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临床兽医专项研究生“X+1+2制三段式”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0-03-30林珈好赵世云金艺鹏
林珈好 , 郭 鑫 , 赵世云 , 巫 娟 , 金艺鹏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北京 海淀 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开展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中,以动物临床疾病诊疗方向为试点,针对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重学轻能、资源浪费、时间不足等问题,如何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培养特色、强化培养成效,探索出兽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X+1+2制三段式”培养新模式。本研究从优化学制配置、精进培养模式、多元化授课方式、拓展实践平台、规范管理体系等方面,融合三段式培养、案例教学、小课单上、多对一师资配备、全员育人理念,对新形势下兽医专业学位动物临床疾病诊疗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现人才个性化培养,从“学、能、德”全方位塑造技术型、实用型、具备专科特长的新型临床兽医人才。
1 项目背景
1.1 行业发展的需求 近20年来,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饲养宠物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宠物诊疗需求随之爆发式增长,我国涌现出大批面向宠物的动物医院。尽管有一些动物医院经过长期的积累与融资,逐渐从投入不足、设施简单、低技术含量的宠物诊所转型为资金雄厚、设备精良、注重技术水平提升与吸纳优秀临床兽医人才的全科或专科医院。然而,目前我国宠物诊疗行业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宠物诊疗行业还有巨大发展潜力与上升空间。中国兽医协会宠物诊疗分会调查发现,95%以上的动物诊疗机构均存在对高水平兽医与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是我国宠物诊疗的发源地,临床兽医学系培养的研究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临床兽医,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高水平宠物诊疗人才的社会需求,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优秀临床兽医高效、高质的水平存在脱节。一项针对全国3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均有较高的需求。基于此背景,“卓越临床兽医专项”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特色培养专项,秉承教育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宗旨,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培养特色、强化培养成效,探索出兽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X+1+2制三段式”培养模式,从“学、能、德”全方位塑造新型临床兽医人才。
1.2 培养模式的不足 (1)重学轻能:现有的招生与培养体系是以培养科研人员为目标,侧重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学术水平的提高,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尤其是临床兽医所应具备的基本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医学文献阅读、医学管理技能、沟通技巧和医学英语交流等能力强化不足。(2)重学轻德:现有的培养模式未将医德、职业道德、动物福利与伦理道德充分纳入培养体系,不利于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的动物诊疗行业与重视动物福利与伦理道德的发达国家相接轨。(3)资源浪费:现有的培养模式是以课堂理论学习和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缺乏学生的实习实践与在教学动物医院日常诊疗紧密结合,浪费了大量的优良实习资源,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有效学习时间的浪费。(4)时间不足:现有的学制为2年制,除去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研究生很难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兽医临床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导致毕业生对临床专业知识认知度较差。
2 实施内容
2.1 优化时间配置 采取“X+1+2学制”,即在本科最后一学年提前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动物医院观摩实习,研究生入学后进行为期2年的兽医临床专业训练与临床科研工作,保障充足的临床实践训练时间。
2.2 三段式培养模式 借鉴国际兽医驻院医和人医科室轮转制度的培养经验,采取“预科轮转、全科发展、专科精进”三段式培养模式(图1)。(1)预科轮转阶段:时间共计30周。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与教学动物医院观摩实习相结合,使培养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2)全科发展阶段:时间共计60周。通过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在指导教师与资深临床技术人员的监督下,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回归实践中去”。(3)专科精进阶段:时间共计30周。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从外科、内科、临床营养、中兽医科、眼科、牙科、皮肤科等12个科室选择某一临床专科进行进阶训练,指导教师、科室主任与资深临床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多对一”训练,以培养兽医临床专科人才。
图1 三段式培养模式
2.3 定制个性化课程方案 针对专项培养需求定制课程方案,授课内容基础与应用并重,专业兼顾基础全面与专业精尖的学习模式,实现专项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对于通识课程,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同课堂上课。专业课内容贴合临床,结合大量临床案例讲授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从临床案例中理解并接受理论知识。专业课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技术、临床实习、文献阅读讨论等多样化交叉模式,引导学生摆脱单纯被动听讲的传统授课形式,增加主观能动性及实操能力。实习实践类课程则侧重理论课程的进阶训练,诊室即是课堂,病例即是教材,学生每天都能观摩到丰富的临床病例,不仅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而且也使学生更能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2.4 开拓多元化实践教育 依托多元化校企实践基地,整合临床兽医学系研究生导师、外聘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教学动物医院资深临床技术人员,对专项研究生进行“多对一”指导,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2.4.1 建设多领域校内外导师队伍 从临床兽医学系遴选指导研究生经验丰富的,且有学术专长的教师组成导师队伍,聘请教学动物医院具有研究生学历和海外学习经历的临床专家为校内合作指导教师,辅助指导专项研究生,此外聘请来自美国田纳西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首尔国立大学、欧洲兽医协会等临床兽医专家为外聘导师,组成多领域的国际化导师队伍全方位联合指导专项研究生。
2.4.2 培育多元化校企联合实践基地 动物医学院附属教学动物医院作为专项研究生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做到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不误”。专项研究生按照预科、全科、专科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在动物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践,已取得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的研究生可以在负责教师的指导下辅助诊疗。遴选亚洲动物基金四川黑熊救助中心、北京动物园等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学生“集中式”完成系统的实践训练。多元化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立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支撑平台,通过双管齐下的培育体系,显著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训练效果。
