障成长关。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表明了质量兴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有文化、有素质,最年轻、最活跃的群体,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促进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自身建设、增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效。
一、當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入党动机不够纯正,考察标准片面
入党动机是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追求上进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思潮与新兴事物交互叠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比如认为入党可以在升学、就业、考取体制内身份时增加成功的砝码,入党可以给自己长脸等等,没有充分认识到端正入党动机、树立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同时,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方面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通常采用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比如成绩排名、获奖经历等,未能将全面考察与重点考察有效结合,没有充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考察。
2、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内容仍需丰富
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是丰富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保障。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力度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的质量。高校党建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这对党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等要求较高,但由于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专业人员不足,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内容单一、方式方法吸引力不强,学生党员对党史、党建、党情了解不深入,对党的情感认同不深刻,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入党”的基本要求。
3、跟踪培养不够充分,形式有待创新
大学生入党后的跟踪培养教育是保持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必要环节。现阶段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过程往往普遍重视大学生入党前的培养教育工作,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党员的全过程、全方位教育。针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学习表现等没有实行动态跟踪把握,也就不能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加以引导、教育,切实保障党员发展质量。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个性需求。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如果还固守传统领域和模式,则难以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内生动力。因此,在教育的连续性上缺乏保障、在内容和形式上未能与受众有效契合,导致党员发展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影响了党员发展质量的整体水平。
二、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教育价值
学习党史党情是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必修课。习近平同志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有力见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记载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的光辉历史,承载着党的先进思想和革命实践,蕴含着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同时,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就是对党史党情的生动、直观的反映,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它既能够丰富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内容,又能拓展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外延,增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红色基因。既有物质形式的革命遗址、领袖故居、文献文物以及纪念馆堂。如邓小平故居、朱德故居、红军渡、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也有文学艺术形式的诗词、歌舞和影视戏剧作品。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朱德思想研究》《巴山魂》。还有集中体现党史党情和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革命意志和革命情怀的革命精神。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让学生党员受到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让他们深切明白“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的”,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做奋发有为的优秀学生党员。
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教育价值,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1、明确合格党员标准,严把入口关
大学生党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首要的是在培养对象选拔上下功夫。 大学生党员要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学习成绩是前提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也不是最主要的条件。因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大学生必须守住的本份。在此基础上,要着重考察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规矩纪律、服务担当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基于此,可以建立一个五维一体的评价体系,把合格党员的标杆立起来。在学习上,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和创新品质;在理想信念上,考察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考察学生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道德品行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考察学生是否始终保持高尚情操,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勇于承担道德义务;在规矩纪律上,考察学生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是否主动学习党纪准则;在服务担当上,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奉献意识、家国情怀,是否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是否具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潜质。这样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单一性、主观性和随意性,确保遴选出合格、可靠的发展对象。
2、扎实开展入党培训,规范培养关
党校培训是入党积极分子向预备党员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坚定信念、锤炼品行、增强本领的关键一步。要在培养内容、队伍和形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培养实效。在培养内容上,要开展系统的党章党史教育,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他们不忘来路;要开展党建理论教育,让大学生悉心领会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让他们知道出路;要开展时政热点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把握共产党人面临的复杂局面,做具有世界眼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代先锋;要开展鲜明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让大学生时刻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做敬畏法纪、坚守底线的合格党员;要开展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党员的赤子之心,做情理兼修、德才兼备的可靠接班人。在培养队伍上,要邀请理论功底深厚、政治素质过硬的专家学者为大学生讲授党史、党建、党情等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要着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年轻教师队伍,对大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实践教育。在培养形式上,要杜绝一味的理论灌输,要在培养的时间、节点和媒介上下功夫;要选用经典、畅销、权威的理论著作进行理论讲授;要充分借助典型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要结合重要的革命事件和时政问题,创设情境,开展情境教学;要提出问题和课题,以互动教学的方式开展课题调研、社情观察活动。
3、建立发展长效机制,保障成长关
预备党员向正式党员发展,正式党员向优秀党员蜕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需要在全环节、全过程培养上下功夫,建立集中培养+跟踪培养的长效机制。为此要建立健全各项党员发展制度。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联系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统一学生党员思想,增强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学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二是健全和落实管理制度。如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支部讲评制度、年终考核制度,达到了解动态、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三是加强分层交互指导、联系。学院领导、老师、高年级学生党员要对所有学生党员进行结对跟踪调查和综合考察,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基层党委;四是要给学生党员安排一定的党建工作,要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增强本领和才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紫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研究——基于四川省5所高校在校学生调研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3.
[2] 方芳.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7).
[3] 滕昱,徐丹凤.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策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04).
[4] 孔朝霞,刘伟.近十年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研究综述[EB/OL]
[5]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EB/OL]
【作者简介】
陈端春(1990—)男,四川安岳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左雪琳(1992—)女,四川乐至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