2.4.3 拓宽国际化视野与交流 为使卓越临床兽医专项的培养体系与世界先进国家或地区高水平兽医的培养体系接轨,专项依托校际合作资源,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4],邀请国外高水平专家,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和临床诊疗技术的交流与指导。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选拔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短期访学或者联合培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而且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2.5 规范专项化管理考核体系 采取班主任、导师双责任制统筹管理,教学实践基地各科室负责人辅助管理,精细化考核,保障专项人才严进严出。
2.5.1 规范化管理 由班主任统筹管理专项研究生,负责专项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审核。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按照校院两级统一管理。研究生在动物医院门诊科室轮转期间,由各科室专聘的校内合作指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考核。在完成预科、全科训练并考核合格后,专项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特点与感兴趣的临床专科方向确定导师,并根据导师的临床专长制订开题计划,且固定在某一科室进行专科精进训练,为期10个月,期间需围绕临床病例的深入比较分析,撰写相应的临床型学位论文,并发表相关论文。
2.5.2 精细化考核 (1)实践考核:实践期满,按照预科、全科、专科不同阶段的培养方案,由动物医院各科室依照考核条例进行考核。对常规临床诊疗技术掌握能力、临床常见病例诊疗能力、专科复杂临床技术掌握能力进行分层次考核评分。考核方式涵盖临床技术实操、专业知识笔试、临床病例诊疗等多种方式。(2)综合考核:对专项研究生的“学、能、德”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如下:“学”即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以优良成绩通过相应的考试,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合格的学位论文,发表临床病例报告类的论文。是否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也是考核内容之一。“能”即对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能力考核,包括基本临床技能、病例分析推理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英语交流能力,与客户沟通交流等能力的考核。“德”即对医德、职业道德、动物福利与伦理道德的考核。
3 改革成效
3.1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专项培养出一批理论扎实、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很快成长为卓越的临床兽医,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自专项启动至今,专项研究生共获省部级荣誉8人次,校级荣誉35人次,院级荣誉19人次,并全部获得了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专项研究生总计参加学术会议138人次,参加临床培训132人次,承担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工作3人次,专业能力获得行业好评。专项研究生结合临床实训,撰写实习日志200余篇,内容涵盖临床病例报告、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研究综述、临床技术操作、工作总结等丰富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参与翻译《Small Animal Pediatrics》、《Oncology for Veterinary Technicians and nurses》、《Equine Emergencies》等专业书籍,共计45人次。
3.2 彰显社会服务贡献度 专项秉承“发展兽医科技,保障人类健康”院训,在小动物疾病诊疗、野生动物救护、人兽共患病防治等领域彰显社会责任。研究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践行动物福利与国际诊疗理念及技术在圈养野生动物和小动物临床的应用。研究生每年前往由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的四川龙桥黑熊救助中心进行为期2周的黑熊救助工作,在国际驻场兽医的联合指导下进行黑熊的医疗管理、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等实践,并参与对黑熊基地周边的犬猫进行免费注射疫苗及驱虫等医疗活动。研究生还组成科学养宠诊疗咨询团队,现场为5个社区的养宠居民进行宠物饲养咨询和义务诊疗,切实体现了以理论滋养初心、以行动践行使命的社会担当。除此之外,专项致力于新媒体公众科普。于2017年11月创建“中农卓越临床兽医”公众号,进行专项活动宣传,并展开人兽共患病、科学养宠等方面的科普活动。
3.3 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影响力 与国际高水平兽医培养体系接轨,引进先进诊疗技术,并选拔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进行海外交流学习。通过这种“走出去、引进来”国际交流模式,极大开拓了专项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研究生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与专业素能也获得了国外专家的高度认可与好评。专项特聘7名外籍临床一线专家作为校外导师,不定期聘请校外导师进行专业讲座、临床病例会诊,以增加学生对国际前沿诊疗技术的了解。依托院际合作资源,专项总计公派8人赴爱丁堡大学、普渡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进行长期、中短期访学交流。其中4名专项研究生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项目”,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Chi University进行中长期交流,在短时间内全部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际兽医针灸师认证的笔试、实操考试和病例汇报考核,并获得“国际兽医针灸师”认证。
4 基本经验与改革愿景
4.1 基本经验
4.1.1 探索出专项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专科特长的临床兽医为目标建设的“X+1+2制三段式”培养新模式,采用预科轮转、全科发展到专科精进“多对一”指导,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4.1.2 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体系 完善实践考核、综合考核体系,从临床技术实操、专业知识笔试、临床病例诊疗以及“学、能、德”三方面进行考核,旨在培养专业、技能、素质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4.1.3 拓宽了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交流模式,不仅使学生对国际前沿的诊疗技术得以了解,极大拓宽了专项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国外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生有了高度认可与好评。
4.2 改革愿景
4.2.1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通过特色鲜明的专项建设和不断完善的培养体系,为动物医学临床方向培养了一批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兽医专门人才,对动物诊疗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2 推进校企强强联合 与企业精准对接,精进专项培养深度、广度,将企业需求、专项改革、实践平台有机结合,最终取得了人才培养实效,为企业培养专门化、专业化兽医人才。
4.2.3 推进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发展 专项立足临床兽医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经验,将带动兄弟高校专业学位的改革,同时社会对专业学位毕业生认可度有了长足的提升,这必将推进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发展